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藥用,園林,
形態特徵
竿高6-12米,徑粗4-7厘米,幼竿被白粉,一、二年生的竿逐漸出現黃綠色縱條紋,老竿則無條紋;中部節間長17-24厘米,壁厚6-7毫米;竿環與籜環中等發達。籜鞘紫紅色或淡紅褐色,邊緣紫褐色,背部密生紫褐色斑點,微被白粉,無毛;無算耳及鞘口繸毛;籜舌寬,拱形或較隆起,紫褐色,邊緣有紫紅色長纖毛;籜片外翻,平直或略皺曲,帶狀,綠色,邊緣紅黃色。
末級小枝具3或4葉,無葉耳,鞘口繸毛脫落性,紫色;葉舌紫紅色,中等發達;葉片長8-17厘米,寬1.2-2.1厘米,質較薄。花枝呈穗狀,長(-2.5)5-6(-8.5)厘米,基部托以3-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背部具柔毛,鞘口縫毛短,1-3根,縮小葉形小,每片佛焰苞腋內具2或3(-4)枚假小穗。
小穗長3-3.5厘米,紫色,披針形,每小穗含小花1-3朵,常僅頂端1朵成熟;小穗軸延伸呈針狀,其節間有毛;穎常僅1片或無,披針形;外稃長1.8-2.1厘米,無毛,頂端延伸呈芒狀;內稃長1.5-1.8厘米,幾無毛或僅頂端有疏生細毛,背部2脊明顯或否;鱗被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花葯長約1厘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中、下旬,花期4-5月。
產地生境
紅哺雞竹宜生長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濕潤較大的環境。
紅哺雞竹分布與中國江蘇、浙江;浙江農村普遍栽培。
栽培技術
紅哺雞竹以每年的梅雨季節移栽為宜。應選擇1-2年生竹作母竹,適應種植在肥沃疏鬆、土層深厚、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沙質壤土上,粘性、酸性過大的土壤不宜栽植,一般種植於平原四旁,適當的緩坡也可以種植,但需開溝整地,做到肥水不流失。 紅哺雞竹種植後一般3年即可成林,新造林當年可套種1年生農作物。成林每年鬆土淺翻(25厘米左右)2次,每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11月中下旬進行,並且給合翻土施有機肥2次,培土5-6厘米,一般每畝每次施畜肥25-30擔左右。出筍時給合掘筍施筍潭肥、人糞尿或尿素等速效氮肥,每潭施0.1公斤左右並覆土。
留養母竹一般採用整株留養,但為了防治雪壓和風害,可在新竹未放葉時適當折斷竹梢。留養母竹需在出筍的中期,前期出土的筍,鞭淺不利管理,同時留養過早也影響竹筍產量。後期留養的母竹,成竹後的竹乾細,材薄,易倒,出筍率低。中期留養的母竹出筍力強,不影響當年產量一般畝留竹量在600株左右,竹齡結構1-3年生竹各占30%,4年生竹10%為好。紅哺雞竹筍期一般只有15天左右,但管理得好的有25天至1個月。年產量一般在800公斤左右,高的達1500公斤以上。 哺雞竹無大小年之分,每年出筍,每年留竹,因而也必須每年伐除部分老齡竹,在通常情況下,紅哺雞竹成竹4年以上的出筍較少,應伐去,並在深翻時清除老鞭,4年以上的竹鞭已衰老,無筍芽,有的已發黑,應全部清除。
病蟲防治
竹枝開花是病害的一種,如有發生應及時挖除,並加強竹園管理。蟲害王要有竹螟,如發生應進行農藥噴霧或農藥藥液注射。
主要價值
藥用
藥用部位:竹瀝。
功效套用:清熱豁痰。用於肺熱咳嗽痰多。
藥理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紅哺雞竹竹葉醇提物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園林
筍味鮮美可口,為優良的筍用竹種;竹材較脆.小宜篾用,可作曬衣竿技農具柄。可列植於道路邊做綠化防護帶,或在草坪中、廣場、花壇中叢植觀賞,亦可與建築物、園林小品等組合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