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洞(三岩寺紅軍洞)

紅軍洞(三岩寺紅軍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軍洞,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境內。距離麗水市區44公里,與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東西岩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軍洞
  • 外文名稱:hongjundong
  • 地理位置: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 開放時間:早8:00-晚6:00
  • 景點級別:愛國主義教育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三岩寺紅軍洞,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境內。距離麗水市區44公里,與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東西岩毗鄰。
三岩寺紅軍烈士紀念碑三岩寺紅軍烈士紀念碑
歷史上,麗水地區除現在的9個縣(市、區)外,還有一個宣平縣。原來的宣平縣管轄範圍主要包括:現在蓮都區的麗新畲族鄉、老竹畲族鎮、巨溪鄉和武義縣的柳城畲族鎮等區域。1958年4月,宣平縣撤銷,麗新、老竹、巨溪3鄉鎮劃歸原麗水縣(現蓮都區)管轄。
1927年秋,早年在杭州、上海等地加入中共組織的曾志達、陳俊等人根據浙江省黨組織的指示,在柳城鎮秘密開會,成立了中共宣平縣委,曾志達為書記。
中共宣平縣委成立後,在曾志達等人的領導下,在民眾中積極宣傳革命主張,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並籌劃建立革命隊伍,舉行武裝暴動。到1930年6至8月間,建立了參加人數多達2000餘人的農民武裝革命隊伍,並把部隊番號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浙西第三縱隊”,下屬北、西、南、東四個紅軍營。其中南營紅軍以潘成波為總指揮,朱生民、姜雲龍為副總指揮。人數有400多人,各種土槍150餘支,土炮6門。在巨溪鄉一帶活動,選擇三岩寺為革命據點。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什麼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成立於1930年4月,總部設在永嘉縣,下設3個團,共6000餘人。與毛主席1927年秋收起義後建立起的紅四軍、1929年鄧小平百色起義後建立起的紅七軍齊名,都是直屬於中央軍委領導的十四次紅軍隊伍。1932年5月,紅十三軍失敗,但餘部仍堅持鬥爭,直至1935年與紅軍挺進師匯合。
三岩寺地勢險要,到處都是奇峰聳立、壁立千仞、懸崖絕谷、百丈深淵。有“天師樓”、“大旗擎天”、“神龍峰”等山峰,峰巒相接,被美稱為“麗水小雁盪”。“天師樓”主峰海拔700多米,孤峰獨立,半腰間有個山洞,洞深6米,寬 米,高3米,洞內原來建有胡公廟。正殿有胡公神像,兩側有廂房、伙房,前殿有一樓閣,正殿後面低矮的洞穴可用於貯藏物資。洞前為刀切般的絕壁,只有洞口西邊一條曲折狹窄的小道通往山下。
選擇在此地作為革命據點,真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實為易守難攻。但是,萬一此地遇到敵人強大火力的突然襲擊時,撤退也是很困難的,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退路。指揮部領導考慮到了這一情況。為此決定由朱生民率領部分紅軍駐守在三岩寺山下的西畈學堂,以防三岩寺在遭受敵人襲擊時,可以相互策應。同時,在馬腰峰處部署流動哨兵,加強警戒。馬腰峰處視野開闊,可以遠距離觀測各通往三岩寺各條路徑的情況。
