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阿希姆·派佩爾 (Joachim Peiper) 音標:[ˈjoːaxɪm ˈpaɪpɐ] 約阿希姆·派普(德文全名:Joachim.Sigismund.Albrecht.Klaus.Arved.Detlev),小名Jochen(約亨)或者Achim。1915年1月30日凌晨2點30分出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母親是一個承建商的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阿希姆·派佩爾
- 外文名:Joachim Peiper
- 別名:Jochen(約亨),派普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柏林
- 出生日期:1915年1月30日
- 逝世日期:1976年7月13日
- 職業:軍人
早年生活,軍旅生涯,愛情婚姻,子女,
早年生活
約阿希姆·派佩爾 (Joachim Peiper) 音標:[ˈjoːaxɪm ˈpaɪpɐ] 約阿希姆.派普(德文全名:Joachim.Sigismund.Albrecht.Klaus.Arved.Detlev),小名Jochen(約亨)或者Achim。1915年1月30日凌晨2點30分出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母親是一個承建商的女兒。1921年1月30日,派普在德國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接受洗禮。幼年時的派普除了得過百日咳一直都很健康。自幼金髮碧眼,外貌取其父母優點,知道自己長得不錯,卻從不把這當回事。;下屬說其長得很好看;同事曾經說他的長相屬於讓女校學生瘋狂的“Prince Charming"類型;他在參加派對時候常常被姑娘重重包圍,當然也是毫不心動的。派普有兩個哥哥,大哥漢斯(比Achim年長5歲)是個徹底的文學青年,常會因為兄弟或父親打擾到自己閱讀書籍而大吵一架,上高中時因為自身內部矛盾而試圖自殺未遂,但留下了腦缺氧的後遺症,由母親照料至1931年其早逝。二哥霍斯特(比Achim年長3歲),考取了在Berlin-Kolln的某所大學,和弟弟的關係最好,一直結伴出去划船。
1921年派普入學,學校是翰棱西國小。1925年,開始於柏林歌德中學(重文學校)接受中學教育,成績優異,尤其是德語、外語(英語最好,法語有德語口音)、歷史、體育、數學。派普雖然身體看似瘦弱,但現代運動五項個個精通。他能熟誦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古典大師的作品,能寫一手好字和好文章,操著一口柏林腔標準德語,由於熱愛戲劇,中學時期在學校創辦的學生午後劇院表演戲劇。1934年,派普不顧自己成績優異、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考軍校實現自己早就夢想的軍人生涯。由於父親深諳兒子的夢想和對兒子天賦的了解,最後予以準許,雖然為兒子不去考大學感到遺憾。同年12月,在拿到高中畢業證書。1935年1月3日派普考取了SS-Verfuegungstruppe軍校。
1935年的體檢記錄顯示:派普的身高為五英尺十英寸(約1.78米),體重為132磅(約120斤),心臟方面略微有問題。
軍旅生涯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日,派佩爾升為普通SS小隊長。
之後,派佩爾進入保羅·豪塞爾〔後任SS全國總指揮兼武裝SS大將〕任校長的SS軍校培訓,畢業後即升任SS突擊隊三級中隊長〔相當於陸軍少尉〕並擔任SS“全國領袖”希姆萊的副官。一九三九年九月被任命為LAH團第三營先頭中隊〔連〕指揮官侵入波蘭,從而開始了他惡名昭彰的軍旅生涯。一九四○年六月十九日,派佩爾因追擊並俘獲一個法軍中隊而獲頒二級鐵十字勳章。同年八月十二日,LAH團升級為旅,共擁有一萬零七百九十六名SS隊員。為準備進攻東歐,LAH旅大力擴充,加入了炮兵團、工兵營、通信營、防空營及測量和野戰醫院等作戰單位並實現了高度的機械化。這支新興部隊在一九四一年於希臘小試牛刀之後,終於在六月二十二日作為南方集團軍群〔Sud〕的急先鋒入侵蘇聯。
