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尼亞托夫斯基
- 外文名:Josef Antoni Poniatowski
- 國籍:波蘭
- 出生日期:1763年5月7日
- 逝世日期:1813年10月19日
- 職業:法蘭西帝國元帥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為保衛波蘭獨立主權而鬥爭
成為拿破崙麾下元帥 - 榮譽軍團勳章:大鷹級
征戰生涯,軍政初期,華沙大公國建立後,人物評價,
征戰生涯
軍政初期
約瑟夫.安東尼.波尼亞托夫斯基是一位著名的波蘭愛國者,他也是由拿破崙晉升的眾元帥中唯一一個外國人。他的座右銘是“上帝,榮譽,祖國,”他風流瀟灑頗有女人緣,但有傳聞說他迷戀一個大他十歲的女人。對於法國人來說他們承認他的能力和榮譽,並稱他為“波蘭的拜亞爾”。
他是一位在奧軍服役的波蘭貴族的兒子,1778年波尼亞托夫斯基也追隨父親的腳步以中尉的軍銜在奧軍服役。到了1787年他已經成為了龍騎兵團的中校,並且在第二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的副官。他主動請纓率領一個步兵縱隊對沙巴茨要塞進行突擊,但是他被爆炸的炮彈的彈片擊中右腿而負傷,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奧軍的作戰行動。
1789年波尼亞托夫斯基從奧軍退役,但在那之前,他必須發誓不會拿起武器與奧地利作戰。回到波蘭,他作為一名主要將領加入波蘭軍隊,這是由於他的叔叔是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1792年俄國入侵波蘭,波尼亞托夫斯基負責指揮在烏克蘭的波蘭軍隊,他的副手就是著名的塔德烏什.科希丘什科。雖然敵我實力懸殊,他還是在傑隆卡和杜邊卡擊敗了俄軍,但是這改變不了最後失敗的命運。當國王屈服於俄羅斯的意志時,波尼亞托夫斯基對這件事非常失望,並辭去軍職。但他還是相信國王會發動全國人民起義去反對俄羅斯,他寫了一本小冊子要求人民反對俄國,並將俄國人趕出波蘭。
他先後遊歷了維也納和布魯塞爾,當科希丘什科在1794年發動起義時,波尼亞托夫斯基返回波蘭。起初他拒絕擔任將領,只想以一名普通的士兵作戰,但是經過科希丘什科的勸說,他同意指揮一個師。不幸的是,他驚奇地發現,在戰鬥中他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並恥辱地吃了敗仗,隨後他把他的師的指揮權交給了東布羅夫斯基。起義失敗,他拒絕為俄軍服役,他退役後來到維也納,直到1798年他才回到了華沙。
華沙大公國建立後
在1809年整個奧地利戰役期間,波尼亞托夫斯基成功地領導了與費迪南大公在加利西亞的戰鬥。在遭受作戰失利和被迫放棄華沙後,他重整旗鼓並採取了一系列大膽的策略向奧軍反擊,並成功奪回了盧布林,桑多米爾,扎莫希奇和布羅迪。拿破崙對他的巨大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並為他頒發了榮譽之劍,之後波尼亞托夫斯基有獲得了榮譽軍團大鷹級勳章和華沙大公國大十字軍事勳章。接下來波尼亞托夫斯基先後在華沙成立了一所炮兵及工程兵學院和一所醫院。
一回到波蘭,波尼亞托夫斯基就著手改組剩下的波蘭軍隊。作為盟軍開始為法蘭西帝國流血,他給曾經給予他不公正待遇的奧地利陸軍元帥施瓦岑貝格送出一份決鬥書,然而施瓦岑貝格並沒有回應他。1813年春他率領忠誠的波蘭軍隊開赴德意志繼續為法國作戰。1813年3月12日,擔任第八軍(7000人)軍長,參加德國戰役。10月2日,奉命趕到萊比錫之南,由繆拉元帥統一指揮,負責阻擊聯軍波希米亞軍團。第八軍堅持馬克勒堡、多里茲和孔尼維茲一線。波尼亞托夫斯基積極地參加了整整數個月的戰鬥,並且在10月12日被長矛所傷。10月15日被授於帝國元帥銜,在萊比錫周圍殘酷的戰鬥中,他的15名參謀人員陣亡,他也再次負傷。皇帝命令他加入後衛部隊。當他企圖控制埃爾斯特橋(法軍後撤唯一通道)時,他兩次負傷。不久橋樑被提前誤炸,為了不當俘虜,他騎馬沖入河流,但戰馬未能爬上陡岸,反壓在他的身上,就這樣,剛任命的元帥於1813年10月19日在埃爾斯特河被淹死。他的遺體從河中打撈上來以後被臨時安葬於萊比錫。11月19日,在華沙的神聖十字教堂中,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
人物評價
波尼亞托夫斯基是一位勇敢無比的指揮官和深受波蘭人民愛戴的英雄。拿破崙一世評價他為:"充滿榮譽感和勇敢精神,具有高尚品質的人。"他一生為了波蘭能夠獨立而戰鬥,但他企圖利用法國和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來達到讓波蘭獨立的目的,卻導致波蘭成為法國的侵略基地,他的波蘭軍團也成為法國侵略政策的工具,最終使自己成了侵略戰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