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田是一種淹育水稻土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砂田
- 土壤亞類:淹育水稻土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種編號:10697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 歸屬與分布 紅砂田,屬淹育水稻土亞類淺紅砂泥田土屬。分布在浙 江的衢江、常山港兩側的低丘崗背上,常與紅砂土、紅泥砂田呈復區分布,以 衢縣面積最大,共有7.0萬畝。 2. 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紅砂岩風化發育的紅砂土(酸性粗骨土),植 稻時間短,為新辟的稻田。處於低丘崗背上,不受地下水的影響,多為靠天田 或提水灌溉的梯田。土壤剖面發育不明顯,剖面為Aa—Ap—C型。土體一般不足1m ,質地較均一,砂質壤土至砂質粘壤土,砂粒含量在60%以上。耕層土壤呈微酸 性反應,養分含量貧瘠,有機質2.20%,全氮0.13%,速效磷6ppm,速效鉀48ppm(n 均為15);有效微量元素鋅0.9ppm、銅1ppm、鐵121ppm、錳28ppm(n均為10)、硼0.2ppm 、鉬0.09ppm(n均為2);氧化鐵的活化度28.3%,略高於其下的各層段。 3. 典型剖面 采自衢州市柯城區浮石鄉十三里村,低丘緩坡,海拔90m ,紅砂岩坡積物。年均溫17.3℃,年降水量1664.2mm,無霜期259天,≥10℃的 積溫5514℃。 Aa層: 0—12cm,灰紅色(乾,2.5YR 6/2),砂質壤土,屑粒狀結構,鬆散 ,容重1.25g/cm3,根系較多,pH(H2O)5.6,有機質0.7%。 Ap層: 12—20cm,濁紅棕色(乾,2.5YR 4/3),砂質壤土,小塊狀結構,較 緊實,容重1.51g/cm3,少量根系,pH(H2O)5.9。 C層: 20—60cm,橙色(乾,2.5YR 6/6),砂質粘壤土,鬆散,pH(H2O)5.1。 4. 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結構鬆散,耕性良好,肥效快,易漏水漏肥, 土壤細砂、粉砂含量高,往往造成淀漿板結。種植制度以肥—稻—稻為主,其 次為肥—稻—玉米(大豆),常年糧食畝產400kg左右。該土養分貧瘠,基礎產量 低。早稻基礎畝產92.3kg,磷鉀配施畝產292.8kg(衢縣試驗)。此外,油菜施硼 、大豆施鉬和水稻施矽均取得明顯增產效果。由於多為靠天田或提水灌溉的梯 田,加之所處地區水源緊缺,伏秋乾旱嚴重,因此在灌溉方式上應提倡溝灌, 既節約用水(一般可節約30%左右),又提高肥效,減少滲漏,可增產10%左右。
主要性狀
土體一般不足1m,質地較均一,砂質壤土至砂質粘壤土,砂粒含量在60%以上。
生產性能
該土種結構鬆散,耕性良好,肥效快,易漏水漏肥,土壤細砂、粉砂含量高,往往造成淀漿板結。種植制度以肥—稻—稻為主,其次為肥—稻—玉米(大豆),常年糧食畝產400kg左右。該土養分貧瘠,基礎產量低。早稻基礎畝產92.3kg,磷鉀配施畝產292.8kg(衢縣試驗)。此外,油菜施硼、大豆施鉬和水稻施矽均取得明顯增產效果。由於多為靠天田或提水灌溉的梯田,加之所處地區水源緊缺,伏秋乾旱嚴重,因此在灌溉方式上應提倡溝灌,既節約用水(一般可節約30%左右),又提高肥效,減少滲漏,可增產10%左右。
分布地貌
分布在浙江的衢江、常山港兩側的低丘崗背上,常與紅砂土、紅泥砂田呈復區分布,以衢縣面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