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清代管理漕糧儲運等事的道員,秩正四品,受總督、巡撫統轄。其中有些糧儲道還兼任分守道或分巡道1。 ...
貴州糧儲道,清朝設定的道,屬於貴州省。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督糧道分巡貴陽府(治今貴州省貴陽市崆峒區)、平越府(治今貴州省福泉市)、石阡府(治今貴州省...
由於督糧道與糧儲道都簡稱糧道,因此在史書記錄上,往往有督糧道和糧儲道錯用的情況,如將蘇松督糧道記為蘇松糧儲道,將陝西糧儲道記為陝西督糧道等等。...
清初即設,又稱督理江安徽寧池太廬鳳淮揚十府糧儲道,專掌漕糧的監察兌收和督押運艘,駐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康熙二十一年十月(1682年10月),裁安池太道,...
清代將福建省劃分為四道。福寧糧儲道領福州府、福寧府。...... 福建省共設四道:福寧糧儲道、興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龍道。福寧糧儲道於雍正四年(1726年)...
清代管糧的最高長官為漕運總督,其下於有漕各省設有糧儲道員,道之下有押運官專管運糧,又於各府州縣設督糧官以督收漕糧。清代全國設漕運總督一人;督糧道七人...
歷任文淵閣校理、都察院記名御史、山東道監察御史、廣西道監察御史、京畿道監察御史、都察院吏科給事中、雲南糧儲道、山東按察使、順天府尹。 清朝道光十八年(...
李中行(1585—?),字與之,青州府樂安人。萬曆庚戌科進士。初授大理寺左評事。官至通省糧儲道左參政。...
乾隆元年,謝濟世遇赦復官,改任湖南糧儲道。他勤政愛民,微服私訪,查獲衡陽。善化知縣搜刮民脂民膏,便仗義執言,再次被捕下獄。幾經周旋,終於將貪官污吏繩之以法;...
還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言汝泗楷書“山輝川媚”四字,行書“松風水月”四字;乾隆十一年(1746年)糧儲道程光炬書“蒙泉”兩字等。以上石刻現為市級文物保護...
另外,清朝還設定管領滿洲駐防旗兵的鎮守將軍,原和地方行政無關,卻兼管海關和糧儲道、鹽法道,遂也成省級官員。 延平王鄭成功 辛亥革命後,歷屆中央政權均置福建省...
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壬戌(1766.11.27)析迤東道屬鎮沅、元江、臨安、普洱四府往屬新設之迤南道,治普洱府。又析迤東道屬之雲南、武定二府往屬新設之雲武糧儲道...
於乾隆四十年得中進士,五十二年為寧遠知縣,五十六年為道州牧。告官退養在城...那一年冬天,胡文伯升任蘇州府松常鎮大糧儲道,我也隨他赴任。第二年,胡文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