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天文衛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縮寫為IRAS)是美國、荷蘭、英國聯合研製成功的一顆天文衛星,由美國的NASA、荷蘭的NIVR與英國的SERC聯合執行。1977年開始研製,計畫1981年發射。由於碰到一系列技術問題,發射一再推遲,實際是1983年1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上天。軌道高度900公里,是太陽同步準極地軌道,繞地周期103分鐘。這顆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紅外源的巡天,同時對部分紅外源作有較高光譜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的較精細觀測。
衛星上載有一架反射式望遠鏡,口徑60匣米。望遠鏡焦點處放有三種紅外線探測元件,總計62個,組成探測器,可以按4個波段(8-15微米、15-30微米、46-78微米和85-117微米)進行觀測,重點是41-62.5微米和11.6-23.0微米波段的遠紅外觀測,解析度可達1.2ˊ。望遠鏡和探測器均置於溫度為1K(-272℃)的液氦內,消除了觀測儀器本身的熱輻射的影響,觀測能力比地面觀測、飛機和氣球觀測高100-1000倍。衛星觀測時間預計為1年,實際上是10個月,1983年11月21日液氦失去功能,觀測停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外線天文衛星
- 外文名: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IRAS
- 參與組織:NASA, NIVR, SERC
- 發射時間:1983年1月25日
- 停止觀測時間:1983年11月21日
- 發射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
- 軌道高度:900km
- 軌道類型:太陽同步準極地軌道
- 繞地周期:103分鐘
簡介
合作分工
基本參數
紅外波段 | 波長範圍 | 探測器材料 | 採樣率/s |
1 | 8.5-15μ | Si-Ab | 16 |
2 | 19.3-30.2μ | Si-Sb | 16 |
3 | 40-80μ | Ge-Ga | 8 |
4 | 83-119μ | Ge-Ga | 4 |
結構系統簡介
探測成果
- 提供了星系碰撞在宇宙起廣泛作用的、使天文學家驚訝的證據。在IRAS的低解析度圖上,許多僅僅根據它們突出的紅外亮度而證認出的天體顯露出是正在相互作用的星系。星系之間的碰撞或合併似乎激發起恆星的突然大量出現。
- 發現了銀河系塵埃,即瀰漫於整個銀河系的很冷的一片片被稱之為“紅外捲雲”的塵埃物質,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分布較均勻的塵埃物質,二是分布不均勻的塵埃物質。“捲雲”物質的溫度估計為35K,主要由產生於恆星大氣中的石墨顆粒組成,也許這些塵埃正是奧爾特彗星雲(離太陽5-10萬個天文單位遠)的物質。
- 發現了火星與木星之間得一個塵埃帶,在環繞太陽運轉,它很可能是由小行星碰撞後的碎片組成的。IRAS發現在距太陽2-3億英里遠的小行星帶有一個塵埃圓環,環內各處塵埃的密度和溫度有一定的變化,溫度的範圍在165-200K之間,環內塵埃的總質量相當於1顆直徑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這個圓環平面與黃道面傾斜約9度。
- 發現正在形成的恆星。IRAS進一步揭示了宇宙中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它發現了許多推測是新誕生或正在形成的恆星。離太陽大約650光年的距離內,存在著為數眾多的氣體和塵塊,似乎正在形成恆星。
- 由獵戶座a向外擴展大約4.5光年遠的地方,有一系列塵雲,說明在過去五萬至十萬年間這顆紅色超巨星至少經歷過三次大爆炸。這些塵雲分布不對稱,只向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