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曹雪芹編著的《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說,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夠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類文化普世價值的少有傑作之一。在中國古典小說當中,極少有悲劇,更少有真正的悲劇。但《紅樓夢》在情節結構上卻是由歡而悲,由大觀園中眾姐妹的歡聚始,以眾芳凋零、人去樓空、花落人亡終。小說裡面的人物幾乎都是失意的。賈寶玉出家做了和尚,林黛玉飲恨而終,薛寶釵最後守了活寡,王熙鳳雖然威風八面、風光一時,最後還是丟了“卿卿性命”;賈府剛開始時“金銀箱滿笏滿床”,最後卻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是一個曠世奇才歷經坎坷和不幸後對人生和社會的悲劇性感知和把握,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真正具有悲劇意義的作品。
《紅樓夢》突破了傳統的單線結構的方式,採用了多線索並進、交叉、相互制約的網狀結構。以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另外輔以僧、道和賈府的聯繫,賈元妃與賈府的關係,賈雨村和賈府的關係,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四條副線穿針引線,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作者簡介
作者:(清)曹雪芹 編者:朱允文
曹雪芹,清代小說家說體店,著名文學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貢生。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後因家庭的衰敗而飽嘗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紅樓夢》前80回稿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木石前盟
第二章 寶黛初會
第三章 夢演紅樓
第四章 寶玉試才
第五章 元春省親
第六章 聽戲悟禪
第七章 寶黛讀西廂
第八章 黛玉葬花
第九章 賈府打醮
第十章 寶玉挨打
第十一章 大觀園偶結詩社
第十二章 劉姥姥游大觀園
第十三章 鳳姐生辰
第十四章 鴛鴦拒偶
第十五章 晴雯補裘
第十六章 探春除弊
第十七章 尤氏姐妹
第十八章 柳絮新詞
第十九章 查抄大觀園
第二十章 瑩玉丟玉
第二十一章 黛玉焚稿
第二十二章 賈府獲罪
第二十三章 瑩玉出家
文摘
第一章 木石前盟
精彩導讀
似幻似真的故事來由,稀奇的還淚之說,貫穿全書的木石前盟,這都是怎么回事?下世為人的兩人又在何處?要如何見面?甄士隱、賈雨村又在其中起著什麼作用?
全書的故事根由雖近荒唐,細讀起來卻很有趣。原來,女媧補天的時候,在大荒山無稽崖煉厚頌狼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石頭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旬元陵察自經鍛鍊之後,靈性已通,因見大家都去補天,就剩下自己沒懂全用,覺得慚愧,整天長吁短嘆。一日,正當嗟悼之際,看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別,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闊論。此石頭聽了他們的談話,不覺打動凡心,很想和他們一起去凡世見邀熱察識一下。僧道本來不同意,這石苦求再三,二仙只好同意,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變成了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之後又將其縮成扇墜大小,最後,寫上了幾個字,帶著它遊覽塵世。
後來,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殃宙尋頸首詩云: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碑兆祖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空空道人曉得這石頭有些來歷,於是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鐫寫在此,意欲聞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然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必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競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然後,石頭將其美譽了一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人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日《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日《金陵十二釵》,並題一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石頭上寫的是什麼故事呢?當年在姑蘇城中,有個古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一日,炎夏永晝,士隱於書房閒坐,至手倦拋書,伏几少憩,不覺蒙嚨睡去。夢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
