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

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

《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是一部個人奮鬥史。從既非“紅五類”又非“黑五類”的中學生,到“知青”、“機關幹部”、“大學生”、“社科院編輯”、“學者”,丁東一次次在曲折中挑戰自我、尋求突破。其經歷足以說明:個人有時雖難以改變時局,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也是一部當代出版史。丁東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同時直接組織了《顧準日記》、《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王申酉文集》的整理與付梓,間接促成了韋君宜《思痛錄》,黃萬里傳《長河孤旅》,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等專著的出版,參與編輯《老照片》文叢,《大學人文讀本》、《背影書系》等,均反響強烈,時人譽之為“沒有出版社的出版家”。

基本介紹

  • 書名: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頁數:334頁
  • 開本:16
  • 作者:丁東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1513123, 978751151312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精神的流浪:丁東自述》更是一部思想學術史。丁東深感“反思歷史不宜遲”,積極“打撈思想學術界失蹤者”,近年致力於民間思想整理和口述史學研究。為了能夠更自由地思想遊牧,丁東選擇不要職稱,提前退休,返回京城,以關懷社會為己任,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儘管已到耳順之年,依然壯心未已,求索不止。

作者簡介

丁東,1951年生,現居北京,學者。著有《冬夜長考》《和友人對話》《尊嚴無價》《午夜翻書》《思想操練》《精神的流浪》《文化十日談》等。現以研究當代中國歷史和文化為主,側重於民間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學。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學界、同輩中,我很少見到像丁東這樣熱情稱讚同行朋友的學術成就,並極力推薦社會認可的人,像吳思、楊奎松、茅海建、高華、朱學勤、劉軍寧、夏中義、許紀霖、李輝等人的學術成就,丁東都曾有逢人說項的表現。對徐曉的散文、章詒和的散文、胡發雲的小說、沈容的回憶文章,丁東到處說好,而且在出版方面提供幫助。對於當時還不知名的學者如智效民、傅國涌、趙誠、陳為人等,丁東部為他們的著作出版盡過力。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學術定位和學術方向有極大的自信,不可能有這樣的作為。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謝泳
丁東似乎總得有合作者。他與朋友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但並不妨礙他與別人合作。他認為有才氣的人往往個性比較強,甚至有點怪:有的傲慢,有的偏激,有的優柔寡斷,有的絮絮叨叨。他都能包容。他說,和別人合作,主要是和人家的長處合作。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時聽到朋友們之間出現誤解,他也多以善意去理解,去解釋。也許因為他的隨和,與他合作過一次的朋友,往往都能保持友誼,他的朋友也就越來越多。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邢小群

名人推薦

在學界、同輩中,我很少見到像丁東這樣熱情稱讚同行朋友的學術成就,並極力推薦社會認可的人,像吳思、楊奎松、茅海建、高華、朱學勤、劉軍寧、夏中義、許紀霖、李輝等人的學術成就,丁東都曾有逢人說項的表現。對徐曉的散文、章冶和的散文、胡發雲的小說、沈容的回憶文章,丁東到處說好,而且在出版方面提供幫助。對於當時還不知名的學者如智效民、傅國涌、趙誠、陳為人等,丁東都為他們的著作出版盡過力。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學術定位和學術方向有極大的自信,不可能有這樣的作為。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謝泳
丁東似乎總得有合作者。他與朋友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但並不妨礙他與別人合作。他認為有才氣的人往往個性比較強,甚至有點怪:有的傲慢,有的偏激,有的優柔寡斷,有的絮絮叨叨。他都能包容。他說,和別人合作,主要是和人家的長處合作。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時聽到朋友們之間出現誤解,他也多以善意去理解,去解釋。也許因為他的隨和,與他合作過一次的朋友,往往都能保持友誼,他的朋友也就越來越多。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邢小群

