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襖軍

紅襖軍

紅襖軍是指中國金末山東、河北農民起義軍。在蒙古侵金的同時,山東、河北地區的人民,紛紛舉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統治的武裝起義,少者數萬人,多者至數十萬。起義者穿紅襖作標記,故名“紅襖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襖軍
  • 外文名:In the red jacket
  • 來源:中國金末山東、河北農民起義軍
  • 時期:金朝
紅襖軍概況,各支隊伍簡介,

紅襖軍概況

十三世紀初,金的轄地日削,女真貴族和各族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日益嚴重,山東、河北農民紛起反抗。較大的的起義軍,山東益都楊安兒濰州(今山東濰坊)有李全,沂蒙山有劉二祖,河北有周元兒。貞祐二年(1214年)楊安兒東取萊州、登州;郭方三據密州(今山東諸城)。進攻沂海兩州;李全進攻臨朐,扼穆陵關;棘七據辛河,有眾四萬;史潑立據寧海州(今山東牟平),有眾二十萬。金政府派重兵到山東,進行鎮壓。楊安兒敗死,所部歸其妹楊妙真統率。劉二祖遇害,其部下彭義斌等歸李全統率。郝定自成一軍。後李全與楊妙真在磨旗山(今山東莒縣東南的馬鬐山)會合,結為夫婦,合成一軍。興定二年(1218年,宋嘉定十一年)李全投宋。宋政府稱之為“忠義軍”,發給糧餉。沂蒙山區的時青等也跟著降宋,其餘各部紅襖軍仍分散活動,興定六年曾進攻柳子鎮(在今安徽宿縣西),襲擊徐州的十八里寨等地。紅襖軍的堅持鬥爭,沉重的打擊了金王朝的統治。但在領導人中出現了一些叛徒,除李全先投宋,後降蒙古以外,時青、國安用之流,更在宋、金、蒙古三個政權間反覆叛降。他們的行動嚴重的削弱了紅襖軍的力量。
女真人號為猛安謀克,即所謂女真屯田軍,他們屬於兵民一體的組織,金國遷徙他們到中原,目的是為了強化對中原漢族人的統治,利用女真韃虜平民來監視鎮壓漢族百姓的反抗。由於是統治民族,處於生存優勢地位,故人口增殖很快,人數很多,公元1183年的統計,共有猛安二百零二,謀克一千八百七十八,共為戶六十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四,口六百一十五萬八千六百三十六,按猛安謀克分布情況推算,遷居中原地區的大約200萬人,徙住今內蒙一帶的40餘萬人,留居東北地區的約有200多萬人。
女真人對漢民族百年以來的壓迫統治,導致了金朝末年的民族矛盾和激烈衝突。
蒙古與南宋兩方面也對金朝進行夾攻,中原人民同時也發動了對猛安謀克的攻擊,中原地區女真人的去向有二:其一,不少死於戰亂。除了金末與蒙古、西夏、南宋交戰中死亡的外,在與起義軍的交戰中被殺死的也不少。活動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數十萬紅襖軍,“仇撥地之酷,睚眥種人,期必殺而後已。若營壘,若散居,若僑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尋蹤捕影,不遺餘力,不三二日,屠戮淨盡,無復噍類”。

