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1-01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舍利(Gary B.Shelly)。

基本介紹

  • 書名: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
  • 作者:舍利(Gary B.Shelly)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1-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舍利(Gary B.Shelly)(作者) Thomas J.Cashman(作者) Harry J.Rosendlatt(作者) 史晟輝(譯者) 王艷清(譯者) 李芳(譯者) 等(譯者)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
出版日期: 2010-01-01
定價:79.00元

內容簡介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系統介紹信息技術和系統開發的實用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把企業需求轉變成信息系統,以及如何將傳統的結構化分析方法、面向對象分析方法和項目管理技術相結合且套用在信息系統上,並通過完整、翔實的案例分析和課外練習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決策的能力。這一版本繼續保持了前幾版創新性、高品質的特色,並增加了對象建模、IT安全等知識,補充了新的項目管理工具和練習,並對新系統開發趨勢和技術部分作了整體更新。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內容系統、翔實,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時也適合軟體工程、系統分析及相關技術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舍利(Gary B.Shelly) (美國)Thomas J.Cashman (美國)Harry J.Rosendlatt 譯者:史晟輝 王艷清 李芳 等

編輯推薦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以實踐性很強的方式講解信息技術與系統開發方法。貫穿全書的實例強調了在動態企業環境中進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重要性。書中大量的實踐性練習,鞏固了學生們所學的技能,並為學生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得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本版新增內容
·新增的面向對象一章完整地介紹了對象建模,並穿插了大量的技術實踐內容。
·新的項目管理內容包括實例研究任務,下載和安裝Open Workbench(免費的開源項目管理程式)以及Microsoft Project和Open Workbench用戶手冊的連結。
·全面深入地介紹了傳統的結構化分析、面向對象的方法、RFID的當前發展趨勢、無線網路、外包、電子商務、ERP、客戶/伺服器概念、網路研討會、播客以及自適應方法和模型。
·SCR公司案例模擬,包含許多真實的語音和電子郵件訊息,供學生在基於Web的模擬環境中互動使用。
·擴充了11章中IT安全的內容,對物理媒體、網路、應用程式、檔案以及用戶安全進行了全面介紹。
·《系統分析與設計教程(原書第7版)》附贈的光碟中包含了學生用練習材料及術語表等。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第一部分系統開發項目環境
第1章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的環境
1.1系統分析和設計框架
1.2參與者——系統關聯人員
1.2.1系統所有者
