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之後:紀錄片創作新趨向

紀實之後:紀錄片創作新趨向

《紀實之後:紀錄片創作新趨向》是2017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遲、布萊恩·溫斯頓 (Brian Winst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實之後:紀錄片創作新趨向
  • 作者:王遲、布萊恩·溫斯頓 (Brian Winston)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1日
  • ISBN:97875078401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紀實之後:紀錄片創作新趨向》收錄的文章對當代西方紀錄片幾個不同方向的發展脈絡進行了梳理。在個案研究部分,本輯重點討論了作為西方新紀錄片代表人物之一的埃羅爾·莫里斯的理念與方法。
“紀錄與方法”叢書選擇的專題,既有歷史的廣度,概述紀錄片的傳統和最新觀念的發展,又有分析的深度,聚焦經典作者和作品的個案,介紹西方學者觀點迥異的解讀。“紀錄與方法”叢書標誌看中國紀錄片研究的新高度,直接切入關鍵議題(如後直接電影、自我反射、第壹人稱電影),全面反思西方的紀錄經典和中國的紀錄片實踐,是電影研究領域值得慶賀的新成果,也是藝術美學界應該關注的跨學科前沿方向。
——張英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文學系主任、比較文學與中國研究特聘教授)
學理研究,其實是可以做得既深入又生動的,王遲與布萊恩·溫斯頓主編的“紀錄與方法”叢書正是如此—本書的行文不僅嚴謹細緻而且宏闊周到,其學術探討及學理思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性價值。
——劉潔(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紀錄片的虛構》作者)

圖書目錄

目錄
序一:建設紀錄電影學
序二:建設一種紀錄片本體理論
上編
理論視野:當代紀錄片創作的新趨向
紀錄片究竟是什麼?——後直接電影時期紀錄片理論發展述評
當代英語世界的紀錄片實踐——一段歷史考察
論表述行為型紀錄片
鏡中之像:自我反射與紀錄片
論第一人稱電影——對自我刻寫的若干判斷
論動畫紀錄片——歷史、美學與合法性
下編
個案研究:埃羅爾·莫里斯與《細藍線》
確實是有真實這碼事兒
《細藍線》與紀錄片的局限性
或許一切都是錯的——對莫里斯未完成的採訪
沒有記憶的鏡子——真實、歷史與《細藍線》
埃羅爾·莫里斯的哲學——十條訓誡
· · · · · ·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布萊恩·溫斯頓(Brian Winston) 王遲
王遲,英國林肯大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紀錄片理論。自2003年至2017年任教於中國傳媒大學,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世界電影》《南方電視學刊》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著作《The Act of Documenting:Documentary Film in the 21st Century》(與Brian Winston、Gail Vanstone合作,2017),出版譯著《紀錄片:歷史與理論》(2015)。
布萊思·溫斯頓(Brian Winston)世界著名紀錄片理論家、傳播學家。歷任美國紐約大學電影研究系主任、賓州州立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及英國威爾斯大學卡迪夫學院、威斯敏斯特大學、林肯大學等地傳媒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曾任英國傳播倫理協會主席,英國電影、電視與螢幕研究會主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電影節及其他電影節評審,其紀錄片作品曾獲美國艾美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