紅頂清風

紅頂清風

《紅頂清風》是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錄製的歷史評書。

新編歷史評書,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新編歷史評書

《紅頂清風》新編歷史評書,這部作品已經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錄製。2012年4月24日,新編歷史評書《紅頂清風》開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由無棣籍中國建築泰斗、人民大會堂總建築師總設計師張鎛設計)召開,馮鞏李金斗等名家參加中國·無棣吳氏家族文化評書——《紅頂清風》開播新聞發布會高度評價無棣投資製作評書《紅頂清風》,2012年5月11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名家書場”節目向全球播放。
紅頂清風
“無棣吳氏”家族是“明清山東仕宦六大家族”之一。
紅頂清風
《紅頂清風》說的是“無棣吳氏”(濱州市無棣縣)家族的故事。“無棣吳氏”家族是清代享譽山東乃至全國的一方望族。自順治至宣統260年,經久不衰,被譽為“進士世家”、“尚書門第”。為更好地傳承、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無棣縣組織編輯、出版了40萬字、108篇的《吳式芬家族故事集》,從而為評書的創作提供了最直接、最鮮活的素材。之後,又與劉蘭芳及其創作團隊合作,歷時一年零兩個月,三易其稿,創編完成了78回、40萬字的新編長篇歷史評書《紅頂清風》。評書全面、真實、生動、藝術地再現了“無棣吳氏”家族的歷史面貌和演進歷程。
著名笑星馮鞏在新聞發布會說:“我們今天說無棣吳家,實際上是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傳統美德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是我們應該弘揚的。評書是普及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藝術形式,無棣用這樣的形式去展現這樣一個主題,做了一件好事。”
相聲名家李金斗也應邀出席新聞發布會,他說:“曲藝界有這樣一句話——聽書看戲,警示後人,教人學好。評書《紅頂清風》就做到了這一點,同時也展示了無棣縣的文化底蘊,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希望廣大聽眾認真聽一聽,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作為《紅頂清風》的演播者,劉蘭芳說道:“今天這個新聞發布會,目的是宣傳山東省濱州市的無棣縣,宣傳當地的文化,而宣傳吳氏家族其實是宣傳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紅頂清風

內容簡介

“明清山東仕宦六大家族”之一
-----中國封泥的最早發現者和研究者 吳式芬(公元1796-1856年年),字子苾,號誦孫,海豐(今無棣)縣人。嘉慶元年丙辰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於京師。 金石學家和考古學家。清道光進士,官至內閣學士.。  清代以吳式芬為代表的“海豐吳氏”家族,有“進士世家”、“尚書門第”之稱,清代十朝為宦,榮授“七巡撫八侍郎九封光祿,三翰林五資政十朝邦禁”之美譽。吳家以“一方望族”著稱齊魯,有進士世家”、“尚書門第之稱。  平生著述有《金石匯目分編》、《陶嘉書屋鐘鼎彝器款識》、《雙虞壺齋日記八種》、《海豐吳氏雙虞壺齋印存》、《<寰宇訪碑錄>校本》、《昭代名人尺牘》、《唐宋元明人摘句》、《綴錦集》、《陶嘉書屋詩賦》等。
紅頂清風
在無棣縣城古城的南門裡有一座明清時代的院落,氣勢恢宏,別具一格,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吳家大院。故居建築格局上既具有明清時代官宦府第的宏偉氣勢,又有宦居園林建築藝術情趣之美,實是明清官宦府第古建築藝術中的典型代表。占地7000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南院始建於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原為明代戶部尚書王佑之宅弟,由吳氏十三世吏部尚書吳紹詩購置後重新擴建,現明代建築猶存,至今已有500年歷史。南院以"寶硯堂"為主體,"寶硯堂"因吳氏珍藏蘇東坡"雪堂寶硯"得名。北院"尚書第"建於清康熙甲辰年(1664年),門楣上懸"尚書第"橫匾,室內迎門高懸"父子進士"金匾。據專家論證,此故居系明清時期官宦府第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
山海古邑 儒風無棣
無棣縣近年來精心打造文化品牌,中國海瓷藝術文化、吳式芬與無棣古城歷史文化、黃河文化、中國棗鄉高效生態文化、碣石名山與貝殼古堤自然景觀文化、渤海灣黃河三角洲濱海旅遊文化、中國魯北循環經濟與現代企業文化等成為“無棣八大知名文化品牌”,該縣還建成“吳式芬文化及無棣古城文化觀光旅遊創意產業園區”、“中國海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黃河文化高效生態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碣石名山與渤海灣貝殼古堤自然風景名勝區”四大產業園區。
紅頂清風
目前,無棣縣有7大類12個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濱州市首批“非遺”名錄,“魯北大鼓”被列入省“非遺”名錄。

