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鬐山紅襖軍起義舊址

馬鬐山紅襖軍起義舊址

馬鬐山又名磨旗山,位於莒南縣東北方與莒縣交界處。

基本介紹

  • 名稱:馬鬐山紅襖軍起義
  • 地點莒南縣東北方與莒縣交界
  • 時間:公元1211年
  • 主要指揮官:楊安兒之妹楊妙真
馬鬐山海拔600多米,綿亘數十里,因狀如奔馬而得名。是南宋嘉定年間(公元1211年)反金起義軍楊安兒之妹楊妙真駐軍之地;起義軍在馬鬐山安營紮寨、構築城池,建立抗金根據地,並成為金人進攻南宋的障礙之一。該山雄偉壯麗,名勝古蹟頗多。“斬將台”位於山西坡,潯河東岸,城子村前。《重修莒志·文獻志》載:“馬鬐山有巨石,俗稱斬將台,迤南摩崖上,刻有‘斬大將王仙處’,字經五寸,每逢陰雨,石色殷赤似血,歷久不減。”山的東南端,略為隆起,有一巨石,呈馬口形,稱馬口石,名稱由來於神話傳說:王仙被殺後,其馬脫韁狂奔此巔,西眺主人死處,悲嘶不止,死而化石,形如烈馬昂首,故名。馬鬐山岩洞頗多,著名者有八仙洞、老母洞和壽星洞三處。仙人洞位於南坡,洞門面南,洞底面積30平方米。相傳是紅襖軍軍師王敏居處,他因料事如神,有活神仙之稱,故其洞稱為仙人洞。山南半山腰有一平地,立一巨石,上刻“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
馬鬐山紅襖軍起義舊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