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十軍建軍舊址
- 地理位置:江西省樂平市眾埠鎮界首村
- 占地面積:300 平方米
- 建築風格:清代
簡介,歷史,
簡介
紅十軍建軍舊址位於江西省樂平市眾埠鎮界首村,建築面積近 300 平方米,清代居民風格,舊址內陳列了有關紅十軍建軍的照片、圖表等珍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紅十軍為創建、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保衛中央蘇區和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戰略大轉移,推動全民族的抗戰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光輝歷程。眾埠鎮界首村是樂平馬氏最大的一個村莊,共有近500戶、2000人口,因其位於樂平與弋陽兩縣交界處而定村名,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建基地。
歷史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簡稱紅十軍),是由方誌敏、邵式平、周建屏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1930年7月22日在界首村舉行建軍典禮而建成,軍部設在界首祠堂,主席台設在祠堂外右側的古戲台上,方誌敏同志主持並講話,全軍將士在台下廣場參加嚴肅的盛典。全軍指戰員共有1700餘人、槍1000餘支,軍長為周建屏,政委先後為吳先民、胡庭銓、邵式平;方誌敏、邵式平、胡庭銓、周建屏、宣大統、李文滔、李輯三、李上達為黨委常委。紅十軍建軍之前,起源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方誌敏領導的弋陽漆工鎮暴動,傳誦為“兩條半槍鬧革命”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武裝部隊。紅十軍建軍後,血戰東南,屢建奇功,聲威遠播。後來在方誌敏領導下,高舉北上抗日大旗,進軍皖南,歷經艱險,英勇作戰,為鞏固和發展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配合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鬥爭,為全國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紅十軍戰鬥和活動過的遺舊址遍布眾埠境內,如:紅十軍建軍舊址及軍部所在地——界首馬氏祠堂,殲敵百餘大捷地——秧畈,樂平縣委重建地——共樹,贛東北十三縣僱農大會地——葉水橋祠堂,樂平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地——長辿,紅十軍整編所在地——文山等。其中的紅十軍召開建軍大會時的場所界首馬氏祠堂、萬年台保存的最為完整,歷屆各級黨委政府都曾撥專款保護維護,並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江西省廉政教育基地。1990年7月22日,紅十軍建軍60周年紀念大會在樂平召開,汪東興、饒守坤、吳官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央、省市各界代表一千餘人來界首瞻仰了紅十軍建軍舊址,並留下許多留言、提辭、墨寶等珍貴資料。2011、2014、2015年,樂平市、眾埠鎮先後再投資金300餘萬元完成建軍舊址、萬年台維修和內飾改造,建成紅十軍紀念碑、百米廉政文化牆,聘請講解員2名,紅十軍建軍舊址現已免費接待八方來客參觀瞻仰近二十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