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箭-73反坦克飛彈
- 外文名:HJ-73 Anti tank Guided missile
- 製造國家:中國
- 飛彈直徑:120毫米
- 重:11.3千克
- 制導方式:線控
- 射程:3km
- 破甲厚度:400毫米
簡介,研發,外形,型號,紅箭-73A,紅箭-73B,紅箭-73C,步兵利器,
簡介
全彈分為戰鬥部艙和運載體艙兩部分,平時分離裝箱,使用時將兩個艙體通過快速卡鉤連線在一起;在彈體左上方彈翼根部裝有一個曳光管,用於在飛行時進行觀察和瞄準;戰鬥部包括風帽,彈體,組合藥柱和電-5引信等部件。運載體包括了發動機,控制組件,彈翼裝置和曳光管。戰鬥部的作用是利用聚能裝藥的爆炸使紫銅藥型罩形成金屬射流,進行破甲。紅箭73的部署遵循集中使用的原則,在攻防戰當中通常以班(反坦克飛彈班編制為8人,分為2個戰鬥小組,一名射手、兩名架設、一名警戒人員,射手攜帶遙控裝置,架設人員每人攜帶一枚飛彈,一組兩枚。),排為單位。作為當時對付蘇軍t-62坦克的秘密武器,它的研製極大增強了我軍的反裝甲能力。
研發
1971年中國獲得蘇制薩格爾飛彈。這是一種有線制導的反坦克戰術飛彈,其破甲威力在第一代反坦克飛彈中較為先進。1973年,中國決定集中國防工業的精兵強將,仿製“薩格爾”飛彈。經過近6年的試製攻關,“紅箭-73”反坦克飛彈終於在1979年定型並批量裝備部隊,填補了中國反坦克飛彈裝備的空白。“紅箭-73”是目視跟蹤、三點導引、手動控制、導線傳輸指令的中國第一代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可攻擊500米至3000米距離內的坦克、裝甲目標或暗堡。
外形
飛彈直徑120毫米,長854毫米,翼展393毫米,重11.3千克。線控制導方式,射程3km,破甲厚度400毫米。當射程400-600米時,命中率約60%左右,對600-3000米的目標,命中率可達90%以上。
型號
紅箭73有基礎型、B、C等(已發展到E型)三種型號,是我國第一代反坦克飛彈。80年代,研製了紅箭73C型。它採用光學瞄準、紅外跟蹤、半自動控制的制導方式,電源採用30伏鎳鎘蓄電池,一次充電可持續發射30多枚飛彈。飛彈可在有自然光和紅外光干涉的環境中,有效地攻擊400-3000米距離內的坦克等各種裝甲目標,也可用於摧毀火力點和各種輕型野戰工事。
紅箭-73A
全彈重:11.3千克
戰鬥部重:2.5千克
彈長:0.84米
彈徑: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500米
飛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
紅箭-73B
全彈重:11.7千克
彈長:0.869米
彈徑: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飛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5度
紅箭-73C
紅箭-73C反坦克飛彈與紅箭-73B反坦克飛彈的原理基本相同,但採用了隨動發射架,在對目標的跟蹤過程中,發射導軌與瞄準具同步,使發射方向與瞄準方向始終保持一致,從而擴大了飛彈的可攻擊區,使作戰效能更為提高。
步兵利器
紅箭-73反坦飛彈的任務,摧毀敵方碉堡火力點。
該彈的最大優點是既可採用紅外半自動制導,又保留了原紅箭-73的手控制導能力,戰鬥部破甲威力得到大幅提高,靜破甲威力由500毫米提高到850毫米米以上,動破甲威力由150毫米/65度提高到了180毫米/65度,具備了擊穿T-72坦克前主裝甲的能力,命中率可達百分之90 。
紅箭-73B飛彈,如今仍作為步兵火力,繼續在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服役,不過它所承擔的作戰任務有所改變,主要攻擊目標已經不是敵主戰坦克,而是裝甲車和敵方碉堡,戰壕等固定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