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類分類,詳細介紹,稻穀,小麥,大麥,燕麥,玉米,高粱,薯類分類,詳細介紹,甘薯,馬鈴薯,木薯,豆類分類,詳細介紹,大豆,蠶豆,豌豆,綠豆,赤豆,菜豆,刀豆,油料作物,油料作物的定義,油料作物,詳細介紹,花生,油菜,芝麻,大豆,核桃,油橄欖,蓖麻,
穀類分類
詳細介紹
稻穀
在植物學上屬禾本科稻屬普通栽培稻亞屬中的普通稻亞種。它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的播種面積約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1/4,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2,在商品糧中占一半以上。產區遍及全國各地。
小麥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混沌、蛋卷、速食麵、年糕、意式麵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範圍較廣,自北緯18°~50°,從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國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麥穗狀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結構,穎片、外稃和芒以及穀粒的性狀、顏色、毛絨等,種下劃分為極多亞種、變種、變型和品種;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型,不同地區種植不同類型。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10~11月播種,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長達180天左右。小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占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前蘇聯、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大麥
具堅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蛋白質、鈣、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維生素。因為大麥含谷蛋白(一種有彈性的蛋白質)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麵包,可做不發酵食物,在北非及亞洲部分地區尤喜用大麥粉做麥片粥,大麥是這些地區的主要食物之一。珍珠麥(圓形大麥米)是經研磨除去外殼和麩皮層的大麥粒,加入湯內煮食,見於世界各地。大麥麥稈柔軟,多用作牲畜鋪草,也大量用作粗飼料。
大麥栽培可能在史前始於衣索比亞高地和東南亞,據信在埃及可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達比亞、西北歐和中國分別始於西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000年。大麥為16世紀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大部分歐洲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氣候適應性強。有適於溫帶、亞北極地區、亞熱帶的品種。生長期至少90天,在穀類作物中是較短的。所以在喜馬拉雅山脈生長季節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產量較低。其抗乾熱的能力也較其他小粒作物強,在北非近沙漠地帶於秋天播種,在歐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溫潮濕地帶於春天播種。
我國大麥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廣泛,但主要產區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啤酒工業的發展和對大麥原料的需求,西北和黑龍江等地啤酒大麥發展較快。根據生態因素中的光、溫條件以及地理位置、播種期等特點,將中國栽培大麥劃分為三大生態區。東北平原,蒙古高原,寧夏、新疆全部,山西、河北、陝西北部,甘肅–景泰和河西走廊地區,屬一年一熟春大麥區。從80年代後期,啤酒大麥發展很快,最大面積曾達到1000萬畝,爾後逐年減少,至1995年200餘萬畝。該區在大麥生長季節日照長,晝夜溫差大,對籽粒碳水化合物積累有利,千粒重高。特別是西北,天氣晴朗,有黃河水,祁連山和天山雪水灌溉,啤酒大麥籽粒色澤光亮,皮薄色淺,發芽率高,是我國優質啤酒大麥生產潛力較大的基地。黑龍江省被稱為“北大荒”的松花江和三江平原,地域廣闊,土壤肥沃,7月下旬進入雨季,適合種植早熟品種,也是我國比較好的啤酒大麥基地之一。
燕麥
又名雀麥、野麥。燕麥一般分為帶稃型和裸粒型兩大類。世界各國栽培的燕麥以帶稃型的為主,常稱為皮燕麥。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粒型的為主,常稱裸燕麥。裸燕麥的別名頗多,在我國華北地區稱為莜麥;西北地區稱為玉麥;西南地區稱為燕麥,有時也稱莜麥;東北地區稱為鈴鐺麥。
燕麥是世界性栽培作物,分布在五大洲42個國家,但集中產區是北半球的溫帶地區。
燕麥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遍及各山區、高原和北部高寒冷涼地帶。歷年種植面積1800萬畝,其中裸燕麥1600多萬畝,占燕麥播種面積92%。主要種植在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寧夏、貴州、青海等省、自治區,其中前4個省、自治區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90%。種植燕麥有210個縣,但集中產區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陰山南北,河北省陰山和燕山地區,山西省太行山和呂梁山區,陝、甘、寧、青的六盤山、賀蘭山和祁連山,雲、貴、川的大、小涼山高海拔地區。全國播種面積下降到1500萬畝,但由於新品種的不斷推廣和栽培技術水平的提高,平均畝產從50公斤提高到75公斤。高產典型不斷湧現,如河北省張北縣對口淖1989年種植冀張莜4號100畝,平均畝產301公斤。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種子公司1996~1998年引種冀張莜4號,出現了畝產365公斤的高產田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郭寶營村連續多年平均畝產保持在200公斤以上。實踐證明,我國裸燕麥是一個適應性強,產量較高的糧、飼兼用作物。