作品目錄

第一回 吳永孕救命行善 王保福碰瓷訛人
第二回 王澄仗勢欺故里 惡子圖錢害鄉賢
第三回 貪財縣令胡斷案 中榜舉子恰還鄉
第四回 黃衛勝海豐認父 吳自肅萬載為官
第五回 趙利其狂妄中箭 吳自肅忠勇守城
第六回 夤夜義救落難女 神弓箭射土匪頭
第七回 賽奉先調兵遣將 吳知縣以逸待勞
第八回 賽奉先調兵遣將 吳知縣以逸待勞
第九回 吳自肅復奪萬載 金毛熊襲取上高
第十回 張廣漢初戰中計 吳自肅數陣敗敵
第十一回 見賢士胡來問計 覓主公晁恩獻策
第十二回 吳自肅請命受拒 張廣漢搶功中計
第十三回 趙副將興師問罪 吳知縣抗命不屈
第十四回 吳自肅怒摔傳牌 姚元芝哭訴身世
第十五回 陶文獻禮萬載城 康熙盛讚吳自肅
第十六回 吳自肅再受御贊 張化金生變中條
第十七回 張化金私斷冤案 賽公明怒做寨主
第十八回 陶師爺一語驚夢 吳自肅孤身拜山
第十九回 吳自肅以理說寇 姚元芝用情勸夫
第二十回 吳象默安居海豐 王半吊圖謀族院
第二十一回 員外遺產贈佳婿 紹詩典衣恤災民
第二十二回 “老菩薩”造福江西 “尚書第”高懸海豐
第二十三回 吳紹詩三掌節鉞 於德裕狀告堂叔
第二十四回 叔侄反目成陌路 吳壇抱病斷金壇
第二十五回 乾隆帝御筆題匾 吳之勷攜孫遊宦
第二十六回 賢夫人苦心育苗 小叫花破廟遇救
第二十七回 棗木槓趣說赤壁 吳之襄謎設東坡
第二十八回 蘇子東坡築雪堂 吳公古寺識寶硯
第二十九回 馬識途棋諺招禍 吳之襄摔子催生
第三十回 鄭翠屏吳門投親 棗木槓錢府探信
第三十一回 吳之襄賣地還債 李千金探親遇險
第三十二回 渤海灣烈女蒙冤 黃沙嶺瓜農失算
第三十三回 賢父女放生得寶 阮小七打漁殺家
第三十四回 地頭蛇持強凌弱 活武松大鬧廟會
第三十五回 寧鬍子廟會攪局 門俊卿夜訪知己
第三十六回 吳子苾義留俠士 門俊卿暢談水滸
第三十七回 吳式芬滄州買畫 玄道人酒樓逞威
第三十八回 周員外盛情待客 吳式芬書齋釋疑
第三十九回 興隆鎮式芬贈金 滄州府英才被陷
第四十回 姜玉泉公堂作證 吳子苾南牢探賊
第四十一回 孫百萬歪解魯菜 翟雲升巧戲庸才
第四十二回 龔自珍香山留名 小屁孩如法炮製
第四十三回 吟丁香誤傷顧春 助友人夜遭恐嚇
第四十四回 豐盈居夜聽吳歌 蘇繡坊子苾觀畫
第四十五回 息風波式芬話梅 劫官船鎮北留客
第四十六回 三河鎮大盜掘墓 香雪海唐寅作畫
第四十七回 吳式芬訪梅嶺關 湯顯祖游牡丹亭
第四十八回 南安府太守伐梅 廣州城知府請命
第四十九回 吳子苾他鄉遇舊 魏善人夜送粉黛
第五十回 吳式芬荒郊設宴 翻江龍慷慨赴會
第五十一回 恤民情與狼共舞 知農時放虎歸山
第五十二回 翻江龍縣衙謝恩 德親王山城問罪
第五十三回 一塵不染知廉吏 起死回生見真兇
第五十四回 吳家院神針療疾 蘆花盪愛心撫孤
第五十五回 賢夫人寒冬恤民 小順子古寺覓蹤
第五十六回 德親王智諫道光 吳式芬再逆龍鱗
第五十七回 式芬論詩教幼子 重周淺語誨蒙童
第五十八回 雪硯堂重周表古 汴梁城吳中送信
第五十九回 小吳峋割股救叔 老泰山商南探親
第六十回 愛英才一鳥牽線 識文約半字斷案
第六十一回 斷春秋一豆救命 入虎穴隻身探險
第六十二回 皮笊籬地府求情 鐵算盤小試牛刀
第六十三回 兔兒爺窩邊吃草 鐵算盤移花接木
第六十四回 丟元寶金蟬脫殼 設迷局瞞天過海
第六十五回 商南縣臬台除奸 杭州城巡撫求計
第六十六回 員外府牝雞司晨 涌金門學台勸捐
第六十七回 吳子苾鐵嘴卜卦 鮑夫人虔心求神
第六十八回 杭州城悍婦捐糧 埕口鎮員外失寶
第六十九回 吳子苾客船論劍 潘連弟會館待客
第七十回 吳子苾埕口說戲 海豐城英才仙逝
第七十一回 敬先賢左公題字 恤菸農知府賠情
第七十二回 袁世凱因煙惹禍 趙二周貪利玩火
第七十三回 斗洋商重熹展才 治黃河吳峋上疏
第七十四回 權利弊慈禧糾錯 了夙願海路返鄉
第七十五回 戀鄉情重熹訪古 念舊恩宮保舉賢
第七十六回 侍郎測字尋貴人 小婉設計斗老袁
第七十七回 俏玉兒敲雙飛燕 俊書生訪翠雲樓
第七十八回 柳志賢勸妓贊妓 吳重熹以毒攻毒
第七十九回 天主堂洋奴行兇 鄱陽湖巡撫覆舟
第八十回 死而復生雪奇冤 鍥而不捨揚國威
登泰山必看貝殼堤島 拜聖人須知吳氏家訓
整理編輯:吳建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