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沙渠

紅沙渠,俗稱穀穀溝。位於板橋鄉古城村,板橋村、西灣村、東方紅村(今壕窪村),直至平川五里墩村,斷續保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沙渠
  • 俗名:穀穀溝
  • 位置:位於板橋鄉古城村,板橋村
  • 意義:歷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簡介,歷史成因,意義,

簡介

在北山坡下依勢而築,和1958年的壕窪舊渠,1965年的西乾渠成三道平行或交錯線。以西灣大坡段和東方紅(今壕窪村)段較為完整,現總長約17公里。

歷史成因

西灣大坡段處於西灣三隊處,距乾渠1公里,從西灣車橋順進山便道東北行即可到達,渠被此道所切斷。這段長有2公里余。東方紅(今壕窪村)段處於壕窪村西北,距六斗渠車橋500米餘,離黃沙山林場50多米,距北山約2.5公里。這段長約3.5公里。五里墩等處只有斷續遺存,已無存在價值。整個渠走向為東南、西北、轉東南。渠身總寬約12米,渠心寬4米,渠沿高1至1.5米,由於風蝕而顯得平緩,溝心填滿黃沙。當地民眾叫做穀穀溝,傳說為明洪武年間所修。它東自瓦窯堡起,引山丹河水,西至一工城灘。查丁酉重刊“甘鎮志”地理30頁有如下記載:“紅沙渠,城東30里灌田13頃6.6畝間以鹵廢嘉靖29年巡撫都御使楊博改浚新渠迤東新開田10餘頃給補鹵廢屯賦”。我們知道。明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平定的河西。此資料雖未直接記載何時始築,但以記載嘉靖年間“楊博改浚”來看,當時距洪武時期約100年,因此原為洪武年間大規模戍墾時所築的說法就比較可靠。第二個問題是,這是不是渠,這問題一解決就明朗了。在有省文物部門領導和行署文化部門領導的參與下,在普查中我們就近選擇了西灣大坡段車橋進山路和渠交叉的地方試掘,結果在約1米深處出現了淤泥積層。由於使用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沉積,多年使用就沉積多次,因此挖掘出的淤泥沉積,就如一疊粘著的紙張,可以剝離。這就證明了的確是當時使用過的渠道。該渠原多深、多寬,以後又重修過多少次,只有待後有條件時進逐步系統挖掘才能明朗。

意義

以上所述的29個烽燧、關柵口、邊牆以及明紅沙渠已經由縣人民政府以(1987 )101號檔案形式和其它文物點一起,令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相信,隨著不斷的發現和深入的研究,這些遺存將在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中,在兩個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