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乾風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那道人道:“原來近日風流冤孽又將造劫歷世去不成?但不知起於何處,落於何方?”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聞。從來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故事更加瑣碎細膩了。”那僧道:“歷來幾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一二。想這一干人人世,其情痴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蠢物交割清楚,待這一乾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雖已有一半落塵,然猶未全集。”
道人道:“既如此,便隨你去來。”
卻說甄士隱俱聽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東西,遂不禁上前施禮,笑問道:“二仙師請了。”那僧道也忙答禮相問。士隱因說道:“適聞仙師所談因果,實人世罕聞者。但弟子愚濁,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開痴頑,備細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淪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機不可預泄者。到那時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隱聽了,不便再問,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泄,但適雲‘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與道人競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P1-3
序言
書一直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這位朋友與我們每個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樣。也許是泛泛之交,也許是心心相惜的難求知音。這其中的原因就太多了,正所謂書海無涯,許多人往往望洋興嘆。時至今日,我個人對書的認識也不外乎“書非借不能讀”之類的。
不過,一說到讀書,我就很容易想起我的童年。
童年時代,沒有什麼書可讀——我經歷過完完整整的十年“文革”——那個時候根本無暇顧及學習,更不用說讀什麼中外名著了。好不容易“文革”結束了,才意識到這事兒的重要性,於是乎馬上開始惡補,其內容卻是最為簡單、最為普通的基本文化知識。上了大學,才真正意識到知識海洋的寬廣、博大、精深,於是乎便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什麼書都讀,什麼書都看,什麼書都買——買不起的就抄!由於時間緊迫,對於我所讀的、所看的、所買的、所抄的所有的書都來不及進行深入思考,落得個“博聞強記屬第一”的稱號,卻沒有從這些書中感悟出什麼。這固然遺憾,但總算把該讀的歷史書基本上都讀過了。
說實話,大家能夠認識我這么個其貌不揚的人,也多虧我當初一直堅持不懈地讀書。正因為如此,我才真正地感覺到讀書的重要。
說到讀書的重要,我覺得,古今中外的名人對此的論述可比我說得精彩多了。
比如在一千年前的中國,有位叫做趙恆的皇帝,曾經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詩中說到了讀書的益處:“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話雖然俗了點,但卻是大實話。
又比如,宋真宗趙恆之後六百年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經說過同樣意思的話。不過,這話從人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嘴裡說出來,那就文雅多了。他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i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呢,那就是“知識就是力量”——附帶說上一句,“知識就是力量”也是培根說的。這話說得還真不假。
話說到這裡,你一定會說:您這話說得雖好,“知識就是力量”,這不假;可是,您還應該聽說過那句話——學海無涯,就是我天天以苦作舟,我也看不過來啊。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裡,這好書未免也太多了點兒吧?我看得過來嗎?光是世界文學名著就有成千上萬本,更別說您所學的專業——史學——的世界名著了。這要是都看完了,估計我這輩子就交待在這裡了——我就甭乾別的了,就是生命不息、看書不止,我也看不完啊。
你說的話,也是一句大實話。你思考的問題,也的確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我知道你的意思——如果有人能夠精選出一些我們必須要讀的文學名著,最好再加上一些當今名家對這些文學名著的精彩點評,這樣就最好啦。
你還別說,還真的有人這樣做了。由希望出版社推出的這套“中外名著·名家品讀版”叢書正好與你的想法吻合,而且,這套叢書還有一個值得大家推崇的地方,那就是:名家與讀者一起品讀名著,名家對名著的精髓部分、重點、難點、經典對白以及精彩段落進行了批註,這樣更有利於讀者快速掌握名著的精髓,提高文學素養,從而達到閱讀快、記憶深的目的。
是為序。
紀連海
2008年5月18日
第十章 寶玉挨打
第十一章 大觀園偶結詩社
第十二章 劉姥姥游大觀園
第十三章 鳳姐生辰
第十四章 鴛鴦拒偶
第十五章 晴雯補裘
第十六章 探春除弊
第十七章 尤氏姐妹
第十八章 柳絮新詞
第十九章 查抄大觀園
第二十章 瑩玉丟玉
第二十一章 黛玉焚稿
第二十二章 賈府獲罪
第二十三章 瑩玉出家
文摘
第一章 木石前盟
精彩導讀
似幻似真的故事來由,稀奇的還淚之說,貫穿全書的木石前盟,這都是怎么回事?下世為人的兩人又在何處?要如何見面?甄士隱、賈雨村又在其中起著什麼作用?
