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山玉蘭(學名:Magnolia delavayi ‘Rubra ’):是山玉蘭的變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2米,胸徑80厘米,樹皮灰色或灰黑色,粗糙而開裂。嫩枝欖綠色,被淡黃褐色平伏柔毛,老枝粗壯,具圓點狀皮孔。葉厚革質,卵形,卵狀長圓形,邊緣波狀,葉面初被捲曲長毛,後無毛。花芳香,杯狀,直徑15-20厘米;花被片9-10,外輪3片淡綠色,長圓形,向外反卷,內兩輪乳白色,倒卵狀匙形。聚合果卵狀長圓體形,蓇葖狹橢圓體形,背縫線兩瓣全裂,被細黃色柔毛,頂端緣外彎。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於海拔2700-35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中。或溝邊較潮濕的坡地。花粉紅至紅色;在中國雲南昆明等地廣為栽培。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植物文化,相關報導,
形態特徵
山玉蘭(原種)是常綠喬木,高達12米,胸徑80厘米,樹皮灰色或灰黑色,粗糙而開裂。嫩枝欖綠色,被淡黃褐色平伏柔毛,老枝粗壯,具圓點狀皮孔。葉厚革質,卵形,卵狀長圓形,長10(14)-20(32)厘米,寬5(7)-10(20) 厘米,先端圓鈍,很少有微缺,基部寬圓,有時微心形,邊緣波狀,葉面初被捲曲長毛,後無毛,中脈在葉面平坦或凹入,殘留有毛,葉背密被交織長絨毛及白粉,後僅脈上殘留有毛;側脈每邊11-16條,網脈緻密,乾時兩面凸起;葉柄長5-7(10)厘米,初密被柔毛;托葉痕幾達葉柄全長。
花梗直立,長3-4厘米,花芳香,杯狀,直徑15-20厘米;花被片9-10,外輪3片淡綠色,長圓形,長6-8(10) 厘米,寬2-3(4)厘米,向外反卷,內兩輪乳白色,倒卵狀匙形,長8-11厘米,寬2.5-3.5厘米,內輪的較狹;雄蕊約210枚,長1.8-2.5厘米,兩藥室隔開,藥隔伸出成三角銳尖頭;雌蕊群卵圓形,頂端尖,長3-4厘米,具約100枚雌蕊,被細黃色柔毛。
聚合果卵狀長圓體形,長9-15(20) 厘米,蓇葖狹橢圓體形,背縫線兩瓣全裂,被細黃色柔毛,頂端緣外彎。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珍稀觀賞花木,產中國雲南西北部、西部至哀牢山,生於海拔2700-35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中。或溝邊較潮濕的坡地。
生長習性
山玉蘭常生長在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幼苗喜蔭,成株喜光,但也較耐蔭。陽性,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乾旱和石灰質土,忌水濕;生長較慢,壽命長達千年。
主要價值
紅花山玉蘭樹冠婆婆,入夏粉紅而芳香的大花盛開,襯以光綠大葉,為亞熱帶栽培的極珍貴的庭園觀賞及造林樹種,用它單植於草坪、庭院、建築物入口處、林蔭大道兩旁,均可收到很好的布景效果。
植物文化
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莊重肅穆,香火燎繞的古剎寺廟入口處或大院裡,人們經常就會見到樹姿雄偉壯麗,枝繁葉茂,葉大濃蔭,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蘭樹。它不僅給遊人帶來涼爽與清香,同是也給寺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粗大的樹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寬大濃綠的樹葉綴滿枝頭,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傘,把院寺遮得嚴嚴實實。6-7月份,在綠葉叢中開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間直立著園柱狀的聚合果,恰似釋迦牟尼佛端座在蓮座上,這大概就是山玉蘭成為佛門聖潔之樹的由來吧。
相關報導
據日本《產經新聞》2016年6月23日報導,日本兵庫縣淡路市的度假設施“淡路夢舞台”的溫室“奇蹟之星植物館”22日晚迎來“紅花山玉蘭”近14年來首次開花。
該花擁有“佛教聖花”的別名,花期較短,原產於中國雲南省。據該植物館稱,這是日本僅存的品種。
該花是2000年舉辦“淡路花卉博覽會”時中國的植物研究所贈送的,2002年開花後一直未能形成花蕾。前一次開花後一度出現萎靡,但經多次扦插保住了植株。
據該植物館稱,22日晚6點20分後,花蕾前段開始破裂,約1個半小時後粉色的花瓣展開,呈現出釋迦牟尼坐在蓮花寶座上的姿態,這也是其別名的由來。
由於該花通常在春季盛開,植物館15日發現有花蕾後將之在溫度保持在23度左右的房間內培育。
植物館相關負責人辻本智子興奮地表示:“花瓣的粉色比14年前更深,非常漂亮,香味類似西瓜,相當清潤。將它作為日本僅有一株的‘寶貝’妥善對待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