玉米
玉蜀黍、包穀、苞米、棒子;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玉米的原產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以後直到整個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逐漸傳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吉林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穀子:即粟。大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多種多樣,但統稱為“五穀”,可見谷在農業中的地位之重。穀子碾出的小米,養育了古老的中華民族。分布區域主要是中國、日本、歐洲、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垣、朝鮮、法國、埃及。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適合栽培 ,屬於耐旱穩產作物。原產中國,在中國北方有較廣泛的種植。
高粱
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櫱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穎果呈褐、橙、白或淡黃等色。種子卵圓形,微扁,質粘或不粘。性喜溫暖,抗旱、耐澇。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我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穀粒供食用、釀酒(高粱酒)或制飴糖。糖用高粱的稈可製糖漿或生食;嫩葉陰乾青儲,或曬乾後可作飼料;穎果能入藥,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高粱起源於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傳到埃及、印度、後入中國栽培。主產國有美國、阿根廷、墨西哥、蘇丹、奈及利亞、印度和中國。
薯類分類
甘薯、馬鈴薯、山藥、芋類等
詳細介紹
甘薯
又稱番薯、山芋、紅薯、地瓜等,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16世紀末,甘薯從南洋引入中國,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世界首位。甘薯的根分為鬚根、柴根和塊根,其中塊根是貯藏養分的器官,是供食用的部分,有紡錘形、圓筒形、球形和塊形等多種形狀。塊根還具有根出芽的特性,是育苗繁殖的重要器官。甘薯在中國分布很廣,以淮海平原、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最多。全國分為5個薯區:①北方春薯區。包括遼寧、吉林、河北、陝西北部等地,該區無霜期短,低溫來臨早,多栽種春薯。②黃淮流域春夏薯區。屬季風暖溫帶氣候,栽種春夏薯均較適宜,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③長江流域夏薯區。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個長江流域。④南方夏秋薯區。北回歸線以北,長江流域以南,除種植夏薯外,部分地區還種植秋薯。⑤南方秋冬薯區。北回歸線以南的沿海陸地和台灣等島嶼屬熱帶濕潤氣候,夏季高溫,日夜溫差小,主要種植秋、冬薯。
馬鈴薯
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我國: 山東魯南地區(滕州)叫地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安徽部分又叫地瓜,東北各省多稱土豆。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藥蛋、饃饃蛋、薯仔(香港、廣州人的慣稱)等。雖然個別地區有叫土豆為“山藥蛋”的,其實有真正叫山藥蛋的東西。因此需要分清楚,不要誤會。義大利人叫地豆,法國人叫地蘋果,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鑒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世界土豆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土豆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中國薯都”甘肅省定西市已成為脫毒種薯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馬鈴薯種植全國三大主產區、精澱粉加工能力全國最大、市場流通及行銷體系全國一流,定西市的氣候、土質、降雨等條件適宜馬鈴薯生長,所產馬鈴薯個大、質優、色白形圓、薯皮光滑、口感醇香、乾物質含量高、耐運耐藏,是各種馬鈴薯澱粉及其製品生產的上好原料和鮮食外銷的優質產品。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左右,2008年達350萬畝,產量530萬噸:定西市安定區是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多、鮮銷量最大、加工量最大的縣(區)。2009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 占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馬鈴薯產業已真正成為當地貫通一二三產、輻射千家萬戶、統籌城鄉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引領區域經濟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定西市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中國·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暨經貿洽談會,極大地提高了馬鈴薯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產業體系來看,馬鈴薯已形成了定西市最為完整的產業鏈。良種、加工、貯藏、運銷等方面都得到快速發展,互配套的精深加工體系、市場行銷體系和脫毒種薯供應體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木薯
是灌木狀多年生作物。莖直立,木質,高2-5m,單葉互生掌狀深裂,紙質,披針形。單性花,圓錐花序,頂生,雌雄同序。木薯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引入我國,首先在廣東省高州一帶栽培,隨後引入海南島,現已廣泛分布於華南地區,以廣西、廣東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雲南、江西、四川和貴州等省的南部地區亦有引種試種。
