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與真實

紀錄與真實

《紀錄與真實》是2013年3月1日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Richard M. Barsam,譯者是王亞維。

基本介紹

  • 書名:紀錄與真實
  • 作者:Richard M. Barsam
  • 譯者:王亞維
  • ISBN:9789573269311
  • 頁數:688
  • 定價:NT$550
  •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副標題: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非劇情片一向為大多數人所忽視,但隨著傳播媒體的日益多樣化、科技的突飛猛進,現代人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非劇情片的機會越來越頻繁,也很輕易地就能取得器材自己創作;因此,了解非劇情片的來龍去脈,不僅能使我們認知目今世界上非劇情片的樣貌,也可從中找出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書作者仔細地引介、分析了百年來世界各國在紀錄片、紀實電影、民族學志電影、戰時宣傳片、探險電影、直接電影與真實電影等不同領域影片的發展,其目光時而巨觀,時而微視,在批評、剖析各種片型的理論與美學時,旁徵博引地做多面向的檢視;而在大時代的氛圍上,也鉅細靡遺地描繪出政治與社會背景上種種生動的細節,在如此博學而細膩的觀照下,讀者可隨之進入這片紀錄與真實的豐饒之地。

圖書目錄

譯序 15
前言 17
第一篇 非劇情片的奠基時期(1820-1933) 19
第一章 現實的感知與紀錄 21
從記憶到動作 21
視覺暫留作用:理論與技術 26
靜態攝影 28/動作的連拍攝影 30/電影攝影 33
十九世紀藝術中寫實主義的脈動 35
第二章 最初的電影 39
最初的電影 39
盧米埃兄弟 42
盧米埃兄弟對電影技術的貢獻 43/盧米埃兄弟拍攝的影片 45/ 盧米埃兄弟與愛迪生 50/盧米埃兄弟對非劇情片 的整體貢獻 53
盧米埃兄弟之後的紀實電影 54
非劇情片與戰爭(1898-1918) 58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情形 58/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61
第三章 探險影片、浪漫主義影片及西方前衛電影 77
有關旅遊與探險的紀實電影 77
電影及美國西部 80/關於美國原住民的影片 82
美國浪漫主義傳統 83
佛萊赫堤 84/庫柏與修德沙克 94
蘇聯自然主義電影傳統 95
亞歷山大·杜甫仁科 95
西方的前衛主義 98
卡瓦康蒂 102/華特·魯特曼 104/伊文斯 107
第四章 紀錄片的源起 109
蘇聯宣傳片傳統的開始 109
狄嘉·維多夫 111/艾斯·沙伯與編輯電影 123
約翰·葛里遜與早期英國紀錄片 126
帝國商品行銷局電影組時期 131
第二篇 改變世界的紀錄片(1933-1939) 139
第五章 英國紀錄片運動(1933-1945) 141
約翰·葛里遜領導下的GPO電影組(1933-37) 141
佛萊赫堤與葛里遜:《工業化的英國》(1933) 143/巴索·賴特的《錫蘭之歌》(1934) 146/巴索·賴特與哈利·維特 的《夜郵》(1936) 148/葛里遜的影響 150
葛里遜離開後的GPO電影組(1937-40) 156
GPO電影組之外的獨立製作 161
三○年代英國紀錄片運動整體上的成就 168
第六章 歐洲與亞洲的非劇情片(1930-1939) 171
有關藝術的影片的興起 172
荷蘭 175
伊文斯 175/約翰·弗諾 179
比利時 180
查爾斯·戴凱克萊爾 181/安德烈·高文 181/亨利·史托克 182
瑞典 184
丹麥 184
西班牙 184
德國 186
納粹宣傳片的組織 186/納粹的意識型態 187/戰前的納粹宣傳片 189/蓮妮·瑞芬斯坦 195
日本 201
印度 203
中國 204
第七章 美國的非劇情片(1930-1939) 207
美國有關藝術的電影的興起 207
佛萊赫堤:浪漫主義傳統的延續 209
《艾阮島的人》(1934) 209
伊文斯:歐洲政治性紀錄片進入美國 213
美國的左翼電影(1930-42) 218
美國工人電影與攝影聯盟(1930-35) 218/奈奇諾組織(1935-37) 220/戰線電影組織(1936-42) 221
派爾·羅倫茲 227
《劃開平原的犁》(1936) 227/《大河》(1937) 230/美國影片供應社 234/《為生命而戰》(1940) 234/佛萊赫 堤與《土地》(1942) 237
新聞報導電影 241
三○年代的美國新聞片 241/「時代的前進」(1935-51) 241/「這就是美國」系列(1942-51) 244
馮·戴克 245
《城市》(1939) 246
第三篇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非劇情片(1939-1945) 251
第八章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影片 253
