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田雞琉球亞種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學名:Porzana fusca phaeopyga)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9-23 cm。嘴粗短,跗蹠較中趾連爪長度為短。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並與第3枚初級飛羽幾等長。第1枚初級飛羽約與第6枚或第7枚等長。上體深褐色或暗橄欖褐色,頦、喉白色;胸和上腹紅栗色,下腹和兩脅灰褐色、具白色橫斑,腳紅色。棲息於沼澤、湖濱與河岸草叢與灌叢、水塘、水稻田和沿海灘涂。主要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水生植物葉、芽、種子為食。常在黎明、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隱藏在灌叢與草叢中。性膽小,善奔跑和藏匿,飛行也很好。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兩性相似。成鳥體形大小介於普通亞種和雲南亞種之間,下體的栗紅色較普通亞種為深,喉幾乎全白。額、頭頂、頭側和胸栗紅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欖褐色,飛羽及尾羽暗褐色。頦、喉白色,多少沾棕紅色,隨年齡增長,栗色加多。腹灰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和點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兩脅暗橄欖灰褐色,不具白色橫斑或具不明顯的白色橫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鳥與雄鳥相似,但胸部栗紅色較淡,喉白。幼鳥上體較成鳥色深,頭側、胸和上腹栗紅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兩脅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點斑,虹膜為褐色。虹膜紅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帶有紫色。腿和腳橘紅色,爪褐色。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2)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2)
大小量度:體重♂69-85g,♀65-75g;體長♂215-230mm,♀193-225mm;嘴峰♂20-22mm,♀18-22mm;翅♂105.3-116mm;♀102-110mm;尾♂46-53mm,♀44-51mm;跗蹠♂33-37mm,♀32-35mm。 (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該亞種為留鳥。棲息於沼澤、湖濱與河岸草叢與灌叢、水塘、水稻田和沿海灘涂與沼澤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林緣和林中沼澤。棲息地高度為海拔160米—2100米。部分夏候鳥,部分留鳥。春季於4月遷到繁殖地,秋季於10月遷離繁殖地。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3)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3)
性膽怯,很難驚飛,善游泳,常在晨昏活動。飛行快速,可直接從水面或隱蔽處起飛,飛行時兩腿明顯下垂。
雜食性,吃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水生植物的嫩枝和種子以及稻秧等。大多在隱蔽處覓食,偶而也到蘆葦邊覓食。

分布範圍

分布在於琉球群島和中國台灣,尤以南部冬季較多。

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成對營巢於水邊草叢和灌叢中地上,也營巢於水稻田田埂上草叢中。巢甚隱蔽,四周常有蘆葦或高草掩護。每窩產卵5-9枚,卵淡粉紅色或乳白色、被有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31mm×23mm。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共同撫養幼鳥。雛鳥絨羽亮黑色,下體較褐,體色隨日齡增長而變褐。出殼1—2天離巢,最初幾天由雙親餵食。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4)紅胸田雞琉球亞種(圖4)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