至十二月LAH旅已兵臨羅斯托夫,但因無法抵禦罕見的嚴寒和源源不斷的紅軍增援而於一九四二年一月全線後撤。為配合國防軍奪取南方卡夫卡斯大油田,一九四二年春LAH旅殘部在法國北部再度編成。同年九月九日,LAH旅升級為SS裝甲擲彈兵師〔摩托化步兵師〕,人數遠遠超過同級的陸軍師編制。當時身經百戰的派佩爾已升為SS突擊隊二級大隊長〔相當於陸軍少校〕,而LAH師正好新設立了自行反坦克炮營——這種部隊裝備拖曳式反坦克炮和“黃鼠狼”ⅢH型自行反坦克炮,該自行火炮在當時可算火力強大,但其捉襟見肘的裝甲防護更需要乘員具有無視一切的亡命精神,派佩爾自然是擔任這支特殊部隊指揮官的最佳人選。
一九四三年一月至三月,LAH自行反坦克炮營在哈爾科夫市區爭奪戰中往來穿梭,出色地擔任了戰場消防隊的角色,“閃擊派佩爾”由此得名。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德軍再次占領哈爾科夫市後,派佩爾營與“大德意志”師、LAH裝甲團第八中隊〔擁有虎Ⅰ式重型坦克〕在別爾哥羅德頻頻襲擊紅軍裝甲部隊,擊毀一百五十輛T34坦克。派佩爾因此戰績而於四月六日獲頒騎士勳章。
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冬季血戰結束後,派佩爾被暫調到SS“帝國”裝甲師任獨立坦克營長,但是在庫爾斯克裝甲大戰中沒有什麼作為,只是一塊不缺的活了下來。同年十一月升任SS突擊隊一級大隊長〔相當於陸軍中校〕、LAH師裝甲團長,雖然在基輔功防戰中再度敗北,卻因其一如既往的亡命精神獲得納粹上層的首肯——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派佩爾獲頒橡葉騎士勳章,他於同師的三級中隊長米歇爾·魏特曼〔一月三十日獲頒橡葉騎士勳章〕握手的照片被作為宣傳物登載於納粹的報紙上。
一九四四年春天對派佩爾來說是個倒霉的季節,LAH師在烏克蘭泥濘的道路上灰頭土臉地不斷後撤,裝備、士氣都降到開戰以來的最低點。作為安慰,同年三月LAH師升級為SS裝甲師——不過這個名號只存在於書面檔案之中:SS裝甲師應該擁有二百五十輛戰鬥坦克,而這時LAH師手頭只剩下五十輛四號、三十八輛黑豹和二十九輛虎Ⅰ式坦克,不到滿員標準的半數。鑒於這種尷尬狀況,LAH師獲準到比利時境內休養補充,可是派佩爾屁股還沒有坐熱,從西線又傳來盟軍諾曼第登入的驚人訊息。在西線的武裝SS部隊中只有“裝甲梅耶”〔後升為SS旅隊長兼武裝SS少將〕麾下的SS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師發揮了一點作用,這班十六、七歲,滿腦子納粹教條的娃娃兵們居然在卡昂地區和英國軍隊扯皮將近一個月,而當時暫配屬該師的魏特曼亦因灌木村之戰而聲名大噪。七月十七日英國和加拿大軍逐漸占據上風,直到這時LAH師才姍姍來遲,派佩爾一到戰場就拋出剛領到的“黑豹”坦克編隊,一天之內就讓八十輛英軍坦克變成了灌溉法國農田的綠色肥料。不過英國佬也不是傻子,他們犧牲小股部隊成功引誘大批德軍進入法萊斯包圍圈。八月的諾曼第戰場以德軍全線崩潰收場,派佩爾帶領少量裝甲部隊僥倖逃脫,而魏特曼則於八月八日死在N158公路。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德軍在這個陰霾的清晨對法國阿登地區的美軍防線大舉反攻,這場“突出部之役”中武裝SS達到最大編制——武裝SS第六裝甲集團軍。打頭陣的又是派佩爾,他搜羅了以迪芬達爾二級大隊長為首的一群SS頑徒,組成了“派佩爾戰鬥團”〔實際上人數超過一個旅〕,之後的一周內,派佩爾以“虎王”重型坦克為先導、大叫“在聖誕節前拿下安特衛普”並不顧一切地前進。十二月二十四日,戰鬥團燃料告罄、彈藥也所剩無幾,派佩爾為防止再次落入包圍圈而無視上級“帶車輛一同撤退”的命令,破壞所有車輛後迅速退出戰場.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如果硬要攜帶缺油的車輛而放慢行軍速度,那整個戰鬥團早就變成一堆死屍了。由此,派佩爾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獲頒雙劍銀橡葉騎士勳章。一九四五年一月,德軍在“突出部之役”完全失敗。LAH師被調到東線的匈牙利油田地帶伺機反撲紅軍。
