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紅星》報是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最早的機關報,由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出版,1931年12月創刊於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當時由鄧小平同志
主編。這份辦得很有特色的
黨報先後共有《列寧室》、《軍事常識》、《軍事測驗》、《衛生常識》、《俱樂部》和《紅板》、《鐵錘》《法廳》等專欄和文藝副刊17個。其中的《列寧室》是指導革命理論學習的,還開展過“戰爭問題”和“巴黎公社問題”討論。《法廳》副刊是宣傳革命的法律知識,報導受軍法處罰的案件,這是我黨我軍最早的法制宣傳。文藝副刊還有《山歌》、《紅軍歌曲》等。《紅星》報在鄧小平同志的努力下,辦得生動活潑,深受紅軍指戰員與人民民眾的歡迎。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廣大軍民親切地稱《紅星》報為“大無線電台”。
1934年8月1日,毛澤東為《紅星》報親筆題詞:"敵人已經向我們的基本蘇區大舉進攻了。我們無論如何要戰勝這個敵人。我們要用一切堅定性頑強性持久性去戰勝這個敵人。我們這樣做一定能夠最後的戰勝這個敵人。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英勇奮鬥的紅軍萬歲!"
1934年8月20日,周恩來在《紅星》報上發表文章:《新的形勢與新的勝利》,他在文章說:紅軍必須"時刻準備著全部出動",去同日本帝國主義作戰"。九、十月間將是決定勝負的血戰的重要關鍵"。並暗示中央紅軍準備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
報刊版面
在瑞金出刊的3年中,辦得豐富多采,通俗生動,被稱為“戰士的良友”,“革命戰爭的一隻有力喇叭”。版面的編排有社論、要聞、專電、訊息、前線通訊、戰績、捷報、國際時事等欄目。
報刊職能
《紅星報》創刊號《《見面話》宣布擔負的使命是“加強紅軍里的一切政治工作(黨的,戰鬥員民眾的,地方工農的),提高紅軍的政治水平線,文化水平線,實現中國共產黨蘇區代表大會的決議,完成使紅軍成為鐵軍的任務”。
組織機構
編輯部三五個人。鄧小平主編,只有一個助手。中央軍委負責人周恩來、紅軍總政治部負責人王稼祥、副主任賀昌等審定重要社論和理論文章。大部分社論出自中央黨政軍領導人之手。署名文章有周恩來、王稼祥、賀昌、博古、洛甫、羅邁、朱德、聶榮臻、陳雲、李富春、陳毅、彭德懷等人。毛澤東以子任的筆名寫了總結經驗的重要通訊故事《吉安的占領》。通訊員有包括黨和軍隊的各級領導者羅榮桓、袁國平、彭加倫、羅瑞卿、蕭華、張愛萍、向仲華、張際春、舒同等以及連隊幹部和戰士500餘人。
俄羅斯報紙
《紅星報》系
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機關報,原為蘇聯國防部機關報,1924年1月1日 創刊,在莫斯科出版,與原蘇共中央機關報《
真理報》和蘇聯政府機關報《
訊息報》並列為蘇聯三大中央機關報。
蘇聯解體後,該報1992年6月6日改為俄羅斯國防部機關報,所關注的主要是俄羅斯的軍事改革、軍隊建設以及地區形勢、國際 安全、軍人的生活待遇以及獨立國協各國軍隊現狀等問題。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蘇聯著名的大學有
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大學、哈爾科夫大學、
基輔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蘇聯的文學、藝術、
電影、出版工作由
蘇聯共產黨控制,在不觸及政治、作品經過審查的情況下允許自由創作。但是所謂“消極”、“頹廢”的作品(相當於西方的
先鋒派藝術)被禁止。
《紅星報》在獨立國協各國發行,發行量由原蘇軍時期的200萬份急劇下降到的10萬份左右。不久前俄國防部決定大幅度削減軍事報刊的經費,這對處境困難的《紅星報》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紅星報》領導層卻知難而上,表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也將這份最具特色和傳統精神的軍隊報紙辦下去。紅五星是原蘇聯時期流傳最廣、最能鼓舞士氣的標誌之一,《紅星報》的名字便淵源於此。 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革,紅五星不僅在俄羅斯的普通公眾中的形象逐漸淡化,而且在俄羅斯軍隊內部也日見稀少,平常人們除了在俄軍的坦克還能看到紅星外, 恐怕就只有《紅星報》了。俄軍內部掀起了一股強大的“讓紅 星閃亮起來”的呼聲和運動,目的是要重塑軍隊的傳統形象,進一步喚起軍人對 國家的
忠誠和愛國主義精神。據稱,《紅星報》是這場運動的發起者。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軍隊將恢復使用蘇聯時代的紅五星旗幟作為俄軍的軍 旗,俄羅斯國防部長
謝爾蓋·伊萬諾夫稱:“紅五星對士兵來說是神聖的標誌, 我們的父輩在紅五星的指引下浴血奮戰,我們將在它的陪伴下繼續我們的事業。 ”據報導,俄羅斯軍隊的下一步將要恢復使用蘇聯時代象徵著軍隊的紅五星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