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川河蓋戰鬥遺址

紅軍川河蓋戰鬥遺址,位於重慶市秀山縣城東北40公里處涌洞鄉楠木村,有遠黔東特委書記兼黔東獨立師政委,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段書權題名的紀念碑一座,高10.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軍川河蓋戰鬥遺址
  • 位於:重慶市秀山縣城東北40公里處
  • :10.5米
  • 縣文物:1978年
歷史回憶,保護措施,

歷史回憶

1934年10月27日,紅二、六軍團在南腰界勝利會師後,為了配合中央紅軍長征,策應二、六軍團主力東進湘西。黔東獨立師一千餘人在特委書記兼黔東獨立師政委段書權和師長王光澤的帶領下,於10月28日撤離南腰界,以梵淨山為中心精戰印江、沿河、松桃等地,在勝利完成了配合主力東征任務之後,突破敵人圍追阻擊,11月25日進入秀山縣境地,在邑梅遭遇戰中,政委段書權負傷,師長王光澤繼續率領部隊東進,於10月27日進入川河蓋,行至大板場是突遭民團交代章部的攔截,倉促應戰,傷勢慘重,師長王光澤在突擊途中不幸被俘,12月21日,在龍潭英勇就義。此次戰鬥,獨立師大部分犧牲,只有數十人突出重圍到達湘西,找到了主力部隊,川河蓋戰鬥雖然慘遭失敗,但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1934年11月28日拂曉,300多名黔東獨立師將士冒著大霧疾進,準備以最快速度進入湖南。行至楠木村大板場時,遭到當地反動民團的攔截。紅軍將士雖然英勇奮戰,但由於大霧籠罩,彈藥缺乏,20多人壯烈犧牲。為保存革命力量,王光澤決定將部隊分為兩路行動,紅軍在迂迴行進中再次遭到堵截。“川河蓋一戰,獨立師戰士們浴血奮戰,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而大部傷亡、失散。但他們有效牽制了敵人,策應了紅二、六軍團東進。”

保護措施

該遺址於1978年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