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自傳

紀德自傳

《紀德自傳》作者紀德,本書不但敘述了一個年輕人怎樣逃離家庭,而且描寫了發現自己有同情戀癖的過程,以第一人稱泄露這樣的經歷,這在自傳史中還是第一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德自傳 
  • 外文名:Autobiography of Ji De
  • 作者:紀德
  • 題材:圖書
  • 語言:國語
  • 出版時間:2005年05月01日
  • ISBN:9787530207444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媒體評論,

圖書簡介

思想也有其地理如同一個法國人不管前往何處,他在國處每走一步,不是接近就是遠離法國,任何精神運作也使我們不是接近就是遠離紀德……近三十年的法國思想,不管它願意不原意,也不管它另以馬克思≮格爾或克爾凱郭爾作為坐標,它也應該參照紀德來定位。 紀德自傳是一部藝術品,或者說是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真實畫像.他的眼界遠比喬伊斯開闊,寫作時有一種令人震驚的激情。

作者簡介

紀德,(1869-1951)法國作家。1869年11月22日生於巴黎。父親是法國南方的清教徒,法不教授,母親出身於法國北方信奉天主教的大資產階級家庭。他10歲喪父。生活在清教徒的家庭氣氛中,受到宗教熱忱的鼓舞。20歲時在蒙彼利埃認識爾·瓦雷里,兩人成為終生好友。1909年與友人創辦《新法蘭西評論》,它對現代法國文學有過很大的影響。早期作品帶有象徵主義色彩。1893年去阿爾及亞旅遊,沐浴在北非絢麗濃艷的大自然里,身心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此與家庭的清教徒傳統徹底決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過救護傷兵的工作。1932年他參加了國際反法西斯運動,同國際反法西斯和反對戰爭大會的代表們一道到柏林向希特勒遞交抗議書。他宣稱信仰共產主義,但不久他到蘇聯訪問之後,發表了《從蘇聯歸來》和《從蘇聯歸為的修訂》,對蘇聯進行批評。紀德於194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51年2月19日於巴黎逝世。重要作品有《背德者》、《梵蒂岡的地窖》、《偽幣製造者》等。

目 錄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5-05-01
·版次:1
·總頁數:244
·印刷時間:2005-05-01
·字數:239000
·ISBN:9787530207444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媒體評論

關於紀德自傳  去年冬季,美國以發行文藝作品著名的朗頓書屋”,出版了法國紀德自傳的英譯本,譯文仍出自那著名的白賽女士之筆,是限定本,只印了一千五百部,聲明原版印後即拆毀,決不再重印。定價倒不十分昂貴,每部美金五圓。我從紐約時報書評報論”上見了廣告之後,隨即托一家書店去購,隔了一個多月,回信說賣完了;我又寫信去,我說我需要這書,就是出較高的價錢也不妨,但回信來仍說沒有辦法。我絕望了。  紀德這部自傳的原名是如果這粒種子不死……”(si le grain ne meurt),英譯本的書名則作如果它死了”(if it die)。實際上並無出入,因為這書名是摘自聖經約翰福音的經文,大意是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紀德最愛在著作中引用聖經,而且這幾句話是朵斯朵益夫斯基名著《卡拉瑪佐夫弟兄》中主角常用的箴言,紀德是朵斯朵益夫斯基研究家,所以不覺採用了這作書名。關於這意義,他在自傳中曾說及一粒麥子必須死了始可結實,而人類在達到較高的境域之前,也必須先嘗一嘗罪惡和逸樂的滋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