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隧道位置,隧道設計,隧道結構,隧道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票制票價,通行事項,交通流量,建設成就,技術難題,榮譽表彰,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01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就紅谷隧道建設進行研究。
2013年12月6日,南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紅谷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覆,同意《南昌市紅谷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所編制內容;12月12日,南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紅谷隧道工程初步設計審查的批覆,發布隧道建設相關信息。
2014年1月17日,紅谷隧道動工興建;2月18日,紅谷隧道進行項目公開招標工作。
2016年4月9日,紅谷隧道進行首節沉管的浮運工程;4月27日,紅谷隧道完成第八節沉管的浮運工程;8月31日,紅谷隧道完成贛江段最後一節管段E11沉管的安裝工程,完成隧道的主體建設工程。
2017年1月9日,紅谷隧道完成隧道貫通工程,道路全線貫通;5月31日,紅谷隧道工程竣工;7月7日,紅谷隧道通車運營。
隧道位置
紅谷隧道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連線新建區與西湖區;南距上游南昌大橋約1.5千米,北距下游八一大橋約2.5千米;該隧道西起於新建區豐和中大道與怡園路交叉口東側約125米處,自西向東沿怡園路下方布設,下穿紅谷中大道、贛江中大道、以直線形式穿越贛江,於東岸西湖區採用地下互通立交方式接沿江中大道;其中,新建區的兩條平行匝道與怡園路相接,西湖區七條匝道分別與沿江中大道、朝陽中路、中山西路相接。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 整體布局
紅谷隧道主要由地面道路、江中主隧道部分,及其各立交匝道、分岔口組成,隧道主路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特點
紅谷隧道兩岸採用明挖與沉管對接,以直線形式穿越贛江,西岸敞開段前設定反坡以減少隧道集水,敞開段及暗埋段均採用下坡進洞,中間段採用采“W ”坡形式;東岸以匝道形式爬坡,採用上坡出洞,接至地面。其中,西岸主線下穿“T”型路口和兩個“十”字路口,設兩座與主線並行的匝道,東岸以地下“雙Y型”互通立交形式與三條城市快車道銜接。除隧道外,地面道路基本為改造現狀道路,道路採用改性瀝青路面。
隧道參數
紅谷隧道主線全長2650米,沉管段長1305米,標準寬度為12米,東岸設定7條匝道、兩岸設定2條匝道;隧道主線最小平曲線半徑為700米,道路最小平曲線半徑為700米,最小凸型豎曲線半徑為1200米,最小凹型豎曲線半徑為1500米;橫斷面尺寸30米×8.3米。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路 |
設計速度 | 主線:50千米/小時,匝道:3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主線:雙向六車道,匝道:單向腳踏車道(雙車道) |
荷載標準 | 城-A級 |
限界高度 | 4.5米 |
最大縱坡 | 主線:≤5%,匝道:≤6% |
安全等級 | 一級 |
防洪標準 | 100年/1次,最高水位:23.64米 |
抗滲等級 | P10 |
防水等級 | 二級 |
耐火等級 | 二類,採用RABT標準升溫曲線測試耐火等級不低於1.5小時 |
抗震等級 | VII度 |
參考資料: |
設備設施
2017年7月7日,紅谷隧道通車運營,隧道內設有通風系統、排水與消防、供電與照明、監控系統、通信系統、測速系統、標誌、標線和管理中心等設施。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7年7月7日,紅谷隧道通車運營,不實施收費制度。
通行事項
2018年9月6日開始,紅谷隧道取消了分時段交通管制,實施24小時全天候通行。
截至2018年9月,紅谷隧道匝道限速30千米/小時,隧道內限速50千米/小時。
2019年9月6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每日7時至21時(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除外),對機動車(含本地機動車、外地機動 車以及臨時號牌機動車)在限行區域內按車牌尾號實行輪流限行的管理措施,紅谷隧道交接口為該限行區域一部分。
交通流量
2017年8月,紅谷隧道日均車流量為2.39萬輛車次;9月,紅谷隧道日均車流量為為2.6萬輛車次,10月,紅谷隧道日均車流量為為2.62萬輛車次。
建設成就
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紅谷隧道在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難題及重點為:
1、百萬立方米矩形圍堰;
2、水下立交深大基坑群;
3、40萬立方米水下岩石炸礁;
4、異地乾塢和8.51千米航道開挖與管節浮運;
5、6條生產線平行預製6節管節;
6、12套4000噸超大模板台車多次轉場;
7、超大體量管節預製混凝土放滲抗裂;
8、管節浮運穿越小經跨橋樑;
9、急流迴旋區管節掉頭;
10、江河仲有和水位落差10米條件下壓接管節;
11、12節管節沉放對接軸線精度控制;
12、時隔半年沉放管節接頭差異沉降等。
- 施工技術
紅谷隧道針對難題及重點,主要運用的技術有:
1、特大特高型充砂管帶圍堰防滲穩定技術;
2、大體積混凝土防滲抗裂技術;
3、沉管隧道管節陳芳對接施工技術;
4、沉管隧道基礎灌砂效果檢測及處理技術;
5、超長距離管節浮運及穿越小淨距橋樑的管節姿態控制和橋墩保護技術;
6、江河沉管隧道水下立交深基坑關鍵技術。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紅谷隧道 | 2017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8至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 |
參考資料: |
價值意義
紅谷隧道建成通車,讓“一江兩岸”有了新的立體交通,縮短了“大南昌”的時空距離,拉開了“大南昌”的發展空間,提高了區域過江通行能力,有力助推紅谷灘CBD中心的快速發展,實現“沿江而下,雙城夾江”的城市格局(《海口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