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栒子

紅栒子

紅栒子是薔薇科唐棣屬的喬木植物。高達5至15米;小枝細長,圓柱形,紫褐或黑褐色,疏生長圓形皮孔;冬芽鱗片邊緣有柔毛;葉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葉柄長1至2.1厘米,早落;總狀花序具多花;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早落;花瓣白色;果近球形或扁圓形,藍黑色;宿存萼片反折;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

紅栒子分布於中國河南、甘肅、陝西、湖北、四川等地。生長在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區疏林內或灌叢中,喜肥沃土壤,不耐潮濕。在溫帶地區比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主要以播種方式繁殖。

紅栒子樹皮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可入藥;其花美並伴有香氣,可植於庭院中觀賞。紅栒子果甜多汁,可鮮食或用於釀酒制醬;木質堅硬有彈性,可供制農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栒子
  • 拉丁學名:Amelanchier sinica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唐棣屬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亞目:薔薇亞目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是薔薇科唐棣屬的喬木植物,高達5至15米,稀達15米,枝條稀疏;小枝細長,圓柱形,無毛或近於無毛,紫褐色或黑褐色,疏生長圓形皮孔;冬芽長圓錐形,先端漸尖,具淺褐色鱗片,鱗片邊緣有柔毛。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稀近心形或寬楔形,通常在中部以上有細銳鋸齒,基部全緣,幼時下面沿中脈和側脈被絨毛或柔毛,老時脫落無毛;葉柄長1-2.1厘米,偶有散生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總狀花序具多花,長4-5厘米,直徑3-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無毛或最初有毛,以後脫落;花梗細,長8-28毫米;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約8毫米,早落;花直徑3-4.5厘米;萼筒杯狀,外被柔毛,逐漸脫落;萼片披針形或三角披針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全緣,與萼筒近等長或稍長,外面近於無毛或散生柔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細長,長圓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約5毫米,白色;雄蕊20,長2-4毫米,遠比花瓣短;花柱4-5,基部密被黃白色絨毛,柱頭頭狀,比雄蕊稍短。果實近球形或扁圓形,直徑約1厘米,藍黑色;宿存萼片反折;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產地生境

紅栒子分布於中國河南、甘肅、陝西、湖北、四川。生山坡、、山區疏林內、灌木叢中,海拔10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陝西。

生長習性

紅栒子喜肥沃土壤,不耐潮濕。在溫帶地區比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繁殖方法

紅栒子主要以播種方式繁殖。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紅栒子樹皮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可入藥;其花美並伴有香氣。

觀賞價值

紅栒子可植於庭院中觀賞。

食用價值

紅栒子果甜多汁,可鮮食或用於釀酒制醬。

經濟價值

紅栒子木質堅硬有彈性,可供制農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