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流紀事·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

紅流紀事·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

編者在編寫《紅流紀事》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歷史資料和已出版的黨史書籍。通過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準確、直書。嚴格地說,這套書還不算是一套學術著作,而是一套近乎通俗性的讀物。 《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作者徐鵬堂、主編武國友)是其中一冊。 《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講述了“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廣州”、“利用矛盾調虎離山”、“保衛第一個蘇維埃”、“廣州起義之後”等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流紀事•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03頁
  • 開本:16
  • 定價:15.00
  • 作者:徐鵬堂 武國友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204757, 75472047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走過了長達28年光輝而曲折的歷程。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90華誕,繼承、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緬懷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鬥的先輩們,編者組織人員編寫了《紅流紀事》叢書,以志紀念。
《打起蘇維埃大旗(廣州起義)》(作者徐鵬堂、主編武國友)是其中一冊,講述了“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廣州”、“利用矛盾調虎離山”、“保衛第一個蘇維埃”等事件。

作者簡介

武國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主任、博士、研究員。 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共黨史和鄧小平理論研究。在《新華文摘》、《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共黨史研究》、《黨建研究》等報刊上發表《論肅“AB”團誤區的形成》、《科學技術與中國的跨世紀社會發展》、《鄧小平小康戰略綜論》、《江澤民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等論文60餘篇。撰寫、主編和合著的著作有《毛澤東思想新論》、《共和國年輪:1992》、《導航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第五卷等十餘部。所發表的成果多次獲“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和省部級獎。

圖書目錄

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廣州
黑雲壓城城欲摧
保存革命火種
利用矛盾調虎離山
張太雷抵達廣州
“夜半槍聲連角起”
保衛第一個蘇維埃
廣州起義之後
尾聲:刑場上的婚禮

文摘

從20世紀初年開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不斷利用會黨和新軍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12月,同盟會推動和領導了規模巨大的萍瀏澧起義。1907年、1908年,同盟會又在西南邊境地區發動了6次武裝起義: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河口起義。光復會也在1908年1l月發動安慶新軍馬炮營起義。這些起義因準備不足,單純冒險,結果都歸於失敗。1910年2月,同盟會員倪映典率廣州新軍:3000人起義,又遭失敗。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中國同盟會重要骨幹會議,決定集同盟會精英,再次在廣州起義,和清朝政府決一死戰。1911年1月,黃興、趙聲、胡漢民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並在當時的香港屯門青山農場策划起義,又派人到廣州附近各地,聯絡新軍、防營、會黨、民軍,以備回響;同時在廣州設立38處秘密機關,刺探敵情,轉運軍火,為起義作準備。4月8日,統籌部召集會議,會議議定起義時間為4月13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計畫10路大軍攻打廣州:第一路由趙聲率領江蘇軍攻打水師行台;第二路由黃興帶領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駐所);第三路由陳炯明領東江健兒堵截滿界;第四路由朱執信領順德隊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徐維揚領北江隊伍進攻督練公所;第六路由黃俠毅領東莞隊員打巡警道;第七路由莫紀彭領軍策應徐維揚、黃俠毅兩隊;第八路由姚雨平率領陸軍回響;第九路由洪承點派隊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劉古善領隊分途攻守。因同盟會會員南洋華僑溫生才4月8日當天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以及吳鏡運炸藥被捕,原定起義被迫改期。1911年4月23日,起義組織者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5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趙聲任總指揮(留守香港),黃興任副總指揮。將原定10路進軍計畫改為4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800名敢死隊員分4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小北門、巡警教練所和守南大門。黃興率隊攻人總督衙門,決心生擒兩廣總督張鳴岐。不料張越牆逃遁。由於清朝部隊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各路隊伍雖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徹夜相攻,但都先後失敗。黃興僥倖脫險。由於實際起義以黃興率部為主,黃興為實際起義領導人。趙聲、胡漢民29日率200先鋒隊員出發,30日凌晨抵達廣州城外,但是大勢已去,遂返回。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城東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姓名達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了黃花崗之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後,廣州再次成為革命的策源地。1925年5月,上海發生工潮,工人領袖顧正紅被殺。學生示威聲援,被租界的英籍巡捕開槍射殺,13人死亡,數十人重傷,史稱“五卅慘案”。“五卅慘案”引起全中國反抗外國在華勢力的運動,各地直接參加聲援運動的人數約有1200萬人。其中日本和英國更為矛頭所指。香港的工會由共產黨人鄧中夏(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及蘇兆征(香港海員工會聯合總會委員)等人以中國國民黨員身份組織,以全國總工會名義,召集香港各工會聯席會議,成立全港工團聯合會,決議罷工。中共中央廣州』}缶時委員會和中共廣東區委根據中央關於聲援上海人民鬥爭的指示,決定指派鄧中夏、黃平、楊殷、楊匏安、蘇兆征組成黨團,到香港組織罷工。經過短短几天的發動,工人們紛紛表示贊成舉行罷工,聲援上海反帝愛國運動,並成立全港工團聯合會,作為香港組織罷工的公開指揮機關。香港各工會聯合向港英政府提出嚴正的要求條件:(1)擁護並堅持上海工商學聯合會的17項條件,包括省港大罷工撤退外國駐華的武裝等;(2)港英當局要保證華人享有集會、結社、言論等自由和權利。港英對以上要求不予答覆。6月19日,香港的海員、電車、印務等工會首先宣布罷工,其他工會隨即回響。罷工工人不顧英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威脅,回到廣東各地。3天內即有2萬人離開崗位,返回廣東各地。21日,廣州沙面洋務工人開始罷工,市內其他洋務工人也加入罷工行列。各學校學生亦同時罷課。在廣州,沙面英租界的華工亦於6月21日起回響,拒向英商及領事館提供服務。23日,罷工工人和各界民眾10萬餘人在廣州東校場集會,追悼上海死難同胞,抗議帝國主義暴行。會場分為三部分:工農界會場由譚平山主持;學商界會場由伍朝樞、鄒魯主持;軍界會場由汪精衛主持。並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胡漢民宣讀國民黨決議案,請國民黨中央黨部代表廖仲愷演說,廣州特別市代表孫哲生演說,商界協會代表甘乃光演說。赴會者包括省港澳各團體,省內國立,市公立、私立等大小男女學校、商界各團體、農民團體及黃埔學生軍、粵軍、湘軍、警衛軍等,人數多達數十萬。會後廣東各界遊行示威。當遊行隊伍途經沙基路時,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軍警的機關槍掃射,停泊在白鵝潭的英、法軍艦也開炮轟擊,當場打死50多人,重傷170多人,輕傷不計其數,史稱“沙基慘案”。“沙基慘案”發生後,廣州革命政府立即照會英法等國提出抗議,並宣布同英國經濟絕交,同時封鎖出海口。P10-13

