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三江瘤果茶(學名:Camellia pyxidiacea var. rubituberculata (H. T. Chang) T. L. Ming)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先端急銳尖,基部闊楔形,上面乾後淺綠色,略有光澤,下面無毛,有黑腺點。花單生於葉腋或枝頂,紅色,苞被片10-11片,外被灰色柔毛,最內數片闊卵形;花瓣7-8片,紅色,倒卵形,先端圓,基部稍連生。蒴果球形,果皮有橫向皺紋,3-4爿裂開,每室有種子1-6個,種子被長茸毛。
中國貴州特有種,分布於黔西南州晴隆和興仁兩縣交接地的喀斯特山區,晴隆縣栗樹鄉上捧碧鄉、興仁縣的田灣鄉新寨村均有分布。生長於石灰岩山闊葉林中,土壤為黑色石灰土。
紅花三江瘤果茶由於其形態特徵和生境比較特殊,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經濟潛力,花期長,花大,樹形優美,是珍貴的園林植物;其木材堅硬、細緻,是農具、細木工的優良用材;同時也可以作為石漠化地區的造林樹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長7-9厘米,寬2.5-3厘米,先端急銳尖,基部闊楔形,上面乾後淺綠色,略有光澤,下面無毛,有黑腺點,側脈6-7對,邊緣有疏鋸齒;葉柄長7-11毫米。
花單生於葉腋或枝頂,紅色,無柄,苞被片10-11片,外被灰色柔毛,最內數片闊卵形,長11-14毫米,寬14-16毫米,先端鈍;花瓣7-8片,紅色,倒卵形,長2-2.8厘米,先端圓,基部稍連生;雄蕊長約2厘米,基部稍連生;子房被毛,3室,花柱3條,離生,長2-2.5厘米,被毛。蒴果球形,寬4厘米或更大,果皮有橫向皺紋,厚1-1.3厘米,3-4爿裂開,每室有種子1-6個,種子被長茸毛。花期9-10月。
生長環境
- 地形地貌
分布地屬於喀斯特與沙頁岩鑲嵌的丘陵地貌,但是,生長的地點均為石灰岩山地,岩石裸露70%-90%,從山腳至山中上部都可見生長,相對高差100-200米。
- 植被狀況
在上捧碧,紅花三江瘤果茶生長於石灰岩山闊葉林中,上層為殼斗科植物占優勢,主要有星毛石櫟(Lithocarpus petelotii)、貴州青岡(Cyclobalanopsis argyrotricha)、大葉櫟(Quercus griffith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等,灌木層植物有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ifoli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長葉凍綠(Rhamnus crenata)、齒葉鐵仔(Myrsine semiserrata)等植物;紅花三江瘤果茶位於第二林層,為第二林層的優勢種。
在新寨村,主要伴生植物有35種,喬木層高度10-15米,胸徑5-25厘米,覆蓋度70-90%,主要種類有梭羅樹(Reevesia pubescens)、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菸斗石櫟(Lithocarpus corneus)、皂莢(Gleditsia sinensis)、白櫟(Quercus fabri)、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雲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川黔潤楠(Machilus chuanchienensis)、毛黑殼楠(Lindera megaphylla f. touyu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雲貴厚殼樹(Ehretia dunniana)、圓葉烏桕(Sapium rotundifolium)、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大花枇杷(Eriobotrya cavaleriei)、化香樹(Platycarya strobilacea)、燈台樹(Cornus controversa)等;灌木層高度1-4米,覆蓋度60-80%,有尖瓣瑞香(Daphne acutiloba)、矩圓葉柃(Eurya oblonga)、異葉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總狀桂花(Osmanthus racemosus)、齒葉鐵仔、小葉女貞(Ligustrum quihoui)、女貞(Ligustrum lucidum),主要藤本植物有大葉酸藤子(Embelia subcoriacea)、槓柳(Periploca sepium)、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等。草本層植物種類很少。