圖書目錄

一中學生涯/001
沒能當上革命主力心感失落/002
八十多歲的外祖母差點被趕回原籍/004
被吸收到學校革委辦小報/006
二上山下鄉/009
知青表演隊在縣裡出了名/010
返回北京與父親訣別/013
知青每年可以吃到528斤原糧/019
三理想幻滅/023
夭折的“南國之行”/025
意外調人省委調研室工作/03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035
四機關風雨/037
黃皮書和灰皮書的熱心讀者/038
派系鬥爭讓人心煩/040
寫作組的“命題作文”/042
五重返校園/045
清查運動受牽連/046
幾經波折終於考上大學/049
照本宣科的教師被趕下了講台/050
六編輯往事/057
一篇文章引爆編輯部內部矛盾/058
“批判第三代馬克思主義”鬧劇/060
七思想操練/063
三人行必有我師/064
黃萬里傳記出版始末/069
擺脫了“課題”怪圈的智效民/075
《思想操練》緣起/079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開設專欄/084
八混在北京/087
少小離家老大回/088
三不老胡同里的政治名人/090
馮亦代先生的未盡之願/092
參與《中國攝影報》工作/100
九提前退休/105
我和你共進退/106
三位學人闖北京/108
傅國涌靠撰稿謀生/113
十幾本隨筆/123
從《冬夜長考》到《和友人對話》/124
老書局、老報館的風骨/128
十一回憶小波/133
一口氣讀完《黃金時代》/134
“銀河是‘叛徒’,黃梅是好樣兒的”/137
當代一流小說家/140
十二民間思想(上)/143
經濟學家趙京興/144
民間思想概觀/148
十三走近顧準/151
《顧準日記》出版始末/152
《顧準尋思錄》一波三折/157
十四民間思想(下)/161
整理出版遇羅克遺著/162
和遇羅文的交往/166
有眼不識孫越生/173
金鳳的心病與王申酉的遺作/177
我的同學盧叔寧/180
十五書海弄潮/187
自己得把《老插話當年》賣出去/188
和書商打交道/191
《反思郭沫若》出版手記/194
《世紀學人自述》:現代知識分子命運史/201
與《野菊文叢》的緣分/206
向劉碩良推薦《一代報人王芸生》書稿/210
催生沈容《紅色記憶》/216
推動韋君宜《思痛錄》問世/222
為出版《唐達成文壇風雨五十年》牽線搭橋/225
十六溫故知新/239
《老照片》的風格和編輯原則/240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244
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253
“背影書系”中那些“背影”/255
十七口述歷史/263
流產的策劃案/264
我的“口述歷史”觀/265
十八大學人文/271
與夏中義相識/272
編寫《大學人文讀本》/275
徐方的大學人文課/280
《大學沉思錄》緣起/283
《中學人文讀本》應運而生/286
十九刊林客串/289
從《華人文化世界》到《教師之友》/290
參與《社會科學論壇》雜誌/294
二十轉益多師/297
李銳:行勝於言,要多做實事/298
蕭乾:我不能和夏衍、巴金、冰心比/302
南有王元化,北有李慎之/308
何家棟:遲遲不願出版自己的文集/318
何方:黨史研究成果讓人暗自佩服/321
朱厚澤:“三寬部長”/323
二十一公共關懷/327
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328
公共知識分子的起源與責任/330

