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茶

紅山茶

紅山茶,被子植物門,山茶科植物。生於河谷常綠林中, 山頂林中, 山坡林緣, 針葉林緣;處於海拔130-2300;分布在我國多省內。

基本介紹

長尾紅山茶,杜鵑紅山茶,形態特徵,特點,產地分布,種植技術,結果與分析,結論,栽培養護,病蟲害防治,

長尾紅山茶

種 名:長尾紅山茶學 名:Camellia longicaudata Chang et Liang ex Chang Tax.
科:山茶科
屬:山茶屬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8米,嫩枝無毛,芽體長卵形,外側苞片無毛,內側苞片表面有毛。葉革質,披針形,長10-14厘米,寬2-3厘米,先端長尾狀,尾長2-2.5厘米,基部楔形,有時鈍或略圓,上面乾後深褐色,稍發亮,下面黃褐色,無毛;側脈7-8對,與中脈在上面陷下,在下面突起,邊緣密生細鋸齒,齒刻相隔1.5毫米。葉柄長8-12毫米,無毛。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10片,最外2片闊卵形,有中肋,被毛,長4-7毫米,寬4-9毫米,內側的近圓形,長2-2.8厘米,背面有絹毛。花瓣9片,基部連生;雄蕊無毛,有短花絲管;子房無毛,花柱長1厘米,無毛,先端3裂。花期7-8月。
長尾紅山茶長尾紅山茶
本種和全緣紅山茶C. subintegra有親緣關係,但葉片披針形,長尾狀,花較小,苞及萼片較多。
生態習性
產廣東鼎湖山龍船坑,低海拔常綠林;廣西大瑤山古陳的山地常綠林。

杜鵑紅山茶

杜鵑紅山茶花似山茶葉像杜鵑, 有著“植物界大熊貓”之稱、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在上海植物園盛開,引來植物界廣泛關注;2012年09月初,杜鵑紅山茶在北京植物園熱帶展覽溫室內悄然綻放。這也是該珍稀花種在北京地區的首次亮相。
杜鵑紅山茶杜鵑紅山茶

形態特徵

杜鵑紅山茶屬常綠灌木至小喬木。高1~2m,胸徑 5~10cm,樹體呈矮冠狀,
枝葉密、緊湊。樹皮灰褐色,枝條光滑,嫩梢紅色,葉長8~12cm,兩端微尖,倒卵形,革質,葉脈不明顯,厚實,光亮碧綠,邊緣平滑,不開裂,葉柄短,變異不大,花瓣狹長,花絲紅色,花葯金黃色,花徑8厘米以上,儘管單瓣,但花朵密生,整體豐滿,四季開花不斷,即便在氣溫高達 38℃的夏季,也依然紅花滿樹;五月中旬始花,盛花期是7—9月份,持續至次年2月。

特點

杜鵑紅山茶因其外形極像杜鵑,實質卻是山茶,故此得名。栽培名稱為“四季杜鵑茶”或“杜鵑茶”。杜鵑紅山茶是一個極其珍稀的山茶品種, 有著“植物界大熊貓”之稱、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普通的山茶花既有傲梅風骨,又有牡丹艷麗,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有“世界名花”的美名。而杜鵑紅山茶的美艷比普通的山茶有過之而無不及。
杜鵑紅山茶的花朵和杜鵑一樣,有5個花瓣,花瓣伸開的形狀也極像杜鵑花的樣子,但花型比杜鵑花大。蠟燭狀的花蕾頂生或腋生,花蕾很大,花色為鮮紅色,花瓣狹長,花絲白色,花葯金黃色,花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儘管是單瓣,但花朵密生,整體豐滿,四季開花不斷,即便在冬季,也依然紅花滿樹。

產地分布

杜鵑紅山茶原產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其分布地區極窄,原只在陽春境內有零星分布。
主要分布在雲南、廣西、廣東、四川,野生數量稀少,茶花市場上也少見,曾經由於野蠻盜挖差點滅絕。上世紀80年代,杜鵑紅山茶在廣東省陽春縣鵝凰嶂被發現。它顏色艷麗,花似山茶,葉片卻像高山杜鵑。不過,與山茶、杜鵑不同,它可以四季開花,具有“四季茶花”的別稱。