木薯起源於熱帶美洲,廣泛栽培於熱帶和部分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奈及利亞、玻利維亞、泰國、哥倫比亞、印尼等國。中國於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現已廣泛分布於華南地區,廣東和廣西的栽培面積最大,福建和台灣次之,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豆類分類
大豆、蠶豆、豌豆、綠豆、赤豆、菜豆、刀豆等
詳細介紹
大豆
大豆起源於中國,中國學者大多認為原產地是雲貴高原一帶。現種植的栽培大豆是從野生大豆通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的。中國種植大豆的歷史有5000多年。根據中國大豆氣候區劃,除了熱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緯度地區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無灌溉條件的地區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種植。我國大豆的集中產區在東北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三角洲和江漢平原。根據大豆品種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我國大豆生產分為五個主要產區:東北三省為主的春大豆區、黃淮流域的夏大豆區、長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區、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區、兩廣、雲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區。
蠶豆
又稱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羅漢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相傳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國。蠶豆含8種必需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營養價值豐富,可食用,也可制醬、醬油、冬粉、粉皮和作蔬菜。還可作飼料、綠肥和蜜源植物種植。自熱帶至北緯63°地區均有種植。中國以四川最多,次為雲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青海等省。
豌豆
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綠豆
是一種豆科,原產印度、緬甸地區。東亞各國普遍種植,非洲、歐洲、美國也有少量種植,中國、緬甸等國是主要的綠豆出口國。種子和莖被廣泛食用。根據營養專家分析,綠豆的預防疾病指數為245.93,生命力指數為2.87。
赤豆
又名紅豆、小豆。產於全省各地,除了直接煮食外,是做食品用豆沙的主要原料。用紅小豆製作豆麵條、糕點餡,配製代食品,增加了食品工業糕點的花色品種,改善了人民生活。紅小豆製作的飯、粥、湯美味可口、老幼喜食;紅小豆冰糕,色美味佳,是饒有風味的夏令冷食,其皮可提煉色素。紅小豆是食療佳品,性甘寒,有治血,排濃,消腫,解毒之功效,可治心腎臟、器小腫和痛腫,胙肋等症。紅小豆營養豐富,用途廣泛,風靡世界。主要種植地區有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菜豆
又稱芸豆(俗稱二季豆或四季豆),豆科科菜豆屬。芸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芸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比較耐冷喜光屬異花授粉、短日照作物,芸豆根系發達,葉綠色,互生,心臟形,花為蟲葉形花,總狀花序,花梗長15-18厘米。開花多結莢少。它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即是蔬菜又是糧食,還可作糕點和豆餡,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農副產品。芸豆學名菜豆,蝶形花科菜豆屬。
芸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比較耐冷,忌高溫。在氣溫低於5度時才受凍,遇霜凍地上部分死亡。喜歡陽光充足。日照時間越短,陽光足,芸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長,陽光不足,芸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後延,枝葉徒長,甚致不能開花結莢。芸豆要求比較充足而均勻的水分,開花結莢期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此時若缺水,對產量影響較大。而在雲南、貴州,天然降雨通常能滿足要求,可以不灌水。適於在土層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壤類型的土壤種植,對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太適宜。土壤酸度以中性和稍酸性為好。
刀豆
豆科刀豆屬的栽培亞種,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也是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秋、冬季採收成熟莢果,曬乾,剝取種子備用;或秋季採摘嫩莢果鮮用。
地理分布:北京地區、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湖南、江西、湖北、江蘇、山東、浙江、安徽、陝西普遍栽培。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浙江松陽箬寮峴這一帶的關山山脈有野生的刀豆,農村常用作傷藥。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的定義
是以榨取油脂為主要用途的一類作物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蘇子、油、亞麻和大麻等
詳細介紹
花生
