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古玉藏珍

紅山古玉藏珍

《紅山古玉藏珍》是2005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振峰 、金永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山古玉藏珍
  • 作者:劉振峰 金永田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1日
  • 頁數:11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80601669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紅山古玉藏珍》收錄了多種玉玦,這對於補充我們的興隆窪遺址的考古發現,具有一定的作用。 書中所載的幾個勾雲形玉器,其體大精緻,玉質優良,磨豚精工華美,享有“勾雲形玉器王”之美譽;別有白黃玉鳳首笄,其紋飾簡練生動,寥寥數筆,將鳳的自然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為了提高對紅山古玉的鑑賞水平和研究能力,為了向社會展示古老的赤峰紅山玉器之精華,《紅山古玉藏珍》作者劉振峰先生苦苦探求,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精神,潛心收集,研究赤峰紅山古玉達二十餘年,養成了書不離手、玉不離手的習慣,通過長期的研究、觀察、摩挲和品味,使作者達到了手棒古玉與古人握手攀談的極高境界。經歷種種艱辛,終於走上了收藏研究展示中國古玉文化的光明大道。因此《紅山古玉藏珍》一書,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結晶,是一部圖文並茂,圖佳文美的好書。捧讀此書,所見古玉件件精美,價值連城,行文字字珠璣,精闢入里。《紅山古玉藏珍》一書的出版,對紅山古玉的研究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書目錄

序言
自序
淵源
紅山文化 文明曙光
玉龍出民 百寶生輝
琢磨千古 以玉通神
璞出遼西 妙手成器
惜玉探究 傾囊薦珍
圖錄
一 裝飾類玉器
二 仿工具類玉器
三 動物類玉器
四 人物類玉器
五 特殊類玉器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振峰,於1967年5月28日出生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士城子鎮榆樹林村,1986年畢業於土城子鎮中學。1989年畢業於中國電大。現任蒙元聚藏閣經理、中東集團名譽理事、內蒙古收藏家協會會員等職。
1983年署假期間,曾撿到一個玉鳥,被那件光潤神奇的玉鳥所吸引,對古玉產生了農厚的興趣,尤其對家鄉的紅山文化玉器情有獨鐘。
22年來,經過苦苦求索,潛心收集,研究收藏紅山古玉珍品,近年來進行了大量文獻資料考證,研究紅山古玉內涵,走上了收藏研究展示玉文化的學術道路。為揭示紅山古玉的奧秘,弘揚中華古老文明,宣傳紅山文化悠久歷史,激發民族之志的愛國情懷,做出了套用的貢獻。
金永田,1962年畢業於內蒙古集寧鐵路中專。原任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博物館館長,現兼任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契丹女真史、遼金史學會會員、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赤峰市人文生態學學會副理事長。內蒙古文化廳曾於1986年授予全區文博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1993年赤峰市政府授予“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國家文物局授予“安全保衛先進工作者”稱號。
在長期深入細緻的考古調查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學術研究。近年發表的主要報告論文有:《內蒙古喀喇沁旗出土契丹小字銅鏡考釋》、《遼上京出土擊腰鼓人物玉版》、《遼代有鐵錢》、《遼上京出土許由故事銅鏡》、《大契丹國蕭氏墓誌初探》、《契丹大字銀錢錢文再探》等,並與他人合著《臨潢史跡》,自己撰寫了《真寂之寺覽勝》等專著。
除了撰寫專業性較強的報告論文外,還寫了許多弘揚優秀的古代文化、讚美家鄉的散文,在《人民日報》、《赤峰日報》、《新芽》等報刊上發表,如《訪古記》、《洞山紅葉》、《黃土梁拾遺》等等。

後記

收藏是勞心費力的事業。收藏需要堅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耐心。為了了解紅山文化悠遠、深邃的內涵,為了弘揚家鄉——赤峰優秀古老的文明,二十多年來,不懈地蒐集、研究紅山古玉,儘管在收藏的路上,經歷了諸多艱辛,也無怨無悔。
在長期的收藏實踐中,使我們認識到收藏不是最終目的。收藏、研究、展示,還紅山玉器中華文明載體的寶貴价值,才是我們的追求。
紅山先民們創造了博大精深的遠古文明,紅山古玉為其點題之作。紅山玉器是中華民族玉文化的啟明星,是紅山文化發祥地——赤峰的榮耀,我輩為故鄉遠古的輝煌而感到驕傲,於是兩個熱愛家鄉喜歡古玉的人走到一起,共同編著了這本小書,把多年收藏的紅山古玉器和對家鄉的摯愛之情,統統介紹給讀者。並通過本書與紅山玉器收藏愛好者切磋、交流,讓我們共同為推動紅山玉文化研究作出貢獻。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曾得到許多師長、朋友的支持,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物鑑定專家組成員、著名古玉研究家楊伯達先生閱覽了本書的書稿,寄託了極大的希望,並要求作者盡最大努力找到紅山古玉原料的產礦;內蒙古文化廳廳長、著名書畫家高延青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題寫書名;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自治區文物鑑定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委員王大方先生為本書作序;遼寧省萬卷出版公司全力支持本書的出版發行,該社編輯室主任、高級攝影師許大慶先生為我們所藏紅山古玉拍照;還有赤峰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赤峰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赤峰日報》副總編輯、著名作家鮑喜章先生,赤峰市廣播電視局原副局長、主任編輯、作家予舒先生,赤峰市博物館原副館長、副研究員項春松先生,赤峰市藝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李寶祥先生,赤峰市敖漢旗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邵國田先生,赤峰市博物館副研究員、中國古代北方文化專家張松柏先生均對本書的寫作、出版發行給予了積極支持和熱情的幫助。在此,謹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並向所有支持我們紅山古玉的收藏和本書出版發行的專家、學者、朋友和鄉親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序言

在大興安嶺與七老圖山相碰撞的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白岔山的溝壑中,在燕山與努魯兒虎山交錯形成的大川里噴涌而出兩條大河,一條由西向東,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奔流。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塞外名水——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它們一路匯集了無數流泉響溪,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劈山越嶺,迂迴前進,於翁牛特旗東部的海力吐聚首,又在遼寧省昌圖縣古榆樹附近與東遼河相匯,這一段稱之為西遼河。西遼河流域和大凌河谷廣大地區,高山繫著谷地,森林連著草原,土地肥沃、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好地方。5000年前生活在老哈河支流英金河南岸紅山一帶的先民們,創造的以彩陶、“之”字紋夾砂陶、細石器和磨製精良的大型起土工具——石耜為主要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以及在西遼河流域發現的眾多此類文化遺存均被命名為“紅山文化”。
考古學認為,以山東和環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為中心的遼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三大重心。其中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是一支最具活力,最為強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是中國古代北方優秀的土著文化,有其獨具的特色。同時也融入了中原仰韶彩陶文化諸多因素,因而產生了新的活力,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國各地史前文化正處在轉型期。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西遼河流域古文化捷足先登,率先迎來了文明時代的曙光。在耜耕農業空前發達的大背景下,先民們創造了大量形制不同、閃爍著思想火花的玉器用來裝扮自己,美化生活,表示社會地位高低和富貴貧窮,最終成為通神祭祖的禮器並形成了以玉禮器為代表的禮制。從而紅山玉器成了社會分化的助推器,等級制度的護衛神。在華夏文明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