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粘谷,中藥名。為莧科植物繁穗莧Amaranthus paniculatus L.的全草。我國各地栽培或野生。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常用於痢疾,黃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粘谷
- 別稱:老粘谷、鳳迎花、紅莧菜、白莧菜、銀莧菜、田莧菜、白銀莧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中央種子目
- 科:莧科
- 屬:莧屬
- 種:繁穗莧
- 分布區域:我國各地栽培或野生
- 採收時間:春、夏季未開花前
- 用量:內服:煎湯,30-6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
痢疾,黃疸。
相關配伍
治黃疸、痢疾:繁穗莧60g(鮮)、芥蘭梗(鮮)80g,煎湯食菜。(《中國食療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採集加工
春、夏季未開花前採收,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2m。莖直立,單一或分枝,具鈍稜角,幾無毛。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3cm,寬2-5.5cm,先端銳尖或圓鈍,具小芒尖,基部楔形。花單性或雜性,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直立,花後期下垂;苞片和小苞片鑽形,綠色或紫色,背部中肋突出,先端具長芒;花被片5,膜質,綠色或紫色,頂端有短芒,花被片和胞果等長;雄蕊比花被片稍長;雌花苞片為花被片長的一倍半,花被片先端圓鈍。胞果橢圓形,蓋裂,先端有3齒,和宿存花被等長。種子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我國各地栽培或野生。生長由平地到海拔2150米。全世界廣泛分布。
相關論述
《新疆中草藥》:“清熱解毒,散瘀利膽。治痢疾,黃疸,子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