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金傣語”是紅河、金沙江流域地區的傣族話,這些地區的傣族遠離傣族文化中心,沒有受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的影響,普遍信仰祖先神靈,有人口約13.6萬(2010年)。
金沙江流域地區的傣族是南詔國時期、大理國時期、明朝時期,分別從“蒙舍”(巍山、南澗、彌渡、南華西南)、“蒙谷”(景東、景谷、鎮沅、新平西、雙柏西)等地遷至金沙江沿線,各地傣語方言仍保持一致。
紅河流域地區的傣族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土著傣族後裔,紅河中上游西岸地區在南詔國時期就屬於“蒙谷”傣族土目(銀生節度使)的領地,很早就有傣族居住;第二種情況是南遷的南詔傣族貴胄,南詔國滅亡後,洱海周邊的傣族貴族及眷屬大規模南遷,落居在紅河中上游西岸地區;第三種情況是西遷的傣族移民後裔,麓川國曾從“蒙卯”(瑞麗、木姐、南坎)、“蒙邦”(木邦)、“蒙定”(耿馬)等地移民到紅河西岸地區屯田戍邊;第四種情況是歸附傣族勢力的其它民族,這部分人雖然以傣族自居,但並未真正融入傣族,比如自稱“傣喇”的群體。第一、二、三種情況的傣族融合度非常高,基本保持一致的方言;第四種情況就比較複雜,雖自稱“傣”,但語言不能與傣族互通,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傣族。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方言,
基本信息
金沙江流域最早一批傣族是南詔國時期,從“蒙舍”(今巍山、彌渡、南澗及南華西南地)和“蒙谷”(今景東、景谷、鎮沅及新平西、雙柏鄂嘉)到金沙江戍守的傣族後裔;第二批傣族是大理國時期,從“蒙舍”和“蒙谷”移民到金沙江附近屯田墾荒的傣族後裔;第三批傣族是明朝時期,從“蒙谷”到金沙江附近平定蠻夷(彝族先民)叛亂、並留在當地的傣族後裔。分散在金沙江沿線的傣族,雖然是不同時期遷入,但遷出地都是“蒙舍”和“蒙谷”,語言雖然深受附近民族影響,大體上仍保持一致的方言。
紅河流域的傣族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土著傣族後裔,紅河中上游西岸地區在南詔國時期就屬於“蒙谷”傣族土目(銀生節度使)的領地,很早就有傣族居住;第二種情況是南遷的南詔傣族貴胄,南詔國滅亡後,洱海周邊的傣族貴族及眷屬大規模南遷,落居在紅河中上游西岸地區;第三種情況是西遷的傣族移民後裔,麓川國曾從“蒙卯”(瑞麗、木姐、南坎)、“蒙邦”(木邦)、“蒙定”(耿馬)等地移民到紅河西岸地區屯田戍邊;第四種情況是被傣族征服的其它民族,雖然以傣族自居、但並未真正融入傣族的群體,比如自稱“傣喇”的群體。紅河流域地區的傣族方言比較多,第一、二、三種情況的傣族後裔融合度比較高,基本能保持一致的方言,與德宏、臨滄、普洱等地傣族也能溝通;但第四種情況就比較複雜,其語言大多無法同其它傣族溝通,他們互相之間也無法溝通。
方言
紅金傣語可以分成五個土語(以傣族自居、但未真正融入傣族的群體除外)。
元江土語:分布在元江(紅河上游)西岸地區,包括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的傣族聚居地。
金沙江土語: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地區,包括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華坪縣,大理州賓川縣,楚雄州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武定縣,昆明市祿豐縣等傣族居地,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涼山州會理縣的傣族居地。
紅河東土語:分布在紅河以東地區,包括石屏縣、建水縣、箇舊市、蒙自市、屏邊縣、河口縣、馬關縣、麻栗坡縣等傣族散居地。
紅河西土語:分布在紅河中游的西岸地區,包括紅河縣、元陽縣、金平縣東部的傣族聚居地。
李仙江土語:分布在李仙江(黑水河)流域地區,包括墨江縣、綠春縣、江城縣東部、金平縣西部的傣族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