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圖書,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 作者:陸前進
  • 類別:特種醫學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893168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陽春三月,萬木蔥蘢。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季節里,《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一書終於要呈現給大家了。在查閱文獻和書籍的基礎上,我們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共十一章,涵蓋了紅斑狼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病機制與臨床診療進展、治療指南之我見及紅斑狼瘡臨床相關爭議問題等學術範疇。與其說該書是對紅斑狼瘡近幾年臨床與基礎科研的總結和歸納,不如說是我個人醫學生涯中的一個“驛站”——我在這個“驛站”里歇歇腳,也喝喝茶。然後,靜靜地立在窗前,看“驛站”前那條我曾經風塵僕僕而來的跋涉之路。是的,我的這本書,既是總結過往,也是面向未來。紅斑狼瘡是一種經典的自身免疫疾病。雖然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但迄今為止,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臨床表現錯綜複雜,治療棘手。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在腦海中烙下了紅斑狼瘡患者那一幅幅焦慮的面孔、忐忑的神情和擔憂中夾雜著期望的眼神。當年,年輕的我就在心中默默許下一個願望:儘自己的一生,讓紅斑狼瘡患者少一些疾病的痛苦與折磨。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主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制及臨床套用研究。寒來暑往,幾度春秋,其間的艱辛自不待言。1999年,我遠赴美國密西根大學從事紅斑狼瘡的相關基礎研究。陌生的環境,飲食與文化的差異,對家的思念以及實驗研究的不盡如人意,讓當時的我倍感煎熬。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我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的工作和成績,終於得到了學界的肯定。經過6年的潛心研究,發現了與紅斑狼瘡密切相關的基因及早期表觀遺傳標記,首次提出了女性易患紅斑狼瘡的表觀遺傳學發病機制。在美國6年的研究工作,使我養成了嚴謹、專注、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2005年回國後,我也是這樣來要求自己和團隊的每一位同事及學生。告誡他們,做科研容不得半點浮躁與僥倖,我們一直朝著做出高水平基礎與臨床研究的目標不斷努力。歲月不聲不響地消逝,仿佛一眨眼間,又是十餘年過去了。在中南大學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支持下,我創立的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心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們創新性地建立了紅斑狼瘡表觀遺傳發病機制理論,研發出高特異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DNA甲基化診斷技術等。在從事紅斑狼瘡基礎研究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紅斑狼瘡的臨床診療,開設了紅斑狼瘡專病門診,許多患者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慕名而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對於醫生,患者可能只是百分之一;而對於患者,醫生卻是百分之百。時刻懷著一份關懷患者的愛心,始終以*好的醫術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質的服務,是我和我的團隊一貫奉行的準則。除發明了既有高特異性又有高敏感性的IFI44L基因甲基化診斷技術外,我們還系統匯總了沿Blaschko線分布的皮膚型紅斑狼瘡的臨床特徵並深入探討其可能的發病機制,提出該病為紅斑狼瘡的一種特殊亞型,在國際上首次將該亞型命名為“Blaschko線狀狼瘡”。“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醫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對於健康的追求也是永不停歇的。如今,我和我的同事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悄悄地揭開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神秘面紗的一角。但是,離徹底解決紅斑狼瘡這一世界難題還相距很遠很遠。幾十個春秋寒暑,在實驗室里,有過多少無眠的夜晚?在醫院院區的石徑上,有過多少個苦苦思索後留下的足痕?報國者自有報國者的艱辛,奉獻者自有奉獻者的樂趣。攀登在這條鋪滿荊棘的道路上,我無怨無悔。而且,我知道,唯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服的精神,方可不斷開拓,勇敢前行。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們盡*努力為讀者呈現準確、詳實、前沿和實用的知識。但限於作者學識淺薄,加之臨床、科研工作的繁重和時間緊迫,本書的疏漏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惠予指正。此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數月,在此過程中全體編寫人員在繁重的科研、教學與臨床之餘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藉此機會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此書能得以順利出版,更多地是得益於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陸前進

作者簡介

陸前進,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首屆湘雅名醫,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南大學皮膚性病研究所所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醫學表觀基因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紅斑狼瘡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擔任《Journal of Autoimmunity》《Clinical Immunology》《Clin Rev Allergy Immunol》及《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等雜誌編委。從事皮膚科臨床、教學及科研三十餘年,對於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在國際上系統總結並命名了一種罕見的皮膚型紅斑狼瘡“blaschko linear lupus erythematosus”。同時,對於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973”計畫課題等,揭示了紅斑狼瘡表觀遺傳發病機制的關鍵環節與分子,創新性地建立了高特異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DNA甲基化診斷技術。作為牽頭人之一制定了《中國皮膚型紅斑狼瘡診療指南》。以作者或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JAMA》《Blood》《J Immunol》等雜誌發表SCI論文160篇,被《NEJM》《Cell》《Nature》等SCI期刊引用3000餘次。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3年入選醫學領域中國高被引用論文學者榜單。主編和參編著作20部。獲得中國發明專利2項,美國專利1項。作為完成人先後獲得2012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2015年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4年獲國際皮膚科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Dermatological Societies,ILDS)傑出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