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秫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十六引《類編朱氏集驗方》。主治小便不通,上喘。症見小便點滴難出。
基本介紹
- 名稱:紅秫散
- 組成:紅秫黍根,銳蓄,燈草
- 主治:小便不通,上喘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運用,文獻摘要,
組成
紅秫黍根二兩(60g),銳蓄一兩半(45g),燈草一百根。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藥混合後研為粗末。一次取用15g,水煎去渣,飯前,溫服,每日3次。
2、古代用法:上為散,每服五錢,用河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主治
小便不通,上喘。
方義
銳蓄、燈草小便澀滯,濃尿不通。諸藥合用,以治小便點滴難出。
運用
症見小便點滴難出。
文獻摘要
《本草綱目》:“根【主治】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滿。燒灰酒服,治產難有效。時珍。【附方】新一。小便不通止喘。紅秫散:用紅秫黍根二兩,扁蓄一兩半,燈心百莖,上搗羅。每服各半兩,流水煎服。張文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