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分兩編。上編是理論探討,由第一、二、三、四章組成,分析了紅色經典的生成機制、意象構成、改編方式和接受方式。下編是文本分析,由第五、六、七、八、九章組成,對紅色經典中代表性作品與影視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
作品目錄
上編 理論探討 | 下編 文本分析 |
---|
第—章 紅色經典的生成 第二章 紅色經典的意象 第三章 紅色經典的改編 第四章 紅色經典的接受 | 第五章 《閃閃的紅星》·流浪漢小說·紅色經典 第六章 江姐形象的魅化和俗化 第七章 《紅燈記》:從樣板戲到懸念劇 第八章 《保衛延安》的電視劇改編 第九章 結語·後紅色經典·《十送紅軍》 |
創作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紅色經典的影視改編已成為一種藝術創作和大眾文化形式,由紅色經典改編的影視作品,數量之大,類型之多,形式之繁,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說明:紅色經典廣泛地進行著文學與影視藝術之間的相互轉化,是文學與影視關係的集中闡釋。影視藝術與紅色經典的相互關係至少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紅色經典對影視藝術的影響,二是影視藝術對紅色經典的影響。前者的核心是紅色經典向影視提供了什麼,側重於從紅色經典的角度研究影視。後者的核心是影視使紅色經典的性質、特點、活動規律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基於此,《紅色經典與影視藝術關係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探討紅色經典的生成機制。紅色經典作為一定歷史時期重要的、代表國家意識形態的文藝現象,其生成是眾多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指引、革命實踐的觸發、民族文化的薰陶、權力話語的產生。首先,作為紅色經典的理論基礎,《講話》不僅影響了解放區文藝的發展動態,而且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十七年文學的努力方向,甚至為百年文學思潮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理論基石。紅色經典是在《講話》精神指引下中國文藝的新收穫。其次,紅色經典之所以擁有廣泛的讀者群體就在於其不可置疑的真實性,這種真實性來自於創作者親身經歷的革命實踐,是革命實踐觸發了作家的創作靈感。第三,紅色經典創作的目的之一是使其為廣大人民民眾所接受。因此,紅色經典的創作者除了要真正熟悉人民生活、掌握表現對象,還應當而且必須運用一套人民民眾能夠接受的、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符號和話語系統。
該書探討紅色經典的意象構成。紅色意象作為紅色經典重要的藝術元素,主要有紅旗、烈火、紅星、紅燈、紅岩、青松、紅梅等,廣泛存在於詩歌、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形式中,成為紅色經典鮮明的標誌。紅色意象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源於鬥爭生活,反映紅色歷史,塑造英雄人物,表現革命激情,營造崇高意境,弘揚革命精神,具有豐富的藝術蘊涵。影視藝術中的紅色意象色彩絢麗、構圖精美,豐富了影視的視覺語言,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該書探討紅色經典的接受方式。藝術的生產、傳播、接受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個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緊密聯繫,一方面藝術生產影響藝術傳播與接受,另一方面藝術傳播與接受也影響藝術生產。因此,紅色經典的接受方式與紅色經典的生成機制、傳播方式、接受群體是密切相關的。從生成機制看,紅色經典是建立在歷史真實基礎之上的藝術真實,其接受方式表現為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互讀。從傳播機制看,紅色經典的傳播涵蓋了紙質文本、音像文本,包括電影、電視、戲劇、廣播、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其接受方式表現為文字文本與音像文本的互讀。從客群層面看,紅色經典的客群涵蓋面廣泛,涉及不同的客群層面,其接受方式表現為精英群體與大眾群體的互動。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