全書的故事根由雖近荒唐,細讀起來卻很有趣。原來,女媧補天的時候,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石頭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鍊之後,靈性已通,因見大家都去補天,就剩下自己沒用,覺得慚愧,整天長吁短嘆。一日,正當嗟悼之際,看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別,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闊論。此石頭聽了他們的談話,不覺打動凡心,很想和他們一起去凡世見識一下。僧道本來不同意,這石苦求再三,二仙只好同意,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變成了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之後又將其縮成扇墜大小,最後,寫上了幾個字,帶著它遊覽塵世。
後來,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詩云: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空空道人曉得這石頭有些來歷,於是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鐫寫在此,意欲聞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然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必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競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然後,石頭將其美譽了一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人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日《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日《金陵十二釵》,並題一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石頭上寫的是什麼故事呢?當年在姑蘇城中,有個古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一日,炎夏永晝,士隱於書房閒坐,至手倦拋書,伏几少憩,不覺蒙嚨睡去。夢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
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乾風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那道人道:“原來近日風流冤孽又將造劫歷世去不成?但不知起於何處,落於何方?”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聞。從來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故事更加瑣碎細膩了。”那僧道:“歷來幾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一二。想這一干人人世,其情痴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蠢物交割清楚,待這一乾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雖已有一半落塵,然猶未全集。”
道人道:“既如此,便隨你去來。”
卻說甄士隱俱聽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東西,遂不禁上前施禮,笑問道:“二仙師請了。”那僧道也忙答禮相問。士隱因說道:“適聞仙師所談因果,實人世罕聞者。但弟子愚濁,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開痴頑,備細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淪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機不可預泄者。到那時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隱聽了,不便再問,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泄,但適雲‘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與道人競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P1-3
序言
書一直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這位朋友與我們每個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樣。也許是泛泛之交,也許是心心相惜的難求知音。這其中的原因就太多了,正所謂書海無涯,許多人往往望洋興嘆。時至今日,我個人對書的認識也不外乎“書非借不能讀”之類的。
不過,一說到讀書,我就很容易想起我的童年。
童年時代,沒有什麼書可讀——我經歷過完完整整的十年“文革”——那個時候根本無暇顧及學習,更不用說讀什麼中外名著了。好不容易“文革”結束了,才意識到這事兒的重要性,於是乎馬上開始惡補,其內容卻是最為簡單、最為普通的基本文化知識。上了大學,才真正意識到知識海洋的寬廣、博大、精深,於是乎便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什麼書都讀,什麼書都看,什麼書都買——買不起的就抄!由於時間緊迫,對於我所讀的、所看的、所買的、所抄的所有的書都來不及進行深入思考,落得個“博聞強記屬第一”的稱號,卻沒有從這些書中感悟出什麼。這固然遺憾,但總算把該讀的歷史書基本上都讀過了。
說實話,大家能夠認識我這么個其貌不揚的人,也多虧我當初一直堅持不懈地讀書。正因為如此,我才真正地感覺到讀書的重要。
說到讀書的重要,我覺得,古今中外的名人對此的論述可比我說得精彩多了。
比如在一千年前的中國,有位叫做趙恆的皇帝,曾經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詩中說到了讀書的益處:“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話雖然俗了點,但卻是大實話。
又比如,宋真宗趙恆之後六百年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經說過同樣意思的話。不過,這話從人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嘴裡說出來,那就文雅多了。他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i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呢,那就是“知識就是力量”——附帶說上一句,“知識就是力量”也是培根說的。這話說得還真不假。
話說到這裡,你一定會說:您這話說得雖好,“知識就是力量”,這不假;可是,您還應該聽說過那句話——學海無涯,就是我天天以苦作舟,我也看不過來啊。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裡,這好書未免也太多了點兒吧?我看得過來嗎?光是世界文學名著就有成千上萬本,更別說您所學的專業——史學——的世界名著了。這要是都看完了,估計我這輩子就交待在這裡了——我就甭乾別的了,就是生命不息、看書不止,我也看不完啊。
你說的話,也是一句大實話。你思考的問題,也的確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我知道你的意思——如果有人能夠精選出一些我們必須要讀的文學名著,最好再加上一些當今名家對這些文學名著的精彩點評,這樣就最好啦。
你還別說,還真的有人這樣做了。由希望出版社推出的這套“中外名著·名家品讀版”叢書正好與你的想法吻合,而且,這套叢書還有一個值得大家推崇的地方,那就是:名家與讀者一起品讀名著,名家對名著的精髓部分、重點、難點、經典對白以及精彩段落進行了批註,這樣更有利於讀者快速掌握名著的精髓,提高文學素養,從而達到閱讀快、記憶深的目的。
是為序。
紀連海
200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