1.2.2系統用戶
1.2.3系統設計人員
1.2.4系統構造人員
1.2.5系統分析員
1.2.6外部服務提供者
1.2.7項目經理
1.3現代信息系統的企業驅動力
1.3.1經濟全球化
1.3.2電子商務和電子業務
1.3.3安全和隱私
1.3.4協作與合夥經營
1.3.5智慧財產權管理
1.3.6持續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
1.3.7業務過程重構
1.4信息系統的技術推動力
1.4.1網路和網際網路
1.4.2移動和無線技術
1.4.3對象技術
1.4.4協作技術
1.4.5企業套用軟體
1.5一個簡單的系統開發過程
1.5.1系統啟動
1.5.2系統分析
1.5.3系統設計
1.5.4系統實現
1.5.5系統支持和持續改進
第2章信息系統構件
2.1產品——信息系統
2.2信息系統架構框架
2.2.1“知識”構件
2.2.2“過程”構件
2.2.3“通信”構件
2.3網路技術和IS構件
第3章信息系統開發
3.1系統開發過程
3.1.1能力成熟度模型
3.1.2系統生命周期和系統開發方法
3.1.3系統開發基本原理
3.2系統開發過程
3.2.1項目確定
3.2.2FAST項目階段
3.2.3跨生命周期活動
3.2.4順序開發和疊代開發
3.3選擇開發路線和策略
3.3.1模型驅動開發策略
3.3.2快速套用開發策略
3.3.3商用套用軟體包實現策略
3.3.4混合策略
3.3.5系統維護
3.4自動化工具和技術
3.4.1計算機輔助系統工程
3.4.2套用開發環境
3.4.3過程和項目管理器
第4章項目管理
4.1什麼是項目管理
4.1.1項目失敗的原因
4.1.2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4.2項目管理生命周期
4.2.1活動1——協商範圍
4.2.2活動2——確定任務
4.2.3活動3——估計任務工期
4.2.4活動4——說明任務之間的依
賴關係
4.2.5活動5——分配資源
4.2.6活動6——指導團隊工作
4.2.7活動7——監督和控制進展
4.2.8活動8——評估項目結果和
經驗
第二部分系統分析方法
第5章系統分析
5.1什麼是系統分析
5.2系統分析方法
5.2.1模型驅動分析法
5.2.2加速系統分析法
5.2.3需求獲取法
5.2.4業務過程重構法
5.2.5FAST系統分析策略
5.3範圍定義階段
5.3.1任務1.1——列出問題和
機會
5.3.2任務1.2——協商項目的
初步範圍
5.3.3任務1.3——評估項目價值
5.3.4任務1.4——計畫項目進度表和
預算
5.3.5任務1.5——匯報項目計畫
5.4問題分析階段
5.4.1任務2.1——研究問題領域
5.4.2任務2.2——分析問題和機會
5.4.3任務2.3——分析業務過程
5.4.4任務2.4——制定系統改進
目標
5.4.5任務2.5——修改項目計畫
5.4.6任務2.6——匯報調查結果和
建議
5.5需求分析階段
5.5.1任務3.1——定義需求
5.5.2任務3.2——排列需求的優
先次序
5.5.3任務3.3——修改項目計畫
5.5.4任務3.4——交流需求陳述
5.5.5持續不斷的需求管理
5.6邏輯設計階段
5.6.1任務4.1a——結構化功能
需求
5.6.2任務4.1b——建立功能需求
的原型(可選)
5.6.3任務4.2——驗證功能需求
5.6.4任務4.3——定義驗收測
試用例
5.7決策分析階段
5.7.1任務5.1——確定候選方案
5.7.2任務5.2——分析候選方案
5.7.3任務5.3——比較候選方案
5.7.4任務5.4——修改項目計畫
5.7.5任務5.5——推薦一種系統
方案
5.8系統分析的未來
第6章需求獲取的調查研究技術
6.1需求獲取簡介
6.2需求獲取過程
6.2.1發現和分析問題
6.2.2獲取需求
6.2.3歸檔和分析需求
6.2.4需求管理
6.3調查研究技術
6.3.1對現有文檔、表和檔案進行
抽樣
6.3.2調研和實地訪問
6.3.3觀察工作環境
6.3.4調查表
6.3.5面談
6.3.6如何進行面談
6.3.7獲取原型
6.3.8聯合需求計畫
6.4調查研究策略
第7章使用用例建模系統需求
7.1用例建模概述
7.2用例建模的系統概念
7.2.1用例
7.2.2參與者
7.2.3關係
7.3需求用例建模過程
7.3.1第1步:確定業務參與者
7.3.2第2步:確定業務需求用例
