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3年12月,朝陽博物館創立,其前身為朝陽地區展覽館文物工作組。
1978年,朝陽博物館獨立設為朝陽地區博物館。
2022年10月9日,因朝陽博物館將進行整體搬遷,經朝陽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批准,朝陽博物館( 南塔館址)正式閉館。
2023年12月26日,朝陽博物館展陳工作全部完成,上午舉行開館儀式,下午正式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建築格局
綜述
朝陽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8900平方米,展廳面積3850平方米,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朝陽博物館館區由佑順寺館區和新建館區兩部分組成建築,建築特色為仿清式綠色琉璃瓦頂建築。
展廳
朝陽博物館展覽項目以朝陽地方史陳列為主,常年開放“朝陽歷史與文物展覽”作為博物館的基本陳列。
朝陽博物館先後舉辦了《朝陽曆代石刻藝術展覽》《朝陽曆代青銅文化展覽》《朝陽三燕文化展覽》《朝陽佛教造像藝術展覽》《朝陽佛教法器展覽》《朝陽曆代陶瓷藝術展覽》《朝陽博物館藏珍貴文物展覽》《朝陽大唐文化藝術展覽》《朝陽古生物化石展覽》《朝陽歷史人物蠟像展覽》《朝陽明清瓷器精品展覽》《朝陽博物館藏曆代書畫展覽》《朝陽重要考古項目成果展覽》等。
館藏文物
概述
朝陽博物館的藏品來源主要來自於考古發現和社會徵集,也有少部分藏品由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博物館成立初期,主要藏品來源一般多通過三種渠道獲得的,一是對廢舊物質收購站物品檢選中發現的部分文物,二是當地城鄉居民保留的文物,三是市屬文物收購部門收購文物的調撥。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朝陽地區文物考古工作不斷開展,大批出土文物經科學發掘和整理後轉入博物館作為藏品收藏。
朝陽博物館藏品種類豐富,藏品類別主要包括有金、銀、銅、鐵、陶瓷、石刻、書畫、木雕、玉器和近現代藝術作品等。
截至2019年末,朝陽博物館總計收錄藏品數413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有1377件/套。
重要藏品
朝陽博物館重要藏品以商周
青銅器、
十六國前燕銅鎏金馬具和金飾品,
大唐瓷俑彩繪陶俑和三彩器、遼
契丹民族陶瓷器及清宮舊藏書法繪畫藏品為特色,其藏品具有較高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
藏品保護
朝陽博物館藏品保護工作是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開展的。文物庫房建築標準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在建築結構設計、防盜防火、防水防潮、防災抗震等方面,均按照文物收藏安全標準進行了全面設計和施工,並按照國家安全標準二級風險等級要求,實現了防盜報警監控和消防設備的安裝與現代化技術套用,在文物保護方面實現了“人防為主、物防技防為輔“的要求。結合朝陽博物館的實際工作和條件,制定了安全應急緊急工作預案,為確保館藏文物和工作環境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朝陽博物館研究人員在歷史與考古學科研究領域,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在中國重要學術專刊發表了大量學術研究論文和報告,在
紅山文化、
商周文化、
三燕文化、唐遼文化等方面研究中,在學術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
交流合作
朝陽博物館與遼寧省內外其他博物館和國外博物館合作舉辦有《河南省三門峽虢國貴族幕出土文物精品展覽》《日本北海道岩見澤朝陽文物精品展覽》《韓國漢城大學博物館朝陽東晉壁畫墓文物特展》。此外,還為中國、遼寧省出國文物大型展覽活動赴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韓國等展覽提供數十件珍貴文物藏品。各類展覽活動共提出藏品約8千件/次。
田立坤、尚曉波曾先後應日本和韓國學術界邀請,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並在國外發表學術演講,對促進博物館與國際間的學術研究產生了較大影響。
經營管理
朝陽博物館的歷任館長有鄧寶學、李貴生、陳端豐、吳鳳舞、王一舜、田立坤、尚曉波等。
朝陽博物館屬於國有事業單位。
朝陽博物館的經費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
朝陽博物館設有辦公室、財務科、保衛科、考古隊、陳列部、研究室和群工部等職能部門。
朝陽博物館在職人員45人,專業崗位有高級職稱資格10人,中級職稱資格19人。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人員43人。博物館專業隊伍是一個中青年集體,平均年齡不到40歲,專業構成包括有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古建築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門類人才。
參觀信息
08:00—17:00。
免費參觀。
朝陽市政府—燕都大街—燕都大橋—壩上路—南大街—朝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