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烈士洞位於雲南省祿勸縣九龍鄉魯塊村的金鐘山,距祿勸縣城69公里。是為了紀念1935年長征時期,紅軍過九龍時,因傷病留下的王其英、王正邦等12位傷病員,被當地土豪殺害於溶洞中。各族人民為紀念英勇犧牲的紅軍烈士,把此溶洞俗稱為“紅軍洞”。1973年在此建立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和“亭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軍烈士洞
- 外文名:hongjunlieshidong
歷史回顧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紅三軍團長征過九龍地區時,留下了一些不能隨軍繼續長征的傷病員寄養在當地老百姓家裡。紅軍隊伍剛走完,九龍區區長、惡霸地主李瑞庭就帶領鄉保長和鄉丁挨家挨戶搜查紅軍傷員。5月3日,紅軍傷員王其英、王有龍、王正邦、朱光榮、傅光祥、卞邦友、林開心、朱漢生、彭光漢、劉禮堂、劉金山等17位同志不幸落人敵人手中,被關進區公所的“文昌宮(今祿勸縣九龍中學一帶)”。
一進“文昌宮”這個閻王殿,凶暴的匪徒們把紅軍傷員的衣服剝光,不僅不給飯吃,不給水喝,而且還嚴刑拷打,紅軍傷員們舊傷未好又添新傷。但是不管敵人使用什麼手段,都不能動搖紅軍的鋼鐵意志,他們沒有一個低頭屈服的,頑強地與敵人作堅決的鬥爭。敵人用盡了各種酷刑後,仍不能制服紅軍傷病員。李瑞庭無可奈何,氣急敗壞地召集中隊長、副中隊長和幾個土豪劣紳密謀策劃了兩天,決定除留下十四、五歲的卞邦友、林開心、彭光漢、朱漢生、劉禮堂5位小戰士強迫帶去當幫工外,將其餘12位紅軍全都處決。
5月6日,在通往魯筷村金鐘山的路上,布滿了區公所的哨兵,李瑞庭帶領區丁把12位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的紅軍戰士帶出“文昌宮”押往金鐘山上,準備集體殺害。一路上,紅軍傷員們雖然邁著艱難的步履,但個個昂首挺胸,精神飽滿。到了金鐘山後,李瑞庭命令100多名區丁把守洞口,里外包圍了3層。布置就緒後,匪徒們把12位紅軍戰士鉀到洞口邊,就開始動手了。英勇的紅軍戰士知道自己最後為革命獻身的時刻到了,個個大義凜然,面不改色。匪徒們用樹叉把前面的王其英(男,28歲)、王正邦(男,30歲)、王有龍(男,37歲)3位紅軍戰士推下洞,接著又把傅光林(男,45歲)、傅光祥(男,42歲)兩位踢下去。這時,共產黨員朱光榮(瑞金人,男,42歲)說:“同志們,不要怕,我有勇氣自己跳下去!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便縱身跳下洞去。後面的劉金山(湖南人),還有5位貴州、廣東籍的紅軍戰士也怒吼道:“不用推咱己跳”也高呼口號,先後跳下了落水洞。這時,站在周圍的匪兵們,被紅軍戰士的行動嚇得目瞪口呆,茫然不知,狼心狗肺的李瑞庭還唯恐紅軍戰士不死,氣急敗壞地逼在場的人,每人丟一塊石頭到洞裡。12位紅軍戰士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為了千千萬萬受苦人的翻身獻出了生命,英勇就義了。他們的英勇事跡教育了更多的受苦人,激勵著人們拿起紅軍槍,走上紅軍路,跟著毛主席,跟著共產黨繼續幹革命,去完成烈士們未盡的事業。
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構街(今雲南省祿勸縣九龍鄉)鎮壓了殺害12位紅軍戰士的兇手李瑞庭,為死難的紅軍烈士報仇雪恨。為紀念壯烈棲牲的紅軍戰士,當地民眾把這個落水洞命名為“紅軍烈士洞”,1973年並在洞旁建了一座“紅軍烈士洞紀念碑”及“亭子”,以紀念這12位紅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