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教育制度,約旦人口約 370 萬(1991 年,不含西岸居民),巴勒斯坦人約占 60%。90%以上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國教)。國語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1953 年海珊繼承王位後,以中東地區的石油業為背景,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1050 美元(1991 年)。為開發人力資源,重視教育,致使文盲人數減少,國民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很快。憲法規定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強調工作和受教育機會均等。
1964年的教育法規定,教育目標是培養尊重勞動與民主,具有社會道德和責任感的公民;培養個人的智力和基本技能, 使受教育者在體育、智育、社會、情感和精神方面都得到發展。還規定將篤信真主、遵守阿拉伯民族道德、維護阿拉伯國家間的團結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兒童 6歲入學。國小 6年,國中 3年,高中 3 年。學前教育機構有幼稚園,屬私營機構,但根據教育部規章辦學。4 歲兒童可志願入園。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基本按工業發展和社會需要設定。國小課程有阿拉伯語、宗教、算術、歷史、地理、科學、公民、刺繡和藝術。公立國小自五年級起設必修英語課,私立國小在五年級以前開設。國中亦稱預備學校,除續設國小各科課程外,增設社會科學和職業課程。男生必須學習職業科目,女生學習家政課。兒童國小畢業後,絕大多數升入國中。完成掃盲學習者,未超過國小讀書年齡,可入國小繼續學習。不滿 15歲的少年,經掃盲後教育,可轉入國中一年級,學習期間享受免費待遇。高中分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國中畢業生可按志願升入各種高中,入普通高中者約占 70%~80%。高中一年級設基礎學術和文化課程。學生根據這一年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志願分流,分別學習商業、文科、理科三類專業課程。為滿足社會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政府大力提倡、充實、發展職業教育。20世紀 80年代後,擴建和增設 3所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學生均可通過國家的中等教育畢業會考進入高等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包括社區學院和大學。1962年開始設立約旦大學(設於首都安曼),1973年建立雅穆克大學(設於北部地區伊爾比德附近),1980年建立穆塔大學。大學學制 4年~6年,經費和行政均獨立管理。社區學院兩年制,培養中、國小教師,亦承擔該社區中、國小在職教師的培訓。所有公立學校(除大學外)均直屬教育部領導。經費由國家和地方稅收支付。1991年教育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 14.8%,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