- 土壤條件
生長地的土壤為黑色石灰土,因為石灰岩發育的緣故,土層厚度差異大,土被分散不連續,乾旱季節水分缺乏,但是有機質含量高。
- 氣候條件
分布區域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雨量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平均氣溫13.9-15.2℃,≥10℃積溫在4098.0-4531.2℃之間,1月平均溫度為4.4-6.1℃之間,極端最低氣溫為-6.2℃,7月平均溫度為21.7℃,極端最高氣溫為34.6℃,年日照時數為1513.2小時,無霜期281-290天,霜日9.7-11.3天。年均降水量在1323.7-1577.2毫米,4-9月降水1065.1-1249.7毫米,占全年降水的80.0%。
分布範圍
中國貴州特有種,分布於黔西南州晴隆和興仁兩縣交接地的喀斯特山區,晴隆縣栗樹鄉上捧碧鄉、興仁縣的田灣鄉新寨村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 採種
紅花三江瘤果茶果實多數於每年9-10月成熟,果實採回後攤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經15天左右種子自然脫離果殼,種子脫落後收集種子。
- 種子處理及貯藏
剛脫粒的紅花三江瘤果茶種子含水量較高,自然乾燥時必須置於通透性好的筐子中,否則容易發霉變壞。紅花三江瘤果茶種子屬於大粒種子,容易失水,影響發芽率,同時種子裡面有象甲蟲,不宜乾藏,應採用濕藏或低溫冷藏。將種子和細河沙按1:2的比例混合或分層貯藏,堆放在室內水泥地面上,灑透水,用塑膠薄膜覆蓋,注意保持種子濕潤;秋、冬季氣溫高的環境,宜在4℃左右環境進行低溫貯藏;脫粒後的種子在室內堆放厚度4厘米左右,並每天翻動兩次使其慢慢陰乾,不能爆曬,淨種後即可播種。
- 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點選在交通方便、有水源、有電力、地勢較平、背風向陽、便於管理的地方,最好是有大棚設施的用地,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培育大苗要選擇土層厚60厘米以上略帶黏性的壤土為好,便於移栽大苗時帶土球。
- 整地做床
紅花三江瘤果茶的苗期有猝倒病,同時易受地下害蟲的危害,土壤消毒、除蟲工作是關鍵環節之一。冬季深翻30厘米,耙細,過30天以上第二次深翻。作床前除去雜草、硬土塊等,用毒死蜱·噻嗪7.5千克/公頃,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千克/公頃,混勻後撒於地中。採用高床育苗,作床時高35厘米左右,寬1.2米左右,步道寬40厘米。
- 播種
播種時間應靈活掌握,一般採用隨采隨播和3月上旬播種,穴播、條播、撒播都行,播種量以培育目標來定,播種密度324粒/平方米左右。採用穴播,以5厘米的穴距為最下限,穴深度3-4厘米,播後即用土覆蓋,將步道中的土淺挖一層,約10厘米,將土打碎,清理步道中的細土覆蓋床面,之後用稻草蓋5厘米厚以上,保證澆水後厚度不低於3厘米;或採用鋸木屑等覆蓋,最後在苗床上方搭建弧形遮陰棚。
- 苗期管理
紅花三江瘤果茶不經貯藏播種,即隨采隨播,經123天后出苗,子葉出土,持續50天出完。其間視苗木出土情況陸續揭去稻草,預防猝倒病和蟲害。當紅花三江瘤果茶苗大半數達4厘米時,苗床上的覆蓋物要陸續分次揭除乾淨。播種後經常關注覆蓋稻草的濕度,一般每隔6-10天澆1次透水,出苗後根據天氣變化情況補水。苗出齊後並多數封頂每6-7 天噴施1次肥料,康朴“獅馬綠”或0.3%尿素溶液等,8月後停止施尿素,其間可施1次0.1%磷酸二氫鉀。苗期及時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當出現土壤板結時立即組織人力進行鬆土透氣。有時澆水也會造成土壤板結,要用自製的合適的工具進行。
主要價值
紅花三江瘤果茶由於其形態特徵和生境比較特殊,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經濟潛力,花期長,花大,樹形優美,是珍貴的園林植物;其木材堅硬、細緻,是農具、細木工的優良用材;同時也可以作為石漠化地區的造林樹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