南營紅軍建立後,經常在各個村莊活動,四處出擊,打土豪,分浮財,收繳地主武器。1930年9月3日,南營紅軍曾一鼓作氣,打下了當地國民黨區公所,有力地打擊了反動勢力。
國民黨和地主劣紳非常痛恨紅軍,想方設法欲置紅軍於死地。1930年9月上中旬,連日陰雨,國民黨經派特務多次偵察,認定在這個時刻進攻紅軍對他們比較有利。因為紅軍雖然人多,但武器少且落後,都是些土槍、土炮,多日陰雨天,火藥必然受潮,沒有戰鬥力。並決定採取同時襲擊三岩寺和西畈學堂的戰術,使兩地紅軍難以相互支援。
1930年9月15日凌晨,天仍然在下雨,國民黨駐麗水的省保全隊兩個排約60人,帶著機槍等先進武器,在麗新鄉畎岸村地主陳依廉等帶領下,身穿長衫,頭戴草帽,化裝成老百姓的模樣,分兩路悄悄向巨溪鄉進發。一路經太平鄉至西畈學堂,一路經老竹鎮周坦村至三岩寺。當時,兩地紅軍的人數都在100人左右。當日下午,兩個陣地的戰鬥相繼打響。
在西畈學堂,面對突然而至的敵人,紅軍毫無準備,戰士們在朱生民的指揮下,只得用土槍、土炮還擊一陣後,往劉崗嶺背後撤退。在當時的戰鬥中雖然只犧牲了3名戰士,但隊伍被打散。朱生民突圍出來後,當天夜晚在上陳村被捕,第二天被押往麗水城,12日被槍殺在大水門。
在三岩寺,雖然在馬腰峰處設有流動步哨,但由於幾天來的陰雨天氣,使得高山迷霧茫茫,視線很差,紅軍哨兵直到國民黨省防軍摸到身邊才發現敵情,還未來得及向總部報告就犧牲了。洞內紅軍聽到槍聲,料定有敵情,但為時已晚,敵人很快就逼近了胡公廟,唯一可以撤退的路線已被敵人占領。敵我雙方在洞口附近地帶展開了激烈的交火。敵人憑藉機槍著等先進武器,占據有利地形,向紅軍猛烈掃射。而紅軍雖然人多,但土槍、土銃等武器畢竟落後,很快就被困在了廟中。想要向發射敵人土炮,但由於土炮受潮,引信遲遲不燃,炮彈悶在炮筒內發射不出。百餘名紅軍戰士的生命面臨嚴重危險,眼看著敵人步步逼近,總指揮潘成波果斷命令:自己帶領30餘名戰士作掩護,其餘人員衝出寺廟突圍。為了掩護戰友突圍,英勇的紅軍戰士在用土槍、土銃向敵人還擊的同時,有的還義無反顧地向逼近的敵人沖向上去,與之開展白刃戰、肉搏戰,緊緊抱住敵人滾落懸崖同歸於盡。紅軍的英勇行為震驚了敵人,使他們不敢貌然前進。突圍的紅軍搶在這寶貴的時間內,紛紛從"天師峰"的懸崖峭壁上攀著岩石、古藤滑下山崖,很多被摔死、摔成重傷。
雙方僵持一會後,敵人向我方發起了新一輪的猛攻。紅軍堆放在洞內的土火藥被擊中燃燒爆炸起來,濃濃的硝煙立即瀰漫了整個洞穴……。英雄的潘成波和30名紅軍戰士,為掩護戰友們的突圍,與敵人戰鬥了最後的一刻, 全部犧牲。
慘毒的敵人衝進洞後,先用刺刀逐一刺扎了紅軍戰士的屍體,隨後放火將寺廟燒成了灰燼。
當晚,國民黨省防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開進三岩寺附近的梁村,參加當地地主專門為他們擺設的"慶功宴"。席間,他們謀劃著名如何繼續對付紅軍的辦法,決定由地主出資2000銀元購買槍枝彈藥,國民黨省防軍具體幫助,建立地方武裝,進一步追捕突圍失散的紅軍戰士。在地主武裝拉網式的搜捕下,先後有100多名紅軍戰士被捕,有的被槍殺,有的被關押坐牢。
但是,英勇的紅軍是嚇不倒、殺不絕的。突圍出來倖存而又未被捕的100多名紅軍戰士,抱著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很快就集結上了一起,在副總指揮姜雲龍的率領下,前往武義與其它紅軍隊伍匯合,重新投入到了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南營紅軍雖然失敗了,但他們與“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英雄事跡,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為了紀念他們,當地民眾把原來的胡公廟改名為紅軍洞,每年的清明節,都有大批民眾自發的前往拜祭。1988年10月,麗水市人民政府在此立碑,原全國人民副委員長葉飛為紀念碑提詞----“三岩寺紅軍烈士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