序言

好做彩色的夢
丁東讓我給他的自述《精神的流浪》寫序。想了想,答應了。
因為他講的這些往事,我還算是知情人。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喜歡《易經》。我拿了丁東的生辰請他給卦一卦。當時他不認識丁東,我也沒有告訴他這是我丈夫的生辰。同事的解說令我很吃驚。他說,這個人好做彩色的夢;這個人腦子活躍;這個人做事喜歡與別人合作。回來我問丁東,你做夢是彩色的嗎?你猜他說什麼?他說:“我很少做夢!”我心想:是啊,他從不失眠,睡覺好,自然夢少。但是他閒不住,腦子活躍,總有事要做,算不算一種色彩斑斕的思維呢?他的確善於與人合作。最早是與我合作寫文章。那時還在山西,我們一起給報刊寫點文藝評論。後來,他的興趣騰挪到別的領域,我們就各乾各的了。但是我寫了文章,他還是第一讀者,不時地還要幫我改一改。這種合作的影子,怕是一輩子的事了。
最近20年,他寫了一些文章,出了幾本書,也和朋友們一起編了一些書,策劃了一些書,其中一部分屬於當今中國思想文化的熱點,屬於知識界看中的優質思想資源。為此,朋友覺得他還比較能做事。這些“事”能得到相識的朋友和不相識的讀者的認同,自然是因為有意義。但我知道,他做這些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他已經從單位退休,既無權,又無錢,能做成幾件事,除了見識,執著,還在於他能與各方面的人溝通、磨合。可能只有我更知道,每做成一件事,他所費的時日和心力。不了解他的人,只知道他推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書,殊不知,他沒有做成的書更多。往往是有一分希望,就要投入九分的努力,有時白白忙活好長時間,到最後功虧一簣,仍然出版不了。
丁東還有個特點,看見佳作,就竭力向各路朋友推薦。當別人還在慎重地選擇評價性言語時,他喜歡作出一步到位的稱許。比如有一年,他剛寫了一篇文章說韋君宜的《思痛錄》和戴煌的《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是傳世之作。不到一個月,他又寫一篇文章說朱正的《1957年的夏季》是傳世之作。當時和我在《百年潮》編輯部共事的楊奎松笑問我:“你們丁東最近又說誰的東西是傳世之作了?”後來丁東對我說,楊奎松的《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也是傳世之作。看了何方的《黨史筆記》,他也特別推崇,到處推薦。丁東對史學作品是這樣,對文學作品也是這樣。他看了徐曉的《永遠的五月》,就對她說,這篇散文,已經在余秋雨之上,再寫幾篇,你就是當今最好的散文家。第一次看到章詒和的手稿,他馬上稱讚:“文起當代之衰!”他看到胡發雲的長篇小說《如焉》的手稿,又和人說,發雲“很可能成為中國的昆德拉”。以我對丁東的了解,他並不喜歡奉承別人,平常寫文章也留有餘地。作出這些評價,都是他真實的想法。他看不慣流行的平庸之作戴上的太多華麗桂冠,才想用如此方式強調,讓他心目中的佳作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
丁東似乎總得有合作者。時間比較長的是謝泳。他們相識、合作已快30年了。他們共同的長處是:為人隨和,做事認真,講原則,講效率,但小處可忽略不計;他們彼此理解,理解得越多,誤解的就少;他們認同的是大方向,也不是沒有分歧。比如,毛澤東是否和羅稷南說過“假如魯迅活著”的問題,謝泳考證的結果是否定,丁東則確信是真的,算是和而不同吧。他與其他朋友也常常有不同的看法,但並不妨礙他與別人合作。他認為有才氣的人往往個性比較強,甚至有點怪:有的傲慢,有的偏激,有的優柔寡斷,有的絮絮叨叨。他都能包容。他說,和別人合作,主要是和人家的長處合作。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時聽到朋友們之間出現誤解,他也多以善意去理解,去解釋。也許因為他的隨和,與他合作過一次的朋友,往往都能保持友誼,他的朋友也就越來越多。
丁東能與別人友好相處,還有一個別人沒有注意的特點,就是他為人的粗線條。他認識那么多人,永遠只是見面說事——最近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問題,有什麼值得一讀的書籍,有什麼可以做的事情。他只衝著你的可接觸層面,友好往來,從不打聽更多的事,特別是別人的生活隱私。以至於有的人他認識了那么久,還不知道人家有沒有妻子、丈夫或孩子……
我最不滿意的是丁東的“粗”,也體現在儀表上:太不修邊幅,衣著太隨便。他不明白,在什麼場合什麼地點衣著齊整乾淨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希望朋友們不要當面說他好,而背後對他側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