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源村(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周江鎮下轄村)

紅源村位於周江鎮西南面。東鄰紅湖水庫水口村,西接長布鎮橫崗村,南連河洞村,北界桂子村。北靠插天嶂,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山坑、山窩多。居住著翁氏一姓。有田心、新屋、屋場、長嶺、東心、石寨六個居民小組(或生產隊),總農戶3 1 O多戶,總人口為l 38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源村
  • 位置周江鎮西南面
  • 總農戶:31O多戶
  • 總人口:l380多人
  • 隸屬: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周江鎮
簡介,建設歷史,

簡介

紅源村,原名叫鳳凰村(因其祠堂叫鳳凰祠),解放前,因欠債多,又加上地形陡峭,石石示多,被人叫“石示頭”。解放以後,人民政府根據該村的歷史,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即1927年冬至1928年正月)當時五華縣農會會長古大存同志曾在該村成立農民協會,建立紅色政權,帶領赤衛隊員與國民黨的黃旭初匪軍浴血戰鬥。
當時,該村有三分之二的住房被國民黨反動派燒光,大部分財物被掠奪,使至全村村民過著水深火熱、貧如水洗的窮困日子。至解放以後,全村沒有一戶地主、富農,全是窮得揭不開蓋的農民。土地改革時,把“石示頭村”改為“紅源村”,含有紅色根源之意。

建設歷史

解放前,全村的可耕的土地80%都已賣給外村地主去了,全部農民都得向外村地主租種耕地,全村人都成了佃戶。那時,該村不到200人,能讀上國小畢業的僅有3人,其餘的全是文盲。房屋大多是茅草房,杉樹皮蓋的房,能有瓦蓋的土泥房也寥寥無幾,進出村裡的道路是羊腸小道,一切日用品和農產品供銷全靠用肩挑。村民受壓迫受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解放後,翻身作主人,日子越過越甜香。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生活大改變,全村新建小洋樓的,占80%以上的農戶,公路從村中心穿過,新建村委大樓、學校特別引人注目。現有各類商店、衛生站、及藥店都在村委一樓並排列,貨物齊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人們的觀念也已大改變,尊師重教的風氣很好,讀書的人也特別多,全村不論是男、是女,家長都盡力供其上學,大專畢業以上的有40多人,在黨政軍任職較高的:廳級的翁偉芳,處級的翁景芳、翁國堅、翁運珍等。學術界副教授級的翁遠芳。後起之秀有翁葵雄,翁賜芳、翁國旗、翁定科、翁茜等令人可喜。
紅源村純姓翁,是580多年前從福建永定縣搬遷而來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為人厚道,勤勞儉樸,團結協作。
紅源村資源豐富,有方鉛礦,有豐富水利資源,建有挑君水庫、宮徑水電站。
紅源村主要特色,農業以水稻、蕃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花生、黃豆、玉米為主,水果以挑駁李、禾梨、沙梨、香蕉、荔枝為主。林業以杉木、松樹、赤樹、柯樹為主,其它雜木也非常多,這些都是紅源村的經濟支柱,小手工業主要以鑲牙、修電器、做木匠為主,兼做其他打洋錫,做竹篾等。由於紅源人民生性勤勞,因此,每個家庭日子都過得不錯。
紅源村旅遊景點和資源非常豐富。神壇社廟較多,七聖仙娘宮、仙宮、慈悲娘娘宮、五穀爺宮、鳳凰祠、城牆頂、石公、石婆像、酒瓮石、酒瓮頂、桃君水庫、紅湖水庫、四方石、插天嶂、老姑婆壇、雲霧人家、石子寨等。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有關部門對各景點正著力規划進行改造和擴建,不日的將來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