7.3.3第3步:構造用例模型圖
7.3.4第4步:記錄業務需求用例
描述
7.4用例和項目管理
7.4.1分級和評估用例
7.4.2確定用例依賴關係
第8章數據建模和分析
8.1數據建模簡介
8.2數據建模的系統概念
8.2.1實體
8.2.2屬性
8.2.3關係
8.3邏輯數據建模過程
8.3.1戰略數據建模
8.3.2系統分析期間的數據建模
8.3.3對系統設計的考慮
8.3.4數據建模的自動化工具
8.4如何構造數據模型
8.4.1獲取實體
8.4.2上下文數據模型
8.4.3基於鍵的數據模型
8.4.4泛化層次體系
8.4.5具有完整屬性的數據模型
8.5分析數據模型
8.5.1好的數據模型的標準
8.5.2數據分析
8.5.3規範化舉例
8.6將數據需求映射到地點
第9章過程建模
9.1系統建模簡介
9.2過程建模的系統概念
9.2.1外部代理
9.2.2數據存儲
9.2.3過程概念
9.2.4數據流
9.3邏輯過程建模的過程
9.3.1戰略系統規劃
9.3.2用於業務過程重構的過程建模
9.3.3系統分析期間的過程建模
9.3.4對系統設計的考慮
9.3.5用於過程建模的調查研究和
信息收集
9.3.6用於過程建模的計算機輔助
系統工程
9.4如何構造過程模型
9.4.1上下文數據流圖
9.4.2功能分解圖
9.4.3事件回響或用例清單
9.4.4事件分解圖
9.4.5事件圖
9.4.6系統圖
9.4.7基本圖
9.4.8完成規格說明
9.5系統模型的同步
9.5.1數據模型和過程模型的同步
9.5.2過程分布
第10章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分析
和建模
10.1面向對象分析概述
10.2對象建模的歷史
10.3對象建模的系統概念
10.3.1對象、屬性、方法和封裝
10.3.2類、泛化和特化
10.3.3對象/類關係
10.3.4訊息和訊息傳送
10.3.5多態性
10.4UML模型圖
10.5對象建模過程
10.5.1建模系統的功能性描述
10.5.2構造分析用例模型
10.5.3建模用例活動
10.5.4構造活動圖指南
10.5.5繪製系統順序圖
10.5.6構造系統順序圖指南
10.5.7發現和確定業務對象
10.5.8組織對象並確定其關係
第11章可行性分析和系統方案建議
11.1可行性分析和系統方案建議
11.1.1可行性分析——逐步
投入法
11.1.2系統分析——範圍定義階段的
檢查點
11.1.3系統分析——問題分析階段的
檢查點
11.1.4系統設計——決策分析階段的
檢查點
11.2可行性的6個準則
11.2.1運行可行性
11.2.2文化(或者政治)可行性
11.2.3技術可行性
11.2.4進度可行性
11.2.5經濟可行性
11.2.6法律可行性
11.2.7底線
11.3成本效益分析技術
11.3.1系統將花費多少
11.3.2系統將提供什麼收益
11.3.3建議的系統合算嗎
11.4候選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11.4.1候選系統矩陣
11.4.2可行性分析矩陣
11.5系統方案建議
11.5.1書面報告
11.5.2正式匯報
第三部分系統設計方法
第12章系統設計
12.1什麼是系統設計
12.2系統設計方法
12.2.1模型驅動方法
12.2.2快速套用開發
12.2.3FAST系統設計策略
12.3系統設計之內部開發——“構造”
方案
12.3.1任務5.1——設計套用架構
12.3.2任務5.2——設計系統數
據庫
12.3.3任務5.3——設計系統接口
12.3.4任務5.4——打包設計說明
12.3.5任務5.5——修改項目計畫
12.4系統設計之集成商用軟體——
“購買”方案
12.4.1任務4.1——研究技術評價
準則和選項
12.4.2任務4.2——向供應商徵求
建議(或報價)
12.4.3任務5A.1——驗證供應商的
聲明和性能
12.4.4任務5A.2——評價和分級
供應商建議
12.4.5任務5A.3——簽訂契約並
聽取供應商匯報
12.4.6購買決定對剩餘生命周期
階段的影響
第13章套用架構和建模
13.1套用架構
13.2物理數據流圖
13.2.1物理過程
13.2.2物理數據流
13.2.3物理外部代理
13.2.4物理數據存儲
13.3信息技術架構
13.3.1分散式系統
13.3.2數據架構——分散式關係
資料庫
