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拼音:tá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形體為《說文解字》小篆,字形從米為形,唐為聲。“糖”本義指用麥芽製成的飴糖,後為各種食糖及某些糖制食品的通稱。現代科學中,“糖”也指一類有機化合物,是人體內產生能量的主要物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糖
- 拼音:táng
- 部首:米
- 五筆:OYVK(86);OOVK(98)
- 倉頡:FDILR
- 鄭碼:UFXJ
- 筆順:點、撇、橫、豎、撇、點、點、橫、撇、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
- 字級:一級(編號:3374)
- 平水韻:下平聲·七陽
- 統一碼:7CD6
- 筆順編號:4312344135112251
- 四角碼:90965
- 筆畫數:16(部首6,部首外10)
- 造字法:形聲字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異體字:糃、糛、餹、饄、餳、𥼽、𥽻(“餹”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 注音字母:ㄊㄤˊ
文字源流
詳細釋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名詞 | 食糖,從甘蔗、甜菜、米、麥等提取出來的有甜味的物質 | sugar | 《南齊書·周顯傳》:“蟹之將糖,躁擾彌甚。”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異物志》曰: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驗元祝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飴餳,名之曰‘糖’,益復珍也。”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我昨兒晚上囑咐你們的,節下給父親母親拌的月餅餡兒,可想著多擱點兒糖。” | 白糖;冰糖 |
糖制的食品,其中多添加果汁、牛奶、香料等 | candy; sweets | 《水滸傳》第五一回:“我去買糖來與你吃,切不要走動。” 《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再搭上那賣熟食的,賣糖兒豆兒、趕小買賣的,兩邊站得千佛頭一般。”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年節里,為了他,忙著切那冬米的糖。” | 糖果;酥糖;奶糖 | |
carbohydrate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廣韻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韻書集成
韻書 |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糖、餹 | 唐 | 宕 | 平聲 | 下平十一唐 | 定 | 開口呼 | 一 | 全濁 | 徒郎切 | dʰɑŋ | |
集韻 | 糖、餹 | 唐 | 宕 | 平聲 | 下平十一唐 | 定 | 開口呼 | 一 | 全濁 | 徒郎切 | dɑŋ | |
中原音韻 | 糖 | 唐 | 陽平 | 江陽 | 透 | 開口呼 | 次清 | tʼaŋ | ||||
中州音韻 | 糖 | 平聲 | 江陽 | 徒郎切 | ||||||||
洪武正韻 | 餹 | 唐 | 平聲 | 十七陽 | 定 | 徒 | 全濁 | 徒郎切 | d‘aŋ | |||
分韻撮要 | 糖 | 唐 | 陽平 | 第十剛講降角 | 透 |
上中古音
時代 | 字頭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餹 | 周法高系統 | 陽 | d | aŋ |
隋唐 | 糖、餹 | 擬音/王力系統 | d | ɑŋ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dʰ | ɑŋ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d | ɑn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d | âng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dʰ | ɑŋ |
方音集成
方言類別 | 方言點 | 發音 | 調值 | 調類 | 備註 |
---|---|---|---|---|---|
官話(北京官話) | 北京 | tʰaŋ | 35 | 陽平 | |
官話(冀魯官話) | 濟南 | tʰaŋ | 42 | 陽平 | |