序言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走過了長達28年光輝而曲折的歷程。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90華誕,繼承、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緬懷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鬥的先輩們,我們組織編寫了《紅流紀事》叢書,以志紀念。
近些年來,中共黨史研究碩果纍纍,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各類黨史著作數以千計。但在已出版的著作中,將一些重大事件獨立寫成一本綜合性的小冊子,合起來形成一套叢書,目前尚不多見。將中國革命進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融合在一起,以此為骨架來展現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這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吧。
選擇中共黨史上一些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需要做些篩選。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很多,我們這套《紅流紀事》叢書所選之“重大事件”,只選擇了民主革命28年歷史當中30件大事。力求通過這30件大事大體上涵蓋中共黨史基本問題的主要方面。這首先就遇到了選取哪些事件最為合適的問題。就我們的水平而言,很難說就一定能夠選得那么準確、恰當。但總體構想是。應以謳歌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業為主,有的也可側重總結某些歷史經驗或教訓。
在選取事件的過程中。除以上一些考慮之外,經過反覆綜合、權衡,覺得還應有下列標準:一是體現重要性。也就是說,所選事件要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有重要影響。二是注重代表性。所說的代表性,就是某件事可能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影響並不是很大,但考慮到它可能是代表某一方面的,對這樣的事件也選取了一些。三是注重平衡性。所說的平衡性有兩層意思:其一,處理好事件與事件之間的交叉。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一些重大事件彼此之間是有一些關聯的,因受事件獨立性的限制,相互之間必須避免重複。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撰稿過程中,通過詳略取捨的辦法作了一些處理。其二。要照顧到各個方面。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中共早期組織,工農運動、軍事鬥爭,國民革命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各地武裝起義,各蘇區根據地的革命鬥爭;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的各解放區、各大戰役,等等,都有所選取,儘量照顧到方方面面。儘管作了上述一些考慮,但由於每一小冊子都是以某一事件為中心獨立成冊的,所選事件仍具有相對獨立意義。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歷史資料和已出版的黨史書籍。通過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準確、直書。嚴格地說,這套書還不算是一套學術著作,而是一套近乎通俗性的讀物。努力做到既保持歷史的真實性、嚴肅性,又力求文字樸實、通俗易懂,是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初衷,但由於時間和水平所限,目前這套叢書與我們的初衷還有一定距離,與讀者的期望還會有很大差距,我們在此誠懇地希望廣大讀者給予諒解。當然,也歡迎廣大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
在此,我們向所有關心此書的同仁、朋友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