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小說講述了東北小城一對普通夫婦對兵工事業的憧憬、誤解、猜疑和拒絕,最終完成自我救贖並歸於大愛的故事。他們在迷茫中熱愛,在爭吵中生存,在絕望中對峙,直到遇到槍械工程師的女兒李蘭君,才使他們的追尋透明和覺醒起來,生命更有意義。
人物介紹
喬米朵
喬米朵長期忍受著來自於丈夫戰土改的家庭暴力,心有怨恨卻只會掙扎而無力反抗無法逃脫。喬米朵在戰土改瘋癲之後,成為家庭的支撐者,但她始終還需要一個精神支撐,在她歷盡艱辛認真尋找之後,李蘭君成為了她命定目標。喬米朵對“愛”的理解是用生命去愛,她說“不用命愛那還叫愛嗎?”她把李蘭君當成生命的摯愛,為了這份摯愛,她不僅錯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還把自己的兒子帶入黃泉路。
戰土改
戰土改是喬米朵的丈夫,戰小易與戰小蓮的父親,在林業局工作,因欠單位二百元錢無力償還,面臨被開除的危機,他想去幾百里地的槍廠工作,但怯於行動難以圓夢。於是,事業的不順與理想的幻滅讓他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淪為一個拿家庭與妻兒出氣的施暴者,後又在沉默與抑鬱下垮掉,成為瘋子。妻子喬米朵得知有人羅織罪名,連他這個瘋人都不放過時,挺身而出將其藏匿,用安眠藥拘禁其身心,但不料藥性減弱被其逃脫,為了防止其泄密,為了保護密友李蘭君不受侵害,喬米朵情急之下將他推入地窖,並搬了一塊大石頭,對著窖口砸了下去。不想石頭太重,竟奪去了戰土改性命。
戰小易
在家暴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戰小易,創傷人格中結合了過多的不義、暴力、冷酷、自私、邪惡、非理性等負面東西。為了讓母親能外出工作,生活不再那么貧困,他偏執地把根源歸咎於小妹戰小蓮的拖累,並哄騙她來到荒郊野外,然後將其無情拋棄。
李蘭君
李蘭君有雙重身份,一重是公共身份——泥城的京劇名角,另一重是匿名身份和私人行為——為國防研製新型無聲手槍的“科研工作者”。作為藝術美的創造者,她為泥城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藝術歡樂,同時也贏得了她們的信任、愛戀與保護。但在李蘭君的少女心扉中,演戲還不能占據其全部,她還有一項高級需要就是制槍。由於大氣候不好,後者不僅見不得陽光,甚至還可能招致殺身大禍。她研發尖端、貢獻非常,但生不逢時,最終因自製槍枝被污為特務、國民黨間諜。
作品鑑賞
該小說題目為《紅燈籠》,紅燈籠在小說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意味。在結尾處,面對將死的李蘭君,喬米朵也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她將家裡的很多東西都贈予了鄰居,其中就包括一盞象徵日子紅火的紅燈籠。當紅燈籠升起時,喬米朵和李蘭君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真切而實在地感受到吉祥、喜慶和對未來的展望。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紅燈籠就飄落了,但二人間的那一次無言地深情對視已勝過萬語千言。李蘭君用畢生心血設計的無聲手槍得以妥善保存,馮撿花與自己的養父母一家繼續延續著善良和愛,這都像升起的紅燈籠一般給人以希望。
《紅燈籠》雖然寫了各種形式的悲劇與死亡,讓全篇呈現出某種尖銳、痛楚的敘事風格,但作者的死亡書寫並不讓人感到冰冷與絕望,而是充滿恣肆的野性與蓬勃的活力,並帶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與文化理想主義情結。因為作者筆下的死亡內含著偉大而崇高的精神質素,具有超越死亡的自然含義而向社會文化、政治倫理與人情人性多面拓展的豐富意蘊。在小說中,死亡首先是一種對惡的批判與清除,如戰土改的死;死亡也是一種對善的溫情呵護,如戰小蓮經歷的儀式化死亡;死亡還是一種對不義社會的憤怒抵抗,如李蘭君的死;死亡更是一種終結社會之惡的隱喻力量,如喬米朵母子的自殺。不僅如此,“在這一片人性的荒原中,人間最基本的憐憫和同情依然像草綠天涯一樣頑強地生長,讓喬米朵們也讓讀者不至於完全失去希望”,如熱心救助喬米朵的齊補丁、盲人學校的劉文明主任、教喬米朵拆字的老學究、副監獄長李普利,尤其是撫養戰小蓮的文英一家,他們都以小人物特有的善意、真誠與勇氣維繫著傳統人倫關係中美好、真摯的價值,讓整個故事散射出暖意。正是在如上方面,《紅燈籠》的死亡書寫展現了廣闊深沉的人文關懷,帶有堅定不移的歷史理性。
作品評價
該小說是一部反映兵工戰士的恢宏力作,文筆婉約,選材獨特,故事奇詭,情節引人入勝。
(東北網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陳力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就讀於魯迅文學院和復旦大學中文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在《北京文學》《清明》《芙蓉》《長江文藝》等文學期刊發表作品,出版長篇小說《紅燈籠》《草本愛情》,中短篇小說集《青花瓷碗》《非常鄰里》,小小說集《米橋的王國》《我們愛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