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紋滯卵蛇又名紅點錦蛇(Elaphe rufodorsata),成體全長1m左右。頭體背面棕褐色或淡紅色,頭背有3條“∧”形棕褐色或橙黃色斑紋;體背前段有4條由鑲棕黑色邊的紅褐點連線而成的棕黑色縱紋,但尾部無紅褐色點,與此4條縱紋相間還有3條淺色縱紋,正中的一條為紅褐色,兩側的2條為灰褐色。腹面頸部及體前部鵝黃色,向後為淺橘黃色或橘紅色,密綴黑黃相間的小棋盤格斑,十分醒目。
基本介紹
種群分布,生物學資料,
種群分布
紅紋滯卵蛇系古北界蛇種,向東洋界廣泛分布,為國內廣布種。國外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及泰國,國內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及廣西(百色)。
生物學資料
紅紋滯卵蛇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帶,為半水棲蛇類,多棲息於河濱、溪流、湖畔、池塘及其附近田野、墳堆、屋邊菜地或水溝內,食魚類(泥鰍、黃鱔等)、蛙類及其蝌蚪、螺類及水生昆蟲。卵胎生,7~9月產仔,每產4~17條。每年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入蟄,3~4月出蟄。
4.分類討論
紅紋滯卵蛇(O.rufodorsatus),系1842年Cantor依據舟山島標本發表的物種,原定名Tropidonotus rufodorsatus;1864年Gunther將該物種改隸游蛇屬(Coluber);1890年Boulenger將該種改隸Ablabes屬;1854年Dumeril等依據我國標本發表的Ablabes sex-lineatus(1865年Jan G.將此種改訂為Coronella sexlineata)和1886年Boettger O.依據上海附近丘陵標本發表的Simotes herzi,以及1874年Peters W.依據產地不詳的標本發表的Simotes conradi均為本種的同物異名;1907年Stejneger L.將該種改隸錦蛇屬(Elaphe),稱紅點錦蛇(E.rufodorsata)。
2001年瑞士學者Helfenberger N.因該種為原錦蛇屬中惟一半水棲生活和卵胎生繁殖的蛇類,再加上具有許多專有的等位基因,以及內部器官的形態特徵,遂以該種為模式種新建立單種屬---滯卵蛇屬(O ocatochus),其拉丁屬名譯即“卵滯留在母體內發育而產出子蛇”。該種是從亞洲錦蛇屬蛇種的共同祖先分離出來,迅速演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