各支隊伍簡介

益都楊安兒等起義
金章宗泰和時,金、宋開戰,山東各地民眾相繼起義抗金。益都縣楊安兒(原名楊安國,以賣鞍材為業,人稱楊鞍兒),聚眾起義。以後投降金朝,金朝加給刺史、防禦使的官職。一二一二年,蒙古軍圍中都,金朝詔令楊安兒領兵戍邊。楊安兒行至雞鳴山,中途逃回山東,再次起兵抗金。以母舅劉全為元帥,攻打莒州、密州等地。一二一四年,金宣宗向蒙古屈膝求和。蒙古軍退後,宣宗即集中兵力鎮壓山東各地的起義軍。金宣招使仆散安貞敗安兒軍於益都城東。起義軍轉攻萊陽,金萊陽守將徐汝賢以城降楊安兒。登州刺史耿格開城郊迎紅襖軍。楊安兒遂稱王號,置官屬,立年號天順。進而攻下寧海,進兵濰州。一些女真貴族的家奴也參加了楊安兒軍。
七月間,仆散安貞與沂州防禦使仆散留家,安化軍節度使完顏訛論等合兵攻楊安兒軍。徐汝賢等率三州之兵十萬拒戰,轉戰三十里,數萬人戰死。起義軍棘七等率兵四萬列陣於辛河。仆散留家由上流膠西進兵,起義軍損失甚重。仆散安貞軍至萊州,起義軍史潑立部二十萬人在城東列陣迎戰。仆散留家以輕兵攻城誘戰。起義軍損失近半數。仆散安貞以重賞招降,遭到拒絕,又派萊州黥卒曹全等詐降於徐汝賢以為內應。九月,金兵攻下萊州,徐汝賢被殺。耿格、史潑立降金。楊安兒與部下汲政等乘舟入海,被舟人陷害,墮水而死。安兒妹楊妙真號四娘子,勇悍善騎射,與劉福等收集殘部,得數萬人,與李全軍合。
濰州李全等起義
濰州農民李全,人稱李鐵槍,與兄李福等起義,回響楊安兒,攻打臨朐,進取益都。劉慶福、國安用、鄭衍德、田四、于洋、於潭等農民軍,都歸李全指揮。楊安兒敗死後,劉全楊妙真等率餘部萬餘人與李全軍合。李全與楊妙真結為夫婦,合兵攻打完顏霆軍。李全戰敗,率部眾保東海,劉全分軍駐堌上。一二一七年,楊安兒部下季先率領李全部下五千人投附宋朝。李全分兵攻破莒州,擒金守將蒲察李家。于洋攻下密州。李福攻下青州。宋朝授給李全京東路總管的稱號。一二一八年四月,金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又奪回密州,李全軍戰敗。阿魯答又敗李全軍於莒州。九月,李全反攻密州,破密州城,獲得大勝,擒黃摑阿魯答、夾谷寺家奴,進而攻破壽光鄒平、臨朐等縣。紅襖軍繼續壯大。
密州方郭三等起義
一二一四年,密州紅襖軍領袖方郭三稱元帥,攻據密州,進而轉戰沂州、海州。七月間,金仆散安貞軍在萊州鎮壓了楊安兒紅襖軍後,派仆散留家率軍攻打膠西諸縣起義軍。完顏伯德玩襲擊密州,方郭三被殺犧牲。密州又被金朝占去。
泰安劉二祖、霍儀等起義
泰安人劉二祖領導當地農民起義,轉戰淄州、沂州。一二一四年,仆散安貞軍在萊州鎮壓楊安兒後,宣宗下詔,向劉二祖等招降。劉二祖紅襖軍拒不投降,繼續戰鬥。一二一五年二月,仆散安貞派提控紇石烈牙吾塔等攻破巨蒙等四堌及馬耳山。劉二祖軍四千餘人戰敗犧牲,八千餘人被俘。紅襖軍宣差程寬、招軍大使程福被擒。仆散安貞又派兵與宿州提控夾谷石里哥同攻劉二祖軍的據點大沫堌。紅襖軍千餘人迎戰。金提控沒烈自北門闖入,另一軍攻紅襖軍水寨。紅襖軍五千餘人戰死。劉二祖在作戰中負傷,與參謀官崔天祐及楊安兒部太師李思溫等一起被擒。紅襖軍餘眾退保大小峻角子山。金軍追擊,紅襖軍萬餘人犧牲。劉二祖被殺就義。十月,仆散安貞因鎮壓紅襖軍有功,升為樞密副使,在徐州行院事。
