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小提琴(電影《紅色小提琴》原聲專輯)

紅色小提琴(電影《紅色小提琴》原聲專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色小提琴》(Le violon rouge、The Red Violin)是由約翰·科里利亞諾製作的影視原聲音樂專輯。該專輯是電影《紅色小提琴》的原聲專輯,於1998年11月18日發行,共收錄20首曲目。

2000年,約翰·科里利亞諾憑藉專輯獲得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並提名了第42屆葛萊美獎最佳電影配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色小提琴
  • 外文名:Le violon rouge
    The Red Violin
  • 專輯語言:英語、義大利語
  • 曲目數量:20 首
  • 音樂風格:影視原聲
  • 唱片公司:索尼
  • 發行日期:1998年11月18日
  • 製作人:約翰·科里利亞諾
創作背景,專輯曲目,專輯鑑賞,獲獎記錄,

創作背景

《紅色小提琴》是約翰·科里利亞諾為導演佛朗索瓦·吉拉德的電影作品《紅色小提琴》製作的影視原聲專輯。影片講述了一把傳奇小提琴的誕生以及其歷經三個世紀,跨越奧地利、英國、中國到加拿大的流浪旅程。小提琴樂手約夏·貝爾在影片的原聲配樂中擔任了這把“紅色小提琴”的實際演奏者。
約翰·科里利亞諾在音樂上以《安娜的主題》(Anna's Theme)為主軸,衍生出所有的音樂內容。安娜是故事中提琴製造師的妻子,紅提琴即是因安娜與其腹中小孩的死去而誕生。《安娜的主題》是安娜時常哼唱的一小段旋律,像是安娜為腹中孩子吟唱的搖籃曲,約翰·科里利亞諾即以安娜的吟唱為起點,進而將這個旋律發展成一篇小提琴樂章。
同時,約翰·科里利亞諾因影片情節不同的時代與地域背景,以及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行為個性,發展出多個段落。包含有“克萊莫納”(I. Cremona)、“維也納”(II. Vienna)、“牛津”(III. Oxford)以及“上海”(IV. Shangai)、“蒙特婁”(V. Montreal)。約翰·科里利亞諾還在配樂中展現了小提琴演奏的多重面貌,包含吉普賽裝飾奏、練習曲、夏康舞曲等多種曲式和挑戰演奏技巧的段落。由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之間也流經吉普賽風情和東方元素。

專輯曲目

曲序
歌曲名
創作
時長
The Red Violin, Film Score
1
《Anna's Theme》
約翰·科里利亞諾
2:50
I. Cremona
2
《Main Title》
約翰·科里利亞諾
2:42
3
《Death Of Anna》
1:44
4
《Birth Of The Red Violin》
3:05
5
《The Red Violin》
1:34
II. Vienna
6
《The Monastery》
約翰·科里利亞諾
1:06
7
《Kaspar's Audition; Journey To Vienna》
2:38
8
《Etudes; Death Of Kaspar》
2:48
III. Oxford
9
《The Gypsies; Journey Across Europe》
約翰·科里利亞諾
2:07
10
《Pope's Gypsy Cadenza》
1:37
11
《Coitus Musicalis; Victoria's Departure》
4:40
12
《Pope's Concert》
1:22
13
《Pope's Betrayal》
3:00
IV. Shangai
14
《Journey To China》
約翰·科里利亞諾
4:10
15
《People's Revolution; Death Of Chou Yuan》
3:15
V. Montreal
16
《Morritz Discovers The Red Violin》
約翰·科里利亞諾
3:38
17
《Morritz's Theme》
1:54
18
《The Theft》
2:10
19
《End Titles》
1:46
-
20
《"The Red Violin": Chaconn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約翰·科里利亞諾
17:37
參考資料

