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3-15(19)米,直徑12-17厘米。
葉3枚輪生,圓卵形,長2-6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平截;主脈於兩面明顯,側脈數對,生自主脈兩側,近平行,不達葉緣而網結;邊緣全緣;兩面紅色;葉柄長2-9厘米,略帶紅色。
花序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具長約2厘米的柄;總苞闊鐘狀,高2.5-3毫米,直徑約4毫米,邊緣4-6裂,裂片三角形,邊緣具毛;腺體4-6枚,半圓形,深綠色,邊緣具白色附屬物,附屬物邊緣分裂。雄花多數;苞片絲狀;雌花柄伸出總苞外;子房三棱狀,縱溝明顯。
蒴果三棱狀卵形,高約5毫米,直徑約6毫米,光滑無毛。種子近球狀,直徑約3毫米,褐色,腹面具暗色溝紋;無種阜。
生長環境
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生長期充分澆水、施肥。適當修剪整形。
冬季保持溫暖,適當控制澆水,越冬溫度8℃以上。
分布範圍
原產熱帶美洲;我國福建、台灣新近有栽培,做行道樹,葉紅色可觀賞;北京溫室亦開始栽培。
栽培技術
盆栽基質可用培養土、泥炭土和粗砂混合配製。生長期澆水不宜過多,避免盆內出現積水的現象。秋冬氣溫降低,應嚴格控制澆水,盆土過濕易引起落葉,甚至導致根莖腐爛。生長季節可每半月施肥一次,並可增施2~3磷鉀肥,保持植株枝繁葉茂,防止枝葉徒長。
生長季節宜陽光充足的環境,但夏季須遮蔭,避免強光直射。栽培過程中,應儘量少搬動,以免折斷枝葉,流出乳汁。生長適溫:4~9月為18~24℃,9月至翌年4月為13~18℃。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否則葉片易變色脫落。
俏黃櫨耐修剪,分枝能力強。植株越冬季節葉色易變淡或枯黃脫落,應結合春季換盆進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壓低株形,促其多分枝。同時,俏黃櫨夏季生長較快,若植株過高,可適當進行摘心,保持植株豐滿、美觀。
繁殖
常用扦插繁殖,也可採用播種繁殖。
用途
葉片終年紅色,非常美麗的盆栽觀葉植物,溫暖地區用於園林布置、環境美化、常用植物藥等。
四季均呈暗紅色,比黃櫨更為燦爛。在園林中的綠色中配置,以增添色彩景觀。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特別提醒:
乳汁有毒,千萬不可誤食。
常見的栽培變種有:
紫葉俏黃櫨(E. c. cv. Atropurpurea):葉片深銅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