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覺支是“諸比丘,又有發勤界,出離界,勇猛界,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精進覺支生起的原因,或為已生的精進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於圓滿。”由於發勤等的生起而起作意,即名為“於發勤界等如理作意”。那裡的“發勤界”是說精進的開始。“出離界”是出離於懶惰而比發勤界更強了。“勇猛界”是步步向勝處邁進而比出離界更強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進覺支
- 類型:佛學術語
精進覺支是“諸比丘,又有發勤界,出離界,勇猛界,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精進覺支生起的原因,或為已生的精進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於圓滿。”由於發勤等的生起而起作意,即名為“於發勤界等如理作意”。那裡的“發勤界”是說精進的開始。“出離界”是出離於懶惰而比發勤界更強了。“勇猛界”是步步向勝處邁進而比出離界更強的意思。
精進覺支是“諸比丘,又有發勤界,出離界,勇猛界,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精進覺支生起的原因,或為已生的精進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於圓滿。”由於發勤等的生起而起作意,即名為“於發勤界等如理作意”。那裡的“...
又曰七菩提分,七覺支。俱舍論謂之七等覺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覺有覺了覺察之義。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覺。覺法分七種,故曰支,或曰分:一,擇法覺支,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二,精進覺支,以勇猛之心離邪行行真法。三,喜覺支,心得善法即生歡喜。四,輕安覺支,止觀及法界次第名為除覺...
【七覺支】覺,意謂菩提智慧;以七種法能助菩提智慧開展,故稱覺支。七者即:(一)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二)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虛偽法。(三)精進覺支,精勵於正法而不懈。(四)喜覺支,得正法而喜悅。 (五)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輕快安穩。(六)定覺支,入禪定...
七覺支 (梵文 saptabodhyanga)1.擇法覺支,能揀擇諸法之真偽及適宜與否;2.精進覺支,修諸道法,勇猛精勤;3.喜覺支,契悟真法,心得歡喜;4.輕安覺支,獲得身心輕安愉快;5 念覺支,銘記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6.定覺支,攝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覺支,舍一切法,平心坦懷。八正道 1.正見,見四諦...
七覺支的意義 新譯七覺支的七個名詞,依次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定覺支、舍覺支。根據《阿含經》的排列,一開始就修念覺支的四念住,由四念住而開發智慧;但是在大乘經典里,也有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覺支,第二才是念覺支。將擇法覺支放在第一的原因,是先借佛之智慧、...
⑥正精進。精進意味著擺脫煩惱,成為更好的自己;⑦正念。覺知:學會覺知自己。⑧正定。禪定分為兩種。名詞解釋 八正道(梵文 Aryastangika—marga)佛教名詞,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意謂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解說 因而把正見當作最重要的一道,而其餘七道則都是在正見的基礎上...
第六科:七覺支,又作七覺分、七覺意——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舍覺支、定覺支、念覺支。第七科:八正道,又作八聖道、八道諦——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作者簡介 證嚴上人,台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始人與領導人,開創慈濟世界,含括...
三十七道品講義(下)《三十七道品講義(下)》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證嚴上人。圖書目錄 七覺支篇 本篇總結 念覺支 定覺支 舍覺支 除覺支 喜覺支 精進覺支 擇法覺支 附錄 慈濟志言 八正道篇 正定 正念 正精進 正命 正業 正語 正思惟 正見 ...
內[心]存在精進覺支,了知:‘我內[心]有精進覺支。’內[心]不存在精進覺支,了知:‘我內[心]沒有精進覺支。’他了知未生起的精進覺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精進覺支如何修習至圓滿。內[心]存在喜覺支,了知:‘我內[心]有喜覺支。’內[心]不存在喜覺支,了知:‘我內[心]沒有喜覺支。’他...
又曰七菩提分,七覺支。覺有覺了覺察之義。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覺。覺法分七種,故曰支,或曰分。一、擇 擇法覺分,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也。又擇謂揀擇,謂用智慧觀察諸法之時,善能擇別真偽,而不謬取虛偽之法,故名擇法覺分。二、進 精進覺分,以勇猛之心,離邪行而行真法也。又不雜名精...
七寶也象徵「七覺支」。佛在《輪王七寶經》最後揭示:如來出世時,宣說七覺支法——「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等。此能令所有眾生如法修行,而獲安樂利益,故眾人當勤加修學。輪王七政寶亦可作人心七種譬喻:知足、感恩、精進、服從、...
利益安樂天人世間複次七覺支。是佛所說。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複次七三摩地緣。是佛所說。謂正觀察。正籌量。正言說。正施作。正活命。正勇猛。正念住。複次七解脫行想。是佛所說。謂不淨想。死想。飲食不貪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無常想。無常苦想。
行者也可以“禪思”七個正覺的因素(七覺支)。它們是:一、念住覺支,也就是念念分明並專注於身心的一切活動和動作之中,如前所述。二、擇法覺支,細察詳究正法律,包括我們所有教義的、道德的和哲理的學習、閱讀、研究、討論、會談,乃至參加有關於正法律的演講等。三、精進覺支,堅決地努力,直到結束。四、...
一.擇法覺分。就是以智慧觀察一切諸法,什麼是真,什麼是偽,我們了知五蘊皆空是真,妄執我法實有是偽,我們用智慧來抉擇分明色受想行識五蘊,本來無我,不妄執他為我。五蘊諸法本來虛妄不實,不妄執為實。這樣簡別明了,就與無漏智慧相應。這叫擇法覺分。二.精進覺分。我們在精進修道時,能夠一心精進...