專輯鑑賞

《紅色小提琴》自《安娜的主題》開始,將這個旋律發展成一篇悽美哀怨、神秘深幽的樂章,揭開紅提琴傳奇的序幕。在此過程中的音樂不僅散發著一份古老、深沉的氣息,也展現了驚逢變故的震懾與悽美傷痛的抒情色彩。
第一部分“克萊莫納”(I. Cremona)氣氛古老,悲傷而神秘。呈現出一股哀傷悽惻的質感,因為這個大段的四個樂章,分別描寫了安娜的死以及傷心的提琴匠,為死去的妻子與未出世的孩子,打造出一把不朽而神秘的紅提琴的過程,因此音樂中不僅散發著一份古老、深沉的氣息,也展現了驚逢變故的震懾與悽美傷痛的抒情色彩。
第二部分“維也納”(II. Vienna)開場是一首充滿歐洲巴洛克色彩的小提琴合奏曲。緊接著卡斯帕爾的維也納之行以卡斯帕爾的小提琴獨奏開場,銜接上一段古典色彩濃厚、典雅溫和的音樂,描寫卡斯帕爾踏上了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旅程。卡斯帕爾之死的開場是一段卡斯帕爾的練習曲,旋律隨著節拍而不斷加速,反應出卡斯帕爾琴藝的成長,在這段音樂是約夏·貝爾秀的個人演奏秀。接下來的後半段音樂卻隨著卡斯帕爾的暴斃,成為一首哀傷的輓歌。總的來說,第二部分非常讓人心痛,因為琴聲始終伴隨著他脆弱的心跳,營造出一種不安的氣氛,給人不祥的預感,傾聽卡斯帕爾拉出那么震撼人心的琴聲時有一種心碎的感覺。
第三部分“牛津”(III. Oxford)一開場是吉普賽人穿越歐洲的旅行,吉普賽音樂作為情境轉換的引子,聽來非常即興、自由,富有民謠風。後面是一段《安娜的主題》的變奏曲,在這首曲子的引導下,紅色小提琴由吉普賽人輾轉流傳到英國樂手波普的手中。波普的吉普賽華彩樂段是波普以吉普賽人的曲調基礎,進一步變奏成的即興演奏,不過其作風卻不同於吉普賽人的散漫,反倒展現了波普學院派的音樂素養,然而其中透出了音樂天才的叛逆性;同樣的,波普在演奏會上的即興演出,也展現了他恃才傲物的狂野氣息。這段演出中也出現了《安娜的主題》的特定樂句,而其縱慾和叛逆性都是波普以情色為靈感的即興演出體現出來的。其中《安娜的主題》被轉化為挑動情慾的樂章,最後音樂在波普的情人槍擊提琴時驟然停止,將紅色小提琴的命運帶向另一個時空。這一段極富激情,琴聲的力量在這一段里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四部分“上海”(IV. Shangai),這一段在音樂上發揮比較有限。情節設定中處於一個對西洋文化和藝術充滿憎恨的時代,因此在音樂的表現上,並不像前幾段樂章中,可以借著許多音樂演奏的場景來表現作曲,這個部分的音樂原則上仍以《安娜的主題》為主題,音色上則顯得較為壓抑與黑暗,同時還結合了一段點出獨特的時代背景的音樂。
最後的部分“蒙特婁”(V. Montreal),音樂在這裡一方面呈現一種懸疑神秘的質感,描寫鑑定追查紅提琴,以及在拍賣會上偷天換日的過程,同時也將情緒悄悄帶回第一部分樂章中。那種悽美雅致的風格,音樂的結尾《安娜的主題》一如起始的,以空靈的女聲吟唱幽幽浮現,象徵紅提琴三個世紀的飄泊,終於抵達終點。
電影中音樂的轉換讓人感嘆約翰·科里利亞諾對於音樂以及各個地域音樂流派的完好把握,使得觀眾立即可以了解時代的進程、時間的轉換和國度的變更。同樣,也正得益於這種音樂的貫穿,才使得看似零落的每一個小故事和每一個新主角之間互相密切地關聯起來。整部電影就像是首結構完整的交響曲。前後五個樂章從一開始的神秘深邃,延續到中間部分的熱情浪漫,再到尾段的雄壯高潮。伴著那把小提琴的悠揚旋律帶著我們從300年前的義大利到維也納、英國、上海,再到現在。這是一場心靈之旅。這五個段落也就好像人的一生:誕生、孩童、青年、中年,到最後一段的大師之境。
在影片如泣如訴而又哀怨委婉的旋律中,歷史慢慢綻放出它的本來面目。於是,執著與放縱,天使與魔鬼,摯愛和仇恨,忠貞和欲望,在土地、火焰、空氣的傳播中幻化成暗色的精靈,在人性的深處縱情紛飛。它高唱著生命之歌,為每一個擁有它的琴師演奏命運旋律。這樣的一把提琴只有在生命中歌唱才能實現其真正的意義,最終紅色小提琴沒有淪為象徵財富的收藏品,它繼續在生命中唱著重生的歌。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00年
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原創配樂
約翰·科里利亞諾《紅色小提琴》
獲獎
第42屆葛萊美獎
最佳電影配樂
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