13.3.3接口架構——輸入、輸出
和中間件
13.3.4過程架構——軟體開發環境
13.4系統設計的套用架構策略
13.4.1企業套用架構策略
13.4.2戰術套用架構策略
13.5建模信息系統套用架構
13.5.1繪製物理數據流圖
13.5.2前置條件
13.5.3網路架構
13.5.4數據分布和技術確定
13.5.5過程分布和技術確定
13.5.6人/機邊界
第14章資料庫設計
14.1常規檔案和資料庫
14.1.1常規檔案的優缺點
14.1.2資料庫的優缺點
14.2系統分析員的資料庫概念
14.2.1欄位
14.2.2記錄
14.2.3檔案和表
14.2.4資料庫
14.3資料庫設計的前置條件——
規範化
14.4常規檔案設計
14.5現代資料庫設計
14.5.1資料庫設計的目標和前置
條件
14.5.2資料庫模式
14.5.3數據完整性和訪問完整性
14.5.4角色
14.5.5資料庫分布和複製
14.5.6資料庫原型
14.5.7規劃資料庫容量
14.5.8資料庫結構生成
ⅩⅦ14.6資料庫設計的前景
第15章輸出設計和原型化
15.1輸出設計概念和指南
15.1.1輸出的分布和觀眾
15.1.2輸出的實現方法
15.2如何設計和原型化輸出
15.2.1用於輸出設計和原型化的
自動化工具
15.2.2輸出設計指南
15.2.3輸出設計過程
15.2.4基於Web的輸出和電子
業務
第16章輸入設計和原型化
16.1輸入設計概念和指南
16.1.1數據收集、數據錄入和數據
處理
16.1.2輸入方法和實現
16.1.3輸入設計的系統用戶問題
16.1.4內部控制——輸入數據的
編輯
16.2輸入設計的GUI控制項
16.2.1常用GUI輸入控制項
16.2.2高級輸入控制項
16.3如何設計和原型化輸入
16.3.1輸入設計和原型化的自動化
工具
16.3.2輸入設計過程
16.3.3基於Web的輸入和電子業務
第17章用戶界面設計
17.1用戶界面設計概念和指南
17.1.1計算機用戶的類型
17.1.2人的因素
17.1.3人類工程學指南
17.1.4對話語氣和辭彙
17.2用戶界面技術
17.2.1作業系統和Web瀏覽器
17.2.2顯示器
17.2.3鍵盤和指點設備
17.3圖形用戶界面風格
17.3.1視窗和框
17.3.2選單驅動的界面
17.3.3指令驅動的界面
17.3.4提問回答對話
17.3.5用戶界面設計的特殊考慮
17.4如何設計用戶界面
17.4.1用於用戶界面設計和原型化
的自動化工具
17.4.2用戶界面設計過程
第18章使用UML進行面向對象設計
和建模
18.1設計面向對象系統
18.1.1實體類
18.1.2接口類
18.1.3控制類
18.1.4持續類
18.1.5系統類
18.1.6設計關係
18.1.7屬性和方法可見性
18.1.8對象責任
18.2面向對象設計過程
18.2.1精煉用例模型
18.2.2建模支持用例情境的類
互動、行為和狀態
18.2.3修改對象模型以反映實現
環境
18.3對象復用和設計模式
18.4設計模式
18.4.1策略模式
18.4.2適配器模式
18.4.3對象框架和組件
18.5其他UML設計圖和實現圖
第四部分系統分析和設計
完成後的工作第19章系統構造和實現
19.1什麼是系統構造和實現
19.2構造階段
19.2.1任務6.1——構建和測試網路
(如果需要)
ⅩⅧ19.2.2任務6.2——構建和測試
資料庫
19.2.3任務6.3——安裝和測試新
軟體包(如果需要)
19.2.4任務6.4——編寫和測試新
程式
19.3實現階段
19.3.1任務7.1——進行系統測試
19.3.2任務7.2——準備轉換計畫
19.3.3任務7.3——安裝資料庫
19.3.4任務7.4——培訓用戶
19.3.5任務7.5——轉換到新系統
第20章系統運行和支持
20.1系統運行和支持的上下文
20.2系統維護
20.2.1任務8.1.1——驗證問題
20.2.2任務8.1.2——對程式進行
基準測試
20.2.3任務8.1.3——研究和調試
程式
20.2.4任務8.1.4——測試程式
20.3系統恢復
20.4技術支持
20.5系統改進
20.5.1任務8.4.1——分析改進
請求
20.5.2任務8.4.2——快速修復
20.5.3任務8.4.3——恢復現有
物理系統
20.6系統退役
辭彙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