戰時影片製作的組織過程 255
英國戰時影片所關切的事件 260
國防影片 260/消防影片 265/戰時生活情形的影片 267/為軍人與平民所拍攝的訓練影片 270/農耕、園藝、食物及營 養的影片 271/有關健康的影片 273/有關戰時工業的影片 273/英國與海洋的影片 274/有關勞工、婦女及青少年的影 片 276/反敵宣傳片 279/有關戰鬥的影片 281/模擬戰後世界的影片 282
葛里遜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286
第九章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與亞洲的影片 291
軸心國的影片 291
納粹宣傳片 291/戰時的納粹宣傳片 293/日本 298/義大利 299
反軸心國的影片 300
俄國 301/中國 305
占領期間及反抗運動中的法國電影 305
維琪政府的宣傳片 307/有關法國反抗運動的影片 308
第十章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影片 313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宣傳片與反宣傳片 316
美國國防新聞局 316/法蘭克·凱普拉:軍事訓練及平民教學的影片323/激勵性的影片 330/戰鬥影片 331/約翰·福特 332/約翰·休斯頓 334/有關戰爭後果的影片 337
第四篇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劇情片(1945-1960) 343
第十一章 二次大戰之後的英國非劇情片 345
戰後的英國 345
英國電影工業 345/紀錄片傳統的繼續 348
英國自由電影(1956-1959) 355
第十二章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歐、亞洲及加拿大的非劇情片 363
歐洲 363
義大利 363/比利時 368/法國 373/歐洲地區其他的影片 381
亞洲 386
印度 386/日本 388/中國 388
加拿大 391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391
第十三章 二次大戰後的美國非劇情片 395
戰後政府影片的製作 397
美國新聞處 398
電視紀錄片 401
戰後的獨立製片 403
佛萊赫堤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8) 403/五○年代獨立製片公司的影片 407
第五篇 傳統的延續及新方向(1960-1985) 425
第十四章 六○年代美國的文藝復興:新的非劇情片 427
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 429
真實電影:在歷史上與理論上的起源 429/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比照與對照 434
美國的直接電影 436
美國重要的直接電影工作者及影片 436
直接電影運動之外的美國非劇情片 445
有關國內政治、選舉及領袖們的影片 447/有關正義及民權的影片448/有關青年人的影片 450/有關貧窮的影片 451/ 有關越南的影片 452/有關國防的影片 456/有關社會的影片 457/有關美國原住民的影片 458/有關外國題材的影 片 459/人物描寫 462
加拿大的影片 465
有關加拿大藝術、文化與人物的影片 466/有關人類關係的影片468/有關政治良知的影片 470
第十五章 七○年代的傳統與改變 475
美國與歐洲新一代非劇情片大師 475
梅索兄弟 475/佛列德利克·懷斯曼 485/伊麥爾·德·安東尼奧493/路易·馬盧 497/馬歇爾·歐佛斯 498
美國獨立電影製作 502
英國與歐洲的獨立影片製作 506
美國與歐洲有關藝術的影片 509
美國有關藝術的影片 509/歐洲有關藝術的影片 512
第十六章 八○年代的新主張 515
塑造八○年代非劇情片的議題 515
解放電影製作 521
有關女性的影片及女性製作的影片 522/同性戀者製作的影片 532
第三世界與非西方國家的非劇情片 538
印度 541/東亞及東南亞 542/拉丁美洲 542/中東與非洲 545
結語 百年來的非劇情片 547
八○年代的傳奇 547
日新月異的新技術 549
資金來源與發行 549
電影理論與批評 550
參考資料 553
片名索引 585
名詞索引 649

作者簡介

Richard M. Barsam
普拉特(Pratt)學院院長,著有The Vision of Robert Flaherty: The Artist as Myth and Filmmaker, Nonfiction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Filmguide to "Triumph of the Will", 以及In the Dark: A Primer of the Movies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