時為一九四五年三月三日,派佩爾來到匈牙利巴拉頓湖畔例行偵察,他指著一望無際的泥沼大笑:“各位,我們就從這兒出發吧?”,三月六日下達的作戰指令要求包括LAH師的SS第六裝甲集團軍以七百多輛坦克攻擊擁有三千輛坦克的紅軍第二、三烏克蘭方面軍。LAH師必須越過巴拉頓湖和韋倫策湖之間的沼澤地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派佩爾譏諷道:“我只有坦克,沒有潛水艇!”他還公開大罵上級是“臭大糞”,可是口水擋不住希特勒親自下達的硬性指令。進攻開始後,派佩爾的坦克油箱不斷進水使得油料無法使用,許多坦克停下來成了紅軍排炮的活靶子。沒油不要緊,派佩爾及其幕僚提著手槍從別的部隊“借”來汽油,企圖繼續前行到多瑙河。但四天下來德軍死亡四萬人,損失五百多輛坦克、突擊炮和驅逐坦克,僅僅推進了七~十二公里。而三月十六日紅軍的反衝擊使LAH師成為瓮中之鱉。五月七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訊息後,派佩爾執行了最後一項戰鬥指令——他炸毀了最後十六輛坦克,率殘部向西線撤退。這時LAH師連師長奧托·庫姆〔SS旅隊長兼武裝SS少將〕在內只剩下一千六百八十二人。
派佩爾在西線被美軍逮捕,並於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六日站到了紐倫堡軍事法庭的被告席上。法庭以馬爾梅蒂屠殺戰俘事件判處死刑但不久又改為無期徒刑,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派佩爾假釋出獄。
派佩爾戰後隱姓埋名居住在法國北部。一九七六年他收到通知,勒令他在法國國慶日七月十四日之前要么滾蛋、要么死。派佩爾沒有聽取警告,七月十三日夜晚襲擊者如約而來,在短暫交火之後派佩爾被汽油彈擊中,次日人們發現了已經燒成焦炭的屍體。
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是法國左翼分子進行了攻擊,但是在派佩爾死後的第三個星期, 法國左翼組織 Stasi 的二號人物在波爾多街頭被右翼分子槍擊而死,普遍被視為對派佩爾之死的報復,這反而證明了派佩爾和右翼分子的聯絡屬實。
一位被派佩爾集群俘虜並與派佩爾有幾次長時間交談的美軍上尉在回憶錄中這樣評價派佩爾和他的士兵:與其說他們是為了他們的信仰而拚死戰鬥,不如說這些人真正愛好的是戰鬥本身,我從未見過他們那樣的戰鬥方式,我相信他們真的從中得到樂趣。
愛情婚姻
1938的夏天,派普在一次官方聚會上認識了未來的妻子,叫西格德.海因里希森(Sigurd.Hinrichsen),希姆萊的秘書之一。西格德出生於德國基爾港,是一位牙醫的女兒,1929年~1930年於基爾學習了家政,後又學習了速記和打字來幫父親打理牙醫診所,1934年在基爾公園療養院成為實習護士以學習對病人的基本照料。1936年開始為希姆萊做秘書工作。她比派普大2歲半,金髮碧眼,身材高挑。1935年她的母親病故,父親也於1937年病故。西格德的兩個兄弟都是黨衛軍軍官。派普和她在1939年6月29日結婚。
1945年丈夫被美國人關押後,西格德從此開始孤身承擔撫養三個孩子的重任,她的工作也是黨衛軍老兵協會幫她找的。
1956年派普被釋放,家人得以團聚。1969年派普夫婦遷居法國。1976年,由於受到法共的威脅,派普送妻子到了慕尼黑火車站,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之後派普被恐怖分子燒死。1979年,西格德於慕尼黑醫院患乳癌病逝。
子女
派普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姑娘,一個男孩-------大女兒Elke,二兒子Hinrich,三女兒Silke。大女兒長相簡直就是派普的翻版,兒子的眉宇間和父親神似,三女兒的笑容和側臉也像極了父親。三個孩子都和父親一樣聰明漂亮。大女兒考取了慕尼黑大學專修語言學,估計受到了文青父親的真傳,後嫁到了漢堡市;兒子後來移民到了美國,成了銀行家,娶了位德裔美國女子;小女兒情況不詳,編者只知道在慕尼黑結了婚。據悉,派普的某外孫在慕尼黑大學修哲學,估計也是受了外公的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