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Jonah complex)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簡單地說,“約拿情結”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種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後畏縮的心理,是一種情緒狀態,並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約拿情結可能表現為缺少上進心,或稱“偽愚”。它的存在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從自我實現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阻礙自我實現的心理障礙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拿情結
  • 外文名:Jonah complex
  • 解釋:情結
  • 性質:心理學名詞
  • 出處基督教
詞語來源,具體分析,基本特徵,心理表現,產生根源,如何克服,相關事例,

詞語來源

約拿是一個基督教的概念,意為“鴿子”。鴿子的性情是馴良的;鴿子的工作是傳遞信息。
約拿約拿
約拿似乎在完成了神託付的一件大使命以後,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讓人紀念他,覺得自己名不副實;他做工作是不得已的,是蒙了神的大恩才完成的,把眾人的目光引到神那裡去。
他出生於古西布倫(雅各第五子之地)(今加利利)邊境上的迦特希弗城,(距耶穌生長地拿撒勒很近,居北約3公里之遠),其父親亞米太。
約拿正是耶羅波安(以色列王)二世在位的時候(約公元前790-749年)的先知。與他同時代的先知,有:何西阿阿摩司、彌迦和以賽亞。他們都是奉神差遣向以色列人或異國的人民傳講悔改的信息。
約拿事奉主的時間約在公元前793-753年(《聖經新釋》),他奉差往國外(尼尼微)布道,就在這個時期內的一個時間。

具體分析

馬斯洛在《人性能達的境界》中首次使用了這個詞,最初在他的筆記中稱這種情結為“對自身傑出的畏懼”或“躲開自己的最佳天才”。指的是——我們害怕變成在最完美的時刻最完善的條件下,以最大的勇氣所能構想的樣子。但同時我們又對這種可能非常的追崇。這種對最高成功、對神一樣的偉大的可能既追崇又害怕的心理,叫做約拿情結或者約拿情意綜。這種在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就是“約拿情結”。它反映了一種“對自身偉大之處的恐懼”,是一種情緒狀態,並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本來能夠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能。
馬斯洛馬斯洛

基本特徵

約拿情結的基本特徵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表現在對自己,另外一方面是表現在對他人。
對自己,其特點是:逃避成長,拒絕承擔偉大的使命。
對他人,其特點是:嫉妒別人的優秀和成功、幸災樂禍於別人的不幸。
人類的心理是複雜而奇怪的:我們渴望成功,但當面臨成功時卻總伴隨著心理迷茫;我們自信,但同時又自卑;我們對傑出的人物感到敬佩,但總是伴隨著一絲敵意;我們尊重取得成功的人,但面對成功者又會感到不安、焦慮、慌亂和嫉妒;我們既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狀態,又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狀態。簡單地說,這些表現,就是對成長的恐懼—既畏懼自身的成功又畏懼別人的成功。
約拿情結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它的存在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從自我實現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阻礙自我實現的心理障礙因素。

心理表現

馬斯洛給他的研究生上課的時候,曾向他們提出如下的問題:“你們班上誰希望寫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誰渴望成為一個聖人?”“誰將成為偉大的領導者?”等等。據馬斯洛記錄,他的學生們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通常的反應都是咯咯地笑、紅著臉、不安地蠕動。馬斯洛又問:“你們正在悄悄計畫寫一本什麼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嗎?”他們通常紅著臉、結結巴巴地搪塞過去。馬斯洛還問:“你難道不打算成為心理學家嗎?”有人回答說,“當然想啦。”馬斯洛說:“你是想成為一位沉默寡言、謹小慎微的心理學家嗎?那有什麼好處?那並不是一條通向自我實現的理想途徑。”
人類中普遍存在某種約拿情結,即:不是追求高級需求,追求卓越、崇高的自我實現,而是相反,逃避高級需求,逃避卓越、崇高的人類品行。人們視天真純情為幼稚可笑,視誠實為輕信,視坦率為無知,視慷慨為缺乏判斷力,視工作中的熱情為懦弱,視同情心為廉價和盲目。
“約拿情結"的問題還在於,自己怕出名,如果別人出了名,他又會嫉妒,心裡巴不得別人倒霉。這種情結阻礙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馬斯洛給它取名為約拿情結。仇恨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最常發現的阻礙成長的內在原因。我們常常可以觀察到這種情況,一個聰明的青年人,他在學校里成績很好,但在高考前夜突然生病了,以至於失去了考試的機會。後來他工作了,能力很強,頗得賞識。但是在他馬上就要得到一次關鍵的升遷的時候,他又辭職了......儘管這些事情的發生看似偶然,但深入接觸他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發現,他的內心埋藏著對父母未曾宣洩的怨恨。為了潛意識裡報復父母的願望,他下意識地毀掉了自己的前途。其潛在的願望可以表述如下:“你們休想得到一個成功的兒子,我就是要讓你們失望和痛苦!”這些內在衝突有時候可以被我們意識到,但大多數時候,它被潛抑在無意識里。
人們不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僅畏懼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懼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約拿情結” 發展到極致,就是“ 自毀情結” ,即面對榮譽,成功,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時,總是浮現“我不配”,“我受不了“的念頭,最終把到手的機會放棄了。我們大多數人內心都深藏著“約拿情結” 心理學家們分析,這是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由於本身條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產生“我不行”,“我辦不到”等消極的念頭,如果周圍環境沒有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機會供自己成長的話,這些念頭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尤其是當成功機會降臨的時候,這些心理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要抓住成功的機會,就意味著要付出相當的努力,面對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並承擔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
毫無疑問,“約拿情結”是我們平衡自己內心心理壓力的一種表現。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在面臨機會的時候,只有少數人敢於打破平衡,認識並克服了自己的“約拿情結”,勇於承擔責任和壓力,最終抓住並獲得了成功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總是少數人成功,而大多數人卻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產生根源

