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角村

紅角村

紅角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滄溪村委會,屬於壩區。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7戶,共有鄉村人口21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7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角村
  • 國土面積:0.9 km
  • 農業人口:215人
  • 勞動力:149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紅角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滄溪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滄溪村委會2.6 公里,距離金源鄉政府6.8公里,國土面積0.9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紅角村
紅角村-村容村貌

自然資源

到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2畝(其中:田100畝,地12畝),人均耕地0.5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荒山荒地216畝,其他面積殼鴉拳1022畝。
紅角村
紅角村-種植水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1戶通自來水,有5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想夜拜質未達標。有5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通有線電視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戶,其中擁有遙灑棵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
紅角村
紅角村-通電視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8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有效灌溉面積100畝,有效灌溉率89.3%。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戶居住良櫻刪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1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63.8%;畜牧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7.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8頭,肉牛4頭,肉羊18頭);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3.2%;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2.3%;工資性收入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16.8%),在雲南省內務工16人,到雲南省外務工4人。
紅角村
紅角村-畜牧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彝族縣。該村計畫大力發展優質大米特色產業、玉米制種、蔬菜、花卉、藥材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7戶,共有鄉村人口215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13人。其中農業人口215人,勞動力14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0.0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滄溪村委會衛生所和金源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7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8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19%。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田壩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源中學。該村距離田壩心國小校2.1公舟趨尋槓里,距離金源中學6.8公里。到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4.26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57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到2008年底,該村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生存環境和自然災害惡劣,村民文化素質差,科學意識和市場意識不強;
2、農業產業結構品種單一、退化,科技含量不高,傳統種植經營方式落後;
3、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水利化差,交通不便,人畜飲水較困難,村民的生產生活困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組芝企遙紋織村民參加科技培訓積極推廣農業科技 ,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主埋先進的農業技能;
2、抓好路、壩、溝、堤的綜合治理,採取生態治理與工程治理相結合,緩解自然災害;
3、抓好優質大米、烤菸、玉米制種的推廣種植,發展蔬菜、花卉、藥材的種植,改良發展畜牧業;
4、組織村民參加技術培訓向外輸出剩餘勞動力。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田壩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源中學。該村距離田壩心國小校2.1公里,距離金源中學6.8公里。到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4.26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57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到2008年底,該村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生存環境和自然災害惡劣,村民文化素質差,科學意識和市場意識不強;
2、農業產業結構品種單一、退化,科技含量不高,傳統種植經營方式落後;
3、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水利化差,交通不便,人畜飲水較困難,村民的生產生活困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組織村民參加科技培訓積極推廣農業科技 ,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先進的農業技能;
2、抓好路、壩、溝、堤的綜合治理,採取生態治理與工程治理相結合,緩解自然災害;
3、抓好優質大米、烤菸、玉米制種的推廣種植,發展蔬菜、花卉、藥材的種植,改良發展畜牧業;
4、組織村民參加技術培訓向外輸出剩餘勞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