“若行者住於念(專注,禪定狀態)無分散意,能審視心中生起的諸法──心的對象,能令第二覺支──擇法覺支生起趨於圓滿。”“若行者持續、堅持不移觀照、審視諸法,無分散意,能令第三覺支──精進覺支生起趨於圓滿。”“若行者精進堅固,沉著住於修習之流,則離欲喜起,能令第四覺支──喜覺支生起趨於...
初禪有如是五支舍離與五支具足。”--《經藏.中部.第四十三 有明大經》“ 初禪為法之尋、伺、喜、樂、心一境性及觸、受、想、思、心、欲、勝解、精進、念、舍、作意。--《經藏.中部.緊隨經》觀察自己,舍離彼五蓋者,而生歡喜,生歡喜者而身輕安;身輕安者而覺樂,覺樂者而心得三昧。彼離諸欲、離...
汝等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時,宣說七覺支法,何等為七?所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如是名為七覺支法。唯除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世宣說,如前七寶亦如是;唯除大灌頂輪王出時其寶出現,汝等當知。如來所說七覺支法,令諸眾生如理修行,一切皆得安樂利益...
在此境界,要善於調整,有三種方法:1.心若沉沒,應該用念、觀、精進等法來調整。2.心若勇發,當用三昧定法來收攝。3.心若迷醉,當念後樂及諸勝妙法門,使自心醒悟,不貪不著。用以上三法調攝樂定,樂定必然增長,達到樂遍全身。此時,全身毛孔,皆怡然得樂,由於樂法從內出,不依外塵發識,樂滿諸...
複次,世尊!世尊對於諸精勤8而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即七覺支,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世尊!世尊說此精勤之法,是無上之法。十 複次,世尊!世尊對行道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四種之行道,是:苦行道遲通達、苦行道速通達、樂行道遲通達...
因此,七覺支是在定中修七種覺:擇法覺、精進覺、喜覺、輕安覺、念覺、定覺、舍覺。於定中成就此七覺之後,乃得進修八聖道分。“八正道”,又稱“八聖道分”,關於這項,一般的誤解便更大了!須知這八種,全是聖人所修的“聖道分”(聖道的法),故稱八聖道分,絕對不是凡夫境界。聖人於定中依此八聖道...
三順覺支戒謂隨順七覺支。莊嚴其心。堅持禁戒。是名順覺支戒。(七覺支。即七覺分。謂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舍覺分。定覺分。念覺分也。)四清淨戒謂無漏戒。能離煩惱染垢。是名清淨戒。(無漏戒者。即聲聞緣覺無漏道品所發之戒也。)一切經論盛讚持戒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雲。若...
於此處,比丘由省慮真正修習念覺支。其由離、由離染、由滅盡而轉入於出離也;由省慮真正修習擇法覺支……乃至……修習精進覺支……乃至……修習喜覺支……乃至……修習輕安覺支……乃至……修習定覺支……乃至……修習舍覺支,其由離、由離染、由滅盡而轉入於出離也。諸比丘!於現在:若不如是修習,即令...
十、法師十相(善於法義、能廣宣說、具足無畏、言詞善巧、善方便說、具足成就法隨法行、威儀具足、勇猛精進、無有厭倦、具足忍力);十一、說者與聽眾(處五眾中宣說八種言);十二、安住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十三、略廣贊佛,謂講經前必先稱揚佛德。以上為說法者條件、說法時注意事項及經教知識,作為...
十二者、精進能令菩薩隨一切眾生所應度而化現其身,演說一切智法及大乘法。(薩婆若、如來地)禪定波羅蜜 禪即禪定,禪定即寂靜。諸不善根寂靜;諸不善根發起處寂靜;一切色寂靜;一切識寂靜(前六識);有所有根寂靜;一切塵勞想寂靜;一切著寂靜(前六識);一切相寂靜;觀心寂靜、能觀想寂靜;一切覺寂靜。得...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 施莊嚴 戒莊嚴 忍辱莊嚴 精進莊嚴 定莊嚴 慧莊嚴 慈莊嚴 悲莊嚴 喜莊嚴 合莊嚴 四攝莊嚴 念處莊嚴 正勤莊嚴 神足莊嚴 五根莊嚴 力莊嚴 覺支莊嚴 正道莊嚴 止莊嚴、觀莊嚴 方便莊嚴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附錄 精要十念法 ...
Dhammanupassana bojjhavgapabbam﹝法隨觀—﹝七﹞覺支﹞Dhammanupassana saccapabbam﹝法隨觀—﹝四﹞諦﹞Dukkhasaccaniddeso (苦諦解說)Samudayasaccaniddeso (集諦解說)Nirodhasaccaniddeso (滅諦解說)Maggasaccaniddeso (道諦解說)___經典出自︰《長部22經》大念處經(D.22./II,290~315)。參考︰廖文...
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共八支性質不同的正道,可以分為“戒定慧”三個不同範疇的修習。即:正見、正思惟組成“慧學”——正知正見的培育;正語、正業、正命組成“戒學”——行為品德的培育;正精進、正念、正定組成“定學(心學)”——心靈素質的培育。使我們培育出對...
(十四)力進三昧(梵bala -vyu^ha ),又作精進力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變化,度諸眾生。(十五)高出三昧(梵samudgata ),又作出生三昧、等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長,諸三昧性得從心而出。(十六)必入辯才三昧(梵nirukti -niyata-praves/a ),又作入...
其實踐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學為主,輔以四梵住的慈悲喜舍;七覺支的念、擇法、精進、定等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修行道路,使無論是過出家生活的人,還是過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隨分隨力地行踐八正道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漸減少煩惱的困擾和貪慾、嗔恚、愚痴的束縛;逐漸讓心靈淨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