劉二祖犧牲後,餘部在霍儀領導下繼續抗金,並在鬥爭中不斷壯大。彭義斌石珪、夏全、時青、裴淵、葛平、楊德廣、王顯忠等統領的起義軍,都聚集在霍儀的麾下。一二一六年春,霍儀率紅襖軍數萬人攻邳州,與金邳州刺史、徐州界都提控紇石烈桓端作戰失敗,退保北山。霍儀部轉戰沂州,圍攻州城。金同知防禦事仆散撒合向紇石烈桓端求援。桓端出兵,內外夾擊。紅襖軍戰敗,萬餘人犧牲,霍儀戰死。石矽、夏全等降金。彭義斌等率餘部投歸李全
兗州郝定等起義 楊安兒、劉二祖領導的紅襖軍相繼失敗後,另一部分餘眾,在兗州泗水人郝定領導下,逐漸結集發展到六萬人。一二一五年冬,連續攻下兗州、滕州、單州及萊蕪、新泰等十餘縣。郝定稱大漢皇帝,設定百官。一二一六年春,派大漢宣徽使李壽甫等攻打臨沂、費縣境,被金軍擊敗,李壽甫被擒。金宣宗命尚書右丞侯摯在東平行省事、權本路兵馬都總管,鎮壓郝定軍。五月,仆散安貞在鎮壓劉二祖紅襖軍後,又受命鎮壓郝定軍。郝定戰敗,損失數萬人。郝定退回兗州泗水。山東西路宣撫使完顏阿鄰(漢人。本姓郭氏,蒙古圍中都時,應李雄招募,有軍功改姓完顏。)攻入泗水柘溝村。郝定被擒,在汴京英勇犧牲。
真定周元兒等起義
一二一五年九月,周元兒領導的紅襖軍攻克深州、祁州、束鹿、安平、無極等縣,遭到真定府金兵的鎮壓。周元兒及紅襖軍五百餘人被殺犧牲。
南陽等地起義
在山東、河北一帶紅襖軍起義的同時,南陽五朵山農民千餘人起義。金節度副使移剌羊哥領兵鎮壓,與起義軍相遇於方城。起義軍拒絕金軍的招降,作戰失敗,大部犧牲。金宣宗採納移剌買奴的建策,因南陽地區靠近鈞州,強迫起義餘眾遷徙到歸德、睢、陳、鈞、許諸州之間,以防止起義者與宋人聯合反金。
膠西李旺等起義
一二一八年,李旺等起義軍占據膠西,稱黑旗軍。金權知益都府田琢派張林等領兵鎮壓。孿旺被擒。起義民眾在各地繼續作戰。起義軍鄒元帥在小堌堅守,被金萊州經略使術虎山壽軍戰敗。起義軍前鋒於水等三十人被擒。起義軍陳萬戶與金軍激戰,八百人犧牲。起義軍又在朱寒寨與金軍作戰,失敗。餘眾仍分布在膠西、高密的農村與海島之間,堅持戰鬥。
石州馮天羽等起義
一二一八年,石州馮天羽等數千人據臨泉縣起義。金帥府派兵鎮壓,被起義軍擊敗。州刺史紇石烈公順領大兵來招降。馮天羽等數十人迎降,公順殺馮天羽。起義民眾走保積翠山,繼續戰鬥。金將王九思攻破寨柵,起義民眾二千人犧牲。餘眾仍繼續堅持戰鬥。起義軍中的國安用等投降,起義被出賣而失敗。起義民眾被分置於絳州、霍州之間。
濟南夏全等起義
劉二祖霍儀失敗後,各地起義民眾繼續在夏全、石花五等領導下,堅持鬥爭。一二一七年,分布在濟南、泰安、兗、滕等州的起義者兩萬餘人同時舉兵。金山東西路侯摯完顏霆等領兵鎮壓。起義者千餘人犧牲,夏全、石花五被招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