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0年初,閔行區政府將上海汽輪機廠綠地與毗鄰的子弟國小以及部分農田等闢建為公園。同年7月23日建成開放,取名“小公園”。
因園內大量種植
紅葉李、青楓、紅楓、三角楓等紅葉樹種,為了更好體現造園意境,1962年改名為“紅園”。
2009年,紅園啟動改造,於年內完成改造任務,且增設了便民掛鈎、遛鳥鉤等設施。
2021年,紅園進行了升級改造,廁所、門衛室、廊、亭、園路、地坪等得到修繕;標牌、垃圾中轉站、園椅等得到更新;廊亭調整位置,有效控制噪音;調整植物群落密度,提升花壇、花境質量,突出“紅葉”植物特色,融入文化元素。
建築格局
紅園整體格局方正,東部有人工湖,遊船碼頭靠東北側,中部有老年活動中心。公園注重紅葉景觀打造,總體布局協調自然,形成曲徑通幽、上下起伏的地形。以水組景,聚散相成。水面自然曲折,湖中心南部的無名島由三曲平橋與岸相連,小山腰建有楓亭,水道上架有凌波橋,湖面可以行船盪槳,湖中心的小島與沿湖設定的亭、廊、台、橋構成了風景。
自然資源
截至2014年,紅園內有樹木114種6157株,主要分布在“櫻花爛漫”、“玉蘭爭艷”、“桂子飄香”、“水杉林”、“雪松林”、“棕櫚林”等植物片區。園內植物配置以常綠樹為基調,以
香樟、雪松、黑松、棕櫚、廣玉蘭、
桂花、八角金盤為主要樹種,落葉樹主要為紅葉李、槭樹、青楓、
紅楓、白玉蘭、蠟梅、紫薇、櫻花、海棠,另外有合歡、蚊母樹、
梅花、七葉樹、烏桕、茶花、含笑、
懸鈴木等。
主要景點
楓亭在紅園東部土山腰上,為石結構,六角上翹,攢尖頂,頂上設定荷花型石柱,亭內設石凳,面積12.54平方米。
松亭在紅園西南部,為亭木結構,單檐木掛落,六角上翹,綠色琉璃瓦攢尖頂,頂上置荷花芯石柱,面積9.6平方米。
粟上海·紅園美術館是劉海粟美術館與
江川路街道合作設立的社區美術館,立足於江川路後工業時代的文化挖掘與梳理。
所獲榮譽
2006年,紅園被上海市文明辦和上海市綠化局評為“2005年度上海市文明公園”。
2015年,在上海市綠化市容局進行的上海市公園社會公眾滿意度調查排名中,紅園評為第8名。
2017年,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的2016年度星級公園名錄,紅園被評為三星級公園。
文化活動
2009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宣傳日”活動在紅園科學健身區舉行。
2017年,紅園舉辦“名醫保健講座”活動。
2018年,紅園舉辦迎新春送祝福“贈春聯”活動。
2022年,紅園舉辦“秋色植物推”活動。
旅遊信息
免費。
5:00—21:00。
閔東線、閔東線(區間)、閔行16路、閔行40路在江川路紅園路(汽輪機廠)站下,向西步行約100米達到紅園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