種植技術

1.材料來源
接穗,採用廣東省陽春市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杜鵑茶,通過扦插繁殖後作為本試驗接穗。原種採集時間為2000年,接穗采自2003年,地點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潘橋鎮平山村的溫州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溫州市雲峰山茶屬植物研究所茶花繁殖基地。
砧木,採用市場上常見的、比較抗寒、親和力較強的茶花品種(耐冬獅子笑紅露珍茶梅小桃紅、芙蓉)大技扦插和老樁為嫁接砧木材料。
2.試驗方法
嫁接時間和方法:茶花嫁接時間一般安排在3月份至6月中旬,採用老枝嫁接時間可儘量早些。本試驗分別在2003年6月5日和2004年3月10-11日對不同品種的大枝扦插植株(老樁)(相同規格),以相同數量和不同數量,採用少量杜鵑茶,依照不同數量的劈接刀法進行嫁接。
具體過程:將離土面20-50cm以上的扦插砧木的嫩枝上部截除(老樁嫁接實際造型需要越短越好),從橫切面的中心,沿髓心方向向下縱劈一刀,深度為 1.5-2.5cm,然後迅速取接穗一節(至少保留一片葉及一個腋芽),節上方長度以不傷及腋芽為度,節下基部削成正楔形,楔形面長1.5-2.0cm為宜。削好的接穗立即插入砧木,並對準相應的形成層(至少一邊),然後用細棉線由下往上綁縛接口處,鬆緊適中,切口最好不留縫隙。然後用塑膠薄膜帶包紮,在濾光網下進行常規水分管理,觀察接合面癒合和嫁接成活情況,25天左右即可萌芽抽梢。萌芽抽梢後,逐步加大光照和葉面保濕,精心養護半月後,轉入常規管理模式。14個月後開始花蕾形成,此時至開花時,應及時增加肥料,以保證營養平衡和需求。

結果與分析

1.嫩枝嫁接試驗結果表明,2003年6月5日6個品種各進行嫩枝嫁接5株的杜鵑茶嫁接苗,經過20-40天的時間內成活率均在80%以上,其中耐冬成活時間僅需20天,小桃紅和芙蓉類最遲,需40天。由此分析,最理想品種是耐冬、紅露珍獅子笑茶梅屬中上品種,最差的是小桃紅和芙蓉類。
2.老技嫁接試驗結果表明,2004 年3月10-11日進行老枝嫁接數量不同的四種杜鵑茶,經過35-50天時間均可成活,其中耐冬、紅露珍僅需35天時間,成活率就達90%,而茶梅嫁接苗經過50天時間的成活率僅在75%。由此可見,紅露珍和耐冬嫁接四季杜鵑茶的成功率較高,而獅子笑和茶梅相應較低。
通過對三個不同品種,相同的嫁接方法的實際新枝生長和開花效果進行連續觀察,結果表明採用耐冬類作為砧木,其新枝生長量、樹冠形成時間和花蕾數量方面表現是最佳的,其次是紅露珍類,芙蓉類最佳。

結論

1.在以上幾種嫁接砧木(大枝扦插和老樁)的試驗中,四季杜鵑茶都能夠成活,並且均能表現出相當的親和力,其花芽分化穩定,花色與原種幾無差。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耐冬紅露珍兩個品種(類),特別值得在園藝上大力推廣。
2.在不同時期嫁接明顯產生不同效果,不同方法嫁接也有一定的差異,但試驗研究證明差距不是很大。在嫁接後,應切實加強光、熱、水等調節,以利接合面癒合和嫁接苗成活,嫁接成活後還應加強水肥管理,以利花芽分化時的營養需求。
3.本試驗研究方法的主要優點有: .1技術和方法簡便實用,推廣性極強。本試驗技術簡便實用,均為普通園藝茶花常規管理方法,一般花農都能掌握,具體有很強的推廣價值。2適用性強,繁殖速度快,觀賞和經濟價格高。從嫁接養護到造型管理一步到位,18個月左右均能見花,比傳統方法速度要快5倍。經過速生嫁接後的四季杜鵑茶,可直接用來苗圃、園林、盆景、鮮切花等栽培加工利用,具有很高的四季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3嫁接材料來源豐富,嫁接性能穩定。以上幾種嫁接砧木材料比較常見,資源多,價格便宜,而嫁接的四季杜鵑茶性能表現十分穩定,與野生相差無幾,特別適用於四季杜鵑茶的大批量快速生產。

栽培養護

選擇溫暖濕潤環境和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在5.5~6.5為最佳。整地時要深翻,施足底肥,並做成1 20厘米左右寬的高畦以防積水爛根。盆栽時,以泥炭土:河沙=1:1混配較好,移植時儘量保持根系完整,防止移植易出現枯萎現象。一般年換一次盆土。栽培過程中,每周控制澆水5~7次,每月施肥1次。為使株型漂亮,可適當剪枝,但修剪時不宜過重,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杜鵑紅山茶花蕾多,為使開出的花大而艷,孕蕾時應適當疏蕾

病蟲害防治

根腐病,可用500倍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地虎、螻蛄等,可用500倍甲胺磷液防治。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產生葉斑病,要定時噴施甲基托布津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