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與記憶

墓碑與記憶

《墓碑與記憶》是台灣秀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慧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墓碑與記憶
  • 作者:張慧瑜
  • 出版時間:2012年2月
  • 出版社:臺灣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 頁數:280 頁
  • ISBN:9789862218976
  • 定價:136.00 元
內容簡介
新世紀以來,紅色題材影視劇成為大陸重要的電影、電視文化現象。與八九十年代紅色經典很難獲得市場認可不同,這十年來,英雄傳奇故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及諜戰劇成為當下螢屏中最為熱播的劇目。尤其是近兩三年,這種紅色革命故事的熱潮也轉移到日漸火熱的大銀幕中,不斷地創造著票房神話。可以說,正是這些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影視劇不再使主旋律成為一種游離於人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而是建構了一種處理五十至七十年代革命故事的有效方式。如果把這種現象放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的歷史背景中,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化在八十年代以來所面臨的敘述困境,那么新世紀十年所出現的這些熱播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就成為格外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和分析這些影視劇的敘述策略、生產機制、意識形態症候不僅有利於重建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講述,而且這種關於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新想像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主流...(展開全部) 新世紀以來,紅色題材影視劇成為大陸重要的電影、電視文化現象。與八九十年代紅色經典很難獲得市場認可不同,這十年來,英雄傳奇故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及諜戰劇成為當下螢屏中最為熱播的劇目。尤其是近兩三年,這種紅色革命故事的熱潮也轉移到日漸火熱的大銀幕中,不斷地創造著票房神話。可以說,正是這些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影視劇不再使主旋律成為一種游離於人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而是建構了一種處理五十至七十年代革命故事的有效方式。如果把這種現象放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的歷史背景中,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化在八十年代以來所面臨的敘述困境,那么新世紀十年所出現的這些熱播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就成為格外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和分析這些影視劇的敘述策略、生產機制、意識形態症候不僅有利於重建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講述,而且這種關於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新想像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主流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張慧瑜,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供職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博雅博士後合作導師。研究領域為影視傳播、文化研究、新聞社會史、非虛構寫作等。出版專著《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歷史魅影:中國電影文化研究》、 《當代中國的文化想像與社會重構》、《打開銹住的記憶:影視文化與歷史想像》、《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等。近些年在《讀書》、《開放時代》、《文藝研究》、《電影藝術》、《人民日報》、《南風窗》、《二十一世紀》(香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灣)等發表論文、評論若干。曾北京大學黃廷方/信和青年傑出學者獎、北京大學未名學者講座主講人、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獎”著作類(專著)一等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理論評論獎論文三等獎、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展開全部) 張慧瑜,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供職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博雅博士後合作導師。研究領域為影視傳播、文化研究、新聞社會史、非虛構寫作等。出版專著《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歷史魅影:中國電影文化研究》、 《當代中國的文化想像與社會重構》、《打開銹住的記憶:影視文化與歷史想像》、《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等。近些年在《讀書》、《開放時代》、《文藝研究》、《電影藝術》、《人民日報》、《南風窗》、《二十一世紀》(香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灣)等發表論文、評論若干。曾北京大學黃廷方/信和青年傑出學者獎、北京大學未名學者講座主講人、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獎”著作類(專著)一等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理論評論獎論文三等獎、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等。擔任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委員。2015年至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文學系從事訪問研究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