官話(中原官話) | 西安 | tʰaŋ | 24 | 陽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武漢 | tʰaŋ | 213 | 陽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成都 | tʰaŋ | 21 | 陽平 | |
官話(江淮官話) | 合肥 | tʰɑ̃ | 55 | 陽平 | |
官話(江淮官話) | 揚州 | tʰaŋ | 34 | 陽平 | |
晉語 | 太原 | tʰɒ̃ | 11 | 平聲 | |
吳語 | 蘇州 | dɒŋ | 24 | 陽平 | |
吳語 | 溫州 | duɔ | 31 | 陽平 | |
湘語 | 長沙 | tan | 13 | 陽平 | |
湘語 | 雙峰 | dɒŋ | 13 | 陽平 | |
贛語 | 南昌 | tʰɔŋ | 24 | 陽平 | |
客家話 | 梅縣 | tʰɔŋ | 11 | 陽平 | |
粵語 | 廣州 | tʰɔŋ | 21 | 陽平 | |
粵語 | 陽江 | tʰɔŋ | 43 | 陽平 | |
閩語(閩南片) | 廈門 | tʰɔŋ | 24 | 陽平 | 文讀 |
tʰŋ | 24 | 陽平 | 白讀 | ||
閩語(閩南片) | 潮州 | tʰɯŋ | 55 | 陽平 | |
閩語(閩東片) | 福州 | tʰouŋ | 52 | 陽平 | |
閩語(閩北片) | 建甌 | tʰɔŋ | 21 | 上聲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韻書集成
韻書 |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糖、餹 | 唐 | 宕 | 平聲 | 下平十一唐 | 定 | 開口呼 | 一 | 全濁 | 徒郎切 | dʰɑŋ | |
集韻 | 糖、餹 | 唐 | 宕 | 平聲 | 下平十一唐 | 定 | 開口呼 | 一 | 全濁 | 徒郎切 | dɑŋ | |
中原音韻 | 糖 | 唐 | 陽平 | 江陽 | 透 | 開口呼 | 次清 | tʼaŋ | ||||
中州音韻 | 糖 | 平聲 | 江陽 | 徒郎切 | ||||||||
洪武正韻 | 餹 | 唐 | 平聲 | 十七陽 | 定 | 徒 | 全濁 | 徒郎切 | d‘aŋ | |||
分韻撮要 | 糖 | 唐 | 陽平 | 第十剛講降角 | 透 |
上中古音
時代 | 字頭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餹 | 周法高系統 | 陽 | d | aŋ |
隋唐 | 糖、餹 | 擬音/王力系統 | d | ɑŋ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dʰ | ɑŋ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d | ɑn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d | âng | |
隋唐 | 糖、餹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dʰ | ɑŋ |
方音集成
方言類別 | 方言點 | 發音 | 調值 | 調類 | 備註 |
---|---|---|---|---|---|
官話(北京官話) | 北京 | tʰaŋ | 35 | 陽平 | |
官話(冀魯官話) | 濟南 | tʰaŋ | 42 | 陽平 | |
官話(中原官話) | 西安 | tʰaŋ | 24 | 陽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武漢 | tʰaŋ | 213 | 陽平 | |
官話(西南官話) | 成都 | tʰaŋ | 21 | 陽平 | |
官話(江淮官話) | 合肥 | tʰɑ̃ | 55 | 陽平 | |
官話(江淮官話) | 揚州 | tʰaŋ | 34 | 陽平 | |
晉語 | 太原 | tʰɒ̃ | 11 | 平聲 | |
吳語 | 蘇州 | dɒŋ | 24 | 陽平 | |
吳語 | 溫州 | duɔ | 31 | 陽平 | |
湘語 | 長沙 | tan | 13 | 陽平 | |
湘語 | 雙峰 | dɒŋ | 13 | 陽平 | |
贛語 | 南昌 | tʰɔŋ | 24 | 陽平 | |
客家話 | 梅縣 | tʰɔŋ | 11 | 陽平 | |
粵語 | 廣州 | tʰɔŋ | 21 | 陽平 | |
粵語 | 陽江 | tʰɔŋ | 43 | 陽平 | |
閩語(閩南片) | 廈門 | tʰɔŋ | 24 | 陽平 | 文讀 |
tʰŋ | 24 | 陽平 | 白讀 | ||
閩語(閩南片) | 潮州 | tʰɯŋ | 55 | 陽平 | |
閩語(閩東片) | 福州 | tʰouŋ | 52 | 陽平 | |
閩語(閩北片) | 建甌 | tʰɔŋ | 21 | 上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