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唇:亦作檀脣、丹唇、絳脣、朱唇。多形容女子嘴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唇
- 亦作:檀脣、丹唇、絳脣、朱唇
- 含義:多形容女子嘴唇
- 解釋1:指少年。
基本信息
![紅唇 紅唇](/img/3/75d/nBnauIWMzUGOxYDO5EDOmFTN0IWOwIDOlRmYldzN5EGZ4MzNzAjNmBTOi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相關詩句
- 唐 秦韜玉 《吹笙歌》:“檀脣呼吸宮商改,怨情漸逐清新舉。” 宋 秦觀 《南歌子》詞之三:“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脣。”
- 《水滸傳》第九回:“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脣,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亦作“ 皓齒紅唇 ”。
-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那頭是秀眉長眼,皓齒紅唇;臉帶笑容;頭髮蓬鬆,正如青煙一陣。”
- 亦作“ 絳脣 ”。朱唇,紅唇。 漢 揚雄 《蜀都賦》:“眺朱顏,離絳脣,眇眇之態,吡噉出焉。” 南朝 梁 江淹 《詠美人春遊》:“白雲凝瓊貌,問珠點絳脣。”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絳唇皓齒,鬒髮如青絲。” 清 陳維崧 《竹枝·粵東詞》:“檳榔酒釀鬱林春, 鬱林 兒女多絳唇。”
- 丹唇。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丹脣外朗,皓齒內鮮。” 晉 成公綏 《嘯賦》:“發妙聲於丹脣,激哀音於皓齒。” 唐 盧照鄰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詩:“丹脣間玉齒,妙響入雲涯。”
- 指少年。 唐 沉佺期 《移禁司刑》詩:“丹脣曾學史,白首不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