“約拿情結”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究其產生的根源,心理學家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一是一個人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在面對各種事物時,心中產生過“我不行”、“我辦不到”的想法,為其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埋下了“隱患”和“伏筆” 。
二是周邊環境的影響。因為周邊環境不能提供一種安全感和成長機會供自己成長,加之先前留下的“隱患”,會使人產生一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從而會失去有利的時機和機會。
三是民族文化以及從眾心理的影響,諸如“出檐的檐子爛得快”,“槍打出頭鳥”的慣性思維,往往會使人包裝成“謙虛”的外衣,甚至刻意去迎合大眾心理,使自己的稜角被磨平,從而導致自甘平庸。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認識和克服自身的“約拿情結”,用慧眼認清機會,緊緊抓住機會,勇於承擔責任和壓力,為自己成長和成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

如何克服

如何才能克服 “約拿情結”這一成長的障礙,發揮自身潛力和更好的成長呢?馬斯洛並沒有對這一問題進行明確和深入的回答。萎縮的個體和奔放的個體,“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簡單來看就是恐懼與勇氣之間的差異”(《約拿情結——理解我們對成長的恐懼》)。也許,克服“約拿情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心理問題、文化問題、社會問題,但毋庸置疑,我們可以做的首先就是不再渾渾噩噩,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勇敢面對衝突和矛盾,相信自己可以比現在做得更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克服“約拿情結”的影響,必須首先對心理進行一系列的矯正:
第一.每個人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況,大膽承認“約拿情結”的存在。在面對責任和壓力時,要克服恐懼和害怕心理,鼓起勇氣,堅定信心,相信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要有破釜沉舟,血戰到底的勇氣和信心。
第二.克服成長過程中的恐懼,同時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成長和成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汗水和心血,甚至失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每個人盡了最大的努力,發揮了自己應有的潛能,假如失敗了,雖敗猶榮。儘管失敗了,但起碼可以積累一些經驗和教訓,這樣離成功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三.要具備“毛遂自薦”的勇氣和信心,與其等待別人發現自己,倒不如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的才華。伯樂相馬固然可敬可佩,但前提是要堅持勤相馬,發現良駒。不然,一直等下去,豈不悲哉?!

相關事例

“約拿”是聖經舊約裡面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猶太先知,並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神終於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約拿卻抗拒這個任務,他逃跑了,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處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最後,他幾經反覆和猶疑,終於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獲得赦免。“約拿”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長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人。對於約拿來說,他不願意成就神的旨意很可能是因為仇恨,這座他要宣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毀滅他家族的死敵。
這些內在衝突有時候可以被我們意識到,但大多數時候,它被潛抑在無意識里。人,之所以不可能成為上帝,首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因為害怕。人類從來都不曾真正地想要去實現完美,而是害怕完美。完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脫離大眾帶來的孤獨,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成為上帝或上帝的使者。能夠戰勝“約拿情結”的,惟有廣博而深湛的愛。正如約拿最後以對上帝的愛戰勝了對尼尼微城的恨一樣,如果我們獲得了足夠的愛——愛自己,愛真理,則我們雖無法完全超脫我們內在的恐懼,仍能以勇氣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