在各種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單產高,含油率高,是喜溫耐瘠作物,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最好。花生生產分布廣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廣西、遼寧、四川、福建等省區,其中山東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其次是廣東。全國花生要集中在兩個地區:一是渤海灣周圍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區,是我國最大的花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華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區。含油量高達50%
油菜
油菜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地區分布最廣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產油菜籽最多的國家。油菜是喜涼作物,對熱量要求不高,對土壤要求不嚴。根據播種期的不同,可分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當於春、冬小麥的分界線而略偏南。我國以種植冬油菜為主。長江流域是全國冬油菜最大產區,其中四川省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其次為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貴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於東北、西北北部地區。出油率是40%
芝麻
我國是世界上生產芝麻最多的國家之一。芝麻是一種含油率很高的優質油料作物,我國芝麻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東等省,其中河南省產量居全國首位。種子含油量高達61%,出油率約45%。
大豆
我國是大豆的故鄉,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紮根於華夏沃土,中世紀以後,大豆經阿拉伯傳入西方。美國大面積種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歷史,卻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大豆生產國,2000年產量達7500萬噸,占全球大豆總產量的50%。而中國卻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年進口量達1400萬噸。年產量在世界排在美國、巴西之後,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糧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時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營養價值高,因而大豆在農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溫作物,生長旺季需要高溫,收穫季節以乾燥為宜,很適宜在我國北方溫帶地區栽培。我國大豆分布廣泛,而以東北松遼平原和華北的黃淮平原最為集中。松遼平原是我國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基地,主要集中於松花江、遼河沿岸和哈大線沿線。其中,哈爾濱、遼源、長春被稱作我國大豆的“三大倉庫”。 國內大豆的出油率在12-17%之間,進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5-18%之間 5棉籽
棉花的種子,其商業上的重要性在於它的油和其他產品。棉籽油用於沙拉油和食用油,氫化後作酥油和人造奶油。提油後的餅渣或籽仁作為家禽和家畜飼料。用軋棉機除掉棉纖維後留在種子上的短棉絨可用於製造粗紗和多種纖維產物。種子殼可作為反芻動物的粗飼料。出油率是43.2% 6油茶油茶,原指的茶子樹,是常綠小喬木,因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生活中有很多種被稱為“油茶”的小吃和飲品。油茶分布區的北界在淮河-秦嶺一線;南界大致在北回歸線附近;東界為東南海岸和台灣;西界是雲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東緣。垂直分布在東部地區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含油30%以上。
核桃
原產於近東地區,又稱胡桃、羌桃,與扁桃、腰果、榛子並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幹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製糕點、糖果等,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萬歲子”、“長壽果”。分布於歐洲東南部、喜馬拉雅山、中國。出油率高達75%
油橄欖
油橄欖屬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喬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樹種,栽培品種有較高食用價值,含豐富優質食用植物油——油橄欖油,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主要分布於地中海國家,希臘、義大利、突尼西亞、西班牙為集中產地。世界各國均引種栽培。全國最適合種植地區甘肅隴南和四川廣元地區的自然條件,油橄欖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引種栽培現狀與生產潛力,油橄欖引種栽培區域可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邊緣區、和不宜種植區4類。油橄欖出油率為15%
蓖麻
一年或多年生才本植物。全株光滑,上被蠟粉,通常呈綠色、青灰色或紫紅色;莖圓形中空,有分枝;葉互生較大,掌狀分裂;圓錐花序,單性花無花瓣,雌花著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紅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黃色;蒴果有刺或無刺;橢圓形種子,種皮硬,有光澤並有黑、白、棕色斑紋。喜高溫,不耐霜,酸鹼適應性強。種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醫藥上做瀉藥,工業上做潤滑油。可能原產非洲,已在全世界熱帶歸化,印度和巴西是主要種植國。中國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龍江北緯49°以南均有分布。華北、東北最多,西北和華東次之 ,其他為零星種植 。